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本文提出生态城市应实现“四个协调”,即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人的身心相协调,介绍了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些情况,论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问题,并强调指出了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香港新市镇开发建设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市镇建设起源早期的新市镇规划思想来源于英国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98)"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他认为建设田园城市可以有效疏散大城市工业和人口,改善城市的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活标准。通过在城市  相似文献   

3.
从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与模式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生态城镇化的理念,并诠释了生态城镇化的具体内涵与特点,阐述了其包含的田园城市、精明增长、公交导向开发、低冲击开发、被动式设计、分布式微循环、生态修复、分类回收与处理等规划理念,从完善的生态功能、优良的环境质量、洁净的能源消费、优化的城镇布局等四方面构建了生态城镇化的目标体系,最后在分析当前我国生态城镇化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生态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生态城镇化政策保障体系、夯实生态基础设施、优化生态城镇化的考核指标与机制等四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建设城市生态文明,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发展理念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的高度,建设生态和谐、以人为本、功能多元、独具特色的新型城市,推动城市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宁夏北部川区、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北部川区比宁南山区和中部干旱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高出很多。北部川区依托首府银川、石嘴山等发达工业城市以及小城镇建设,利用“中心城市—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将城市与乡村紧密连接起来,并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发展特色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采取的是“以城镇体系建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城乡一体化模式;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在退耕还林还草、治沙的同时,推行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牧业,采取的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城乡一体化模式。西部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但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体系的建设还必须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在生态脆弱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楼宇经济”是一种“隐藏”在商用楼宇中的经济形态,是以商务楼为载体,通过开发、销售、出租楼宇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增加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城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具有依托性、聚集性和高效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城市化经过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1949--1978年)j城市体制改革拉动(1979—1990年)、城市外部扩张和内部重组加速(1991--1999年)3个阶段后,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存在失地农民、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市发展均衡4个重大问题;未来城市化的新布局主要体现在深度城市化、低碳生态城市、组团城市群以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方面。微观上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性障碍,改革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中观上要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宏观上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大带小,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成都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站在加强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大局思考问题,依法严格管理城市,维护城市环境和秩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促进人与人、人与城市、城与乡的和谐发展,当好构建“和谐成都”的楷模。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最近来到中国东部的一个大城市考察,并对这个大城市的主持班子提出了用地规划的“三分指标”,即“三分之一建设;三分之一农用;三分之一生态”。笔者觉得温总理的这个指示要求,非常及时。他向当今的土地、建设、规划界,展开了一幅“田园城市”的蓝图。所明确的是:城乡必须要有一个界限。这对于当今的城乡规划、集镇规划、村镇规划的“无序发展”,具有极深刻的意义。时下某些经营城市的决策者们经常口出“豪言”,比如若干年后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绿化率”达到42.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相似文献   

10.
以合肥市街头涂鸦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和思辨法,探究城市空间涂鸦景观的实态及其蕴含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与典型语言景观相比,涂鸦具有多模态性、动态性、越界性等特征;涂鸦实景涉及家国与梦想、时尚与潮流、物欲与情爱等主题;涂鸦者构建了爱国者、地域文化认同者、流行文化传播者等多元身份。此外,针对涂鸦现象存在的越界出现、内容低俗、文化侵蚀等问题,从主治、自治、协治三个维度提出“三方共治”的应对方略,旨在为政府部门规范公共空间语言生活,构建和谐语言生态,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崛起,工业化导致了不可预设的城市无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1898年,英国城市研究者埃比尼泽·霍华德撰写了<明日的田园城市>,深切关注到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其田园城市理论影响深远,被尊崇为开创了现代城市发展模式的先河.廿世纪20-30年代,在芝加哥学派罗伯特帕克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及文化、宗教、种族差异性等之间作用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城市中诸如犯罪、贫民窟、移民集聚区等问题,一些美国学者因此提出了一系列城市化的经典结构模式理论,如厄内斯特·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架构.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从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中出发,使人的实践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把建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文明和有利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围绕“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和谐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决策上转变战略思想,优化城市规划蓝图,用生态规律看待城市发展问题,处理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等之间的关系,更要处理好建设与保护、建设与发展的关系,健全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法制体制,强化环境管理,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构建和谐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困境和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着生态城市建设风格千篇一律、生态城市规划执行不力、城乡建设不协调、建设行为短期性、群众参与度不高等方面的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因地制宜形成城市风格,树立生态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把城市中心的建设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突破口;把农村地区的建设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都市农业将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一是逐步凸现其环境生态功能,与城市绿化、园林等共同形成城市的生态屏障,成为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二是农业产业融合,农业生态休闲产业在都市农业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将大幅度提高;三是将进一步加深多层次的分工与专业化,最终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现代化的产业模式;四是技术领先将是未来都市农业发展的明显特征,成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土地节约、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型产业;五是将率先消除二元化,成为城乡和谐发展的一体化城市的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形态及其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建设生态文明,要求高度重视近自然农业的有效发展。近自然农业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生产力为基点,以尊重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原则,以当代生物科学技术成果的有效应用为支撑,既能确保农业产出及其效益的最大化,又可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和良化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与其要求相适应的近自然农业产业结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经营组织与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人类社会正过渡到以“心态”为社会关系基础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性问题,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形成循环、系统的发展模式,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健康社会心态”这一精神动力。方法/过程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发掘社会心态基本特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知—情—行相统一。结果/结论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资源,具有三大生态特征:伦理生态是心态的精神基础,民生是心态的社会保障,信任是心态的动力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定位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和目标体系。两者分别在积极心理学与生态哲学的理论框架下,做到“能动主体”“文化理念”“作用机制”“培育模式”等方面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2013,(6):67
社科院20日发布《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认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带动社会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生态城市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源枯竭型城市宁夏石嘴山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农村金融机构缺位、金融工具单一、农业担保及补偿机制缺乏、信贷总量失衡、非正规金融供给干扰农村金融秩序等诸多问题。应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着力点,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金融布局;以支持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城镇化为切入点;优化信贷结构,突出支持统筹城乡发展重点;以完善农村金融扶持与保障体系为突破点;增强金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一词并未明确出现在马克思的著作当中,但是却不乏出现与之相关的重要论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论述“人的主体性”思想的重要文本,它依托于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对“人的主体性”进行了深度阐释,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人具有高度的实践特质,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有机统一。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作为民族地区的广西,要汲取《手稿》的人的主体性思想营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通过挖掘主体受动性,构建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协同新发展模式、发挥主体能动性,强化主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夯实主体生态文明责任意识,构建城乡生态共同体、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构建主体生态受益体系等举措,助推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PPP管理模式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日趋尖锐,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着投资不足、效率低下、监督不力等问题。PPP管理模式的特点及所具有的融资性、高效性和低风险性特征决定了广泛地适用于诸如城市污水处理等提供非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项目领域。PPP管理模式有多种形式,需要根据污水处理厂的不同形态来选择不同的PPP管理形式,并采取多种积极措施,使PPP模式在将来成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的一种重要的经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