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谢长艳 《经济》2012,(10):117-118
美国推出无限期QE3,全球流行性浪潮再起.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的特征性事实.面对过剩的流动性,如何引导,才能避免经济“硬着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呢? 中国货币供给确实过剩 《经济》:如何判断一个国家货币流动性是否过剩呢? 魏凤春:通常情况下,流动性过剩与否,可用M2/GDP来甄别.从各国M2/GDP的演进来看,美国比值一直比较稳定,但我国却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明显高于美、日发达国家.2011年中国是1.8,而美国仅为0.64.  相似文献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联手共同应对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面临市场流动性过剩这一难题的困扰,如何化解流动性过剩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文章从多个角度衡量了流动性过剩的程度,以便为治理流动性过剩提供数量上的依据,并提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与"中性偏松、注重结构调整"的稳健财政政策的相互配合是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货币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流动性用M1与M2的比例来表示,它反映了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的比例.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首先,世界各主要国家执行的低利率政策是造成当前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其次,各国金融机构信贷创造力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动力;最后,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又进一步放大了国际货币的流动性.同时,作者就市场货币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破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引入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弱化效应,在此基础上,在基准LRE模型框架内又引入流动性过剩因子,定量给出了流动性过剩约束下的稳健最优利率规则和流动性过剩均衡确定性条件。本文认为,当经济体存在流动性过剩时,最优利率规则体系应当至少包含最优利率规则和流动性管理策略两个方面,相应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也应广义化,包括短期名义利率目标和流动性过剩目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和流动性过剩目标,中央银行必须采用流动性管理策略保持当期流动性过剩与预期流动性过剩存在相互权衡的关系,同时降低短期名义利率对产出缺口和通胀率的反应系数,并根据预期流动性过剩与当期流动性过剩的比重调整对利率规则与流动性管理策略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5.
国际经济变化与央行从紧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采取了各种措施增加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这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调控经济流动性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储蓄率偏高等因素,经济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此,如何大力回收过剩流动性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分析目前中国采取"从紧货币政策"来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存在比较明显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性贷款冲动,而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我国投资、消费与净出口之间的严重失衡。本文预测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全球经济失衡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全球流动性过剩存在传导源及释放吸纳机制,并且流动性过剩地区正是全球失衡的两极,为此提出了中国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对策是重在疏导而不是紧缩,即积聚(争夺)流动性,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流动性过剩的概念介绍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探讨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通过对流动性过剩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流动性过剩:分层界定、判定指标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应区分为银行体系和市场两个层面,而这两个层面的流动性过剩具有完全不同的判定指标。尽管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并相互影响,但它们同时并存并不是一种必然。在分析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时,人们可能忽视了以下三个重要因素: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方式的转变,以土地为载体的财政收入信贷化,各类新支付工具的发展等。而实行"藏汇于民"政策,增加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优化信贷结构等,将有助于缓解我国的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领域出现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正严重威胁着经济及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在分析流动性过剩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解决流动性过剩的对策的同时要兼顾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1.
蔡纯 《经济论坛》2007,(19):36-38
一、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货币因素分析:"双顺差"形成的B和Ms的过量增长 1."双顺差"产生的背景:全球流动性过剩和我国现在经济增长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就全球经济状况来看,这两年国际经济环境相对稳定,世界各国前几年大多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以流动性慢慢积累起来,形成了全球性的问题,这是中国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领域出现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正严重威胁着经济及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在分析流动性过剩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解决流动性过剩的对策的同时要兼顾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过剩存在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的定义。本文分析了宏、微观流动性过剩之间的联系、区别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在马克思的分析视角下,指出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本质是资本过剩。这些过剩资本追逐虚拟金融资产和有限供给的实物资产,造成极大的金融风险和危机隐患。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抑制新过剩资本生成、疏通既有过剩资本并推动资本向单纯货币职能转换。  相似文献   

14.
李全海 《经济师》2011,(11):69-70
美国实行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救助本国经济。但由于美元既是美国货币又是国际货币的特殊性,其政策效应通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进出口贸易,溢出到与之有经济往来的国家,使得国际流动性过剩及输入性通胀,全球大宗物品物价纷纷上扬,给羸弱的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由于全球经济的联动性,作为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也最多受到了美国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5.
货币流动性过剩、噪声交易与资产价格波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者主体行为是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将流动性过剩引入噪声交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分阶段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长期存在流动性过剩现象,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期间,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保持协整关系,而在资本市场过度波动时期,这种协整关系消失了,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成为这一时期资产价格的主导因素。从2000年至今的整个样本时期来看,流动性过剩并不必然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但却对资产价格有潜在的冲击和抬升作用,因此是资产价格上涨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近期我国流动性过剩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管理层等多方高度重视。流动性过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个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工作,为此,我们着重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伟 《资本市场》2007,(11):37-40
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一方面是信用过渡造成大量的流动性过剩或者说虚拟经济的出现,应该跟金融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在证券市场发展过程当中,还有一种大家经常提到的,就是看到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大家往往理解成为信用低,这就是对一个信用的理解,两个层面的理解,一种是社会层面的理解,一种是经济层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视角对中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珂 《财经科学》2007,(7):16-23
近年来,我国的货币供给量持续增长,已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商业银行体系内的存贷差日益扩大,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经济体系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凸显.而今年3月,"流动性过剩"问题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今后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从两个不同却又紧密联系的角度,即经济体系中货币化比率的高企和商业银行存贷差的持续扩大出发,对目前我国市场体系内流动性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的流动性过剩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对流动性过剩进行量化分析,主张流动性过剩源于金融系统不良资产的货币化和动员式的投资驱动型数量增长模式;认为流动性过剩以经济景气循环为前提条件,通过三条传导渠道对实体经济产生负向冲击;从而建议采取对冲性货币政策工具吸收流动性增量,财政冲抵和其它均衡措施消解流动性存量的有效政策组合从根本上消除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不利冲击.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我们在本期讨论了两个重要话题,一个是资本流动性过剩;另外一个是奥运经济,这不仅在中国是热点话题,而且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