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围绕经济利益这一核心问题构筑了相应的理论体系,虽然它们对利益冲突的性质、根源及化解途径的认识不同,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但都认为利益关系是社会的本质关系,经济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共享利益观: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经济利益问题的科学。自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采取了三种理论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社会主义经济学,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与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利益观不同,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所倡导的是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共享利益观”是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学角度看,环境保护执法失灵的原因可以归咎于利益驱动。不管是基层政府的政绩、官员个人的经济利益,还是企业追求的经济效益,当它们与环境保护执法产生博弈时,便有可能使某些地方政府、官员、企业放弃遵守法律,而选择维护各自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对经济学基本假设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鹏举 《经济与管理》2003,(7):61-61,63
以往经济学依靠的是“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生来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且总是理性思考。但现实中既没有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也不存在纯理性思维的“理性人”。由于基本假设的偏颇,导致当代经济学的发展与现实距离越来越远。因而,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重新反思,并对其基本假设和研究思路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语言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重点分析了语言经济学在中国的已有发展和发展前景。对中国而言,研究语言经济学和语言经济,有着学科自身发展和国家语言战略发展的双重需要。在强化语言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应该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加强对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及其绩效评估、国家语言经济战略、语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及其测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促进语言经济的发展,壮大语言产业,让语言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一、会计舞弊的成因分析 1利益的驱动是产生会计舞弊的内部动因和根源。 (1)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进行会计舞弊。首先,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任何社会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经济利益根源,这也符合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这里所讲的“利益”即包括企业利益,也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利益。其次,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不仅存在着统一,也存在着矛盾。  相似文献   

7.
从利益关系角度看,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任务与理论宗旨是论证说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的有效性、合理性与永恒性,所以其主线必然是致力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利益关系和谐与统一的说明。为此,主流经济学着力分析、论证私有制市场经济既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又可以协调或兼容利益关系,并极力维护、崇尚私有制市场经济体制,倡导市场万能或市场神话。如果从本质上看,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完全符合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与基本精神,所以,它本质上是自由主义经济学。从理论演进分析角度,可以看出主流经济学关于市场体制如何协调利益关系,并结合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基本原则与基本政策主张,得出西方经济理论在本质上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谋南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利己主义,几科成为西方经济学和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学的具有公理性的基本假定之一。人的利己趋向源于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然而,现实中的人活动本质上是由一定制度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在一定制度框架内,如果没有基于一定竞争与合作关系对自然的共同占有,就谈不上个人利益,因此,现实中作为经济主体的人,并不总是利己的或个人最大化利益的追求。本就此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9.
陈德华 《经济纵横》2000,(12):26-27
经济关系是经济学、经济伦理学的一个基本范畴。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利益,要承认个人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利益关系中的重要位置,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利己动机的所谓“经济人”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出发点,它也应成为经济伦理学所面对的一个基本前提。“利己”与“利人”的关系集中表现了市场经济的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经济伦理学的任务是要解决市场经济中的思想道德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了不同经济利益观念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既是中国经济利益观念变革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和动力,但也会导致国家经济利益实现时价值选择的多元化、价值认同难以达成,从而削弱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又有利于实现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新型国家经济利益观来调适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学术上的强国也是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强国,主流经济学的演变,说到底是服从于学术强国的国家利益变化的,因为经济学理论是解释现实、指导实践的工具。21世纪中国经济的崛起,将推动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变革,这是艰巨的历史使命。中国经济学可能有两大趋势:社会经济学与物质经济学分离;理论分为"工具性层面"和"规律性层面",前者重在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后者则为人类认识客观规律作出贡献。新一代研究者只有冲破名利的诱迫、体制的局限与文化的缺陷,方能解开认识的枷锁,构建出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学",并在实践中指导"中国模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经过作者多年的研究,《国外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经济丛书》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丛书共有8本,包括《经济改革思维——东欧俄罗斯经济学》、《批判与超越——西方激进经济学述评》、《探索的变奏——20世纪比较经济学》、《敲开希望的大门——发展经济学》《他山之石——日本经济思想初探》、《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纵览》、《国家干预艺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沿革》和《保守的理念——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该套丛书是在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恩富教授主持下,由活跃在上海经济理论界的一批中青年教授和博士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理论经济学可划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都找不到现成答案。中国经济学应在经济学研究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扎根于本土,深入系统地研究现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分析,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经济伦理和经济行为是密不可分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伦理问题,那么经济伦理指的是规范经济学对经济制度和平等、效率等经济范畴以及个人消费等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经济伦理指的是经济活动、经济行为的道德前提和背景条件,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应该与不应该问题,它也涉及经济制度、经济秩序的合理性,经济主体的伦理关系性状以及经济范畴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两极均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根鑫 《财经研究》2000,26(10):8-13,52
本文试图建构一种不同于主流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获益机制的解释。比较利益理论中人有以制度是中性的假设为前提才能解释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获益问题;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获益与否以及获益大小恰恰表明制度是非中性的,因此,各国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充实现纯收益最大化,除了创造比较利益优势外,必须使制度的边际收益等于制度的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从理论上规约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本质属性,而且在实践中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继承与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具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利益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利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人们的经济利益是人们一切社会活动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经济利益问题。经济利益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其经济利益理论主要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列宁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丰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作为致用之学的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流派,从而打破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实现了经济学理论的多元化。但是,由于中国具体的经济实践和制度环境上的原因,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三大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前沿》2009,(7):F0002-F0002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始有暨南,便有商科。暨南经济学科创办于1918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享誉海内外,马寅初、王亚南等著名经济学家曾先后执教于暨南。百年沧桑,弦歌不辍。目前,暨南大学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硕士点覆盖了所有的理论经济与应用经济学科;产业经济研究院、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应怎样研究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涛 《当代财经》2000,(12):9-14
经济学应重视对人的研究。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人并非都是“经济人”;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之间也是有差异的。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中国经济学家应吸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和成果,重视对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