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为横截面单元,将全国分为三个部分,利用各横截面单元2000~2011年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东部地区,提高城镇化水平能有效降低能源强度,而就全国范围和中西部地区而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阻碍了能源强度的降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能源强度的上升。根据得出的结论,文章还对降低能源强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实现中部崛起的城镇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一)城镇化水平低,且不同类型地区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与全国相比,2000年中部地区各省的城镇化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09%(见表1)。而与同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明显滞后。2000年中部各省的人均GDP大约在600~900美元之间,相应的城镇化水平应该处于50%~60%之间,但2000年中部各省的城镇化水平却仅在30%左右。表1中部各省的城镇化水平省份山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城镇化水平(%)35.2126.7227.6927.5040.4823.44人均GDP(美元)6086195906998656…  相似文献   

3.
正新型城镇化建设涉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公共服务产品提供、工业化水平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涉及金融、政策、法律、财政等领域的工作,而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平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承担重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些年来广西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13年城镇化比率已经达到45%,但是受制于传统的投融资模式,城镇化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很多,城镇化产业支撑乏力,城市空间布局与资源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以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的农村能源贫困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化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并纳入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等控制变量,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费数量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比消费结构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分布范围更广且贫困程度更深;(2)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皆可对农村能源贫困产生负向影响,但这种负向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随着农村能源贫困程度下降,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强化趋势,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弱化趋势;(3)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因素异质性,强化机构的基层结构与提升机构人员文化水平比单纯扩充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人员数量更有利于缓解农村能源贫困。基于此,提出了缩小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农村能源贫困程度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滞后模型(SLM)测算了我国2004—2016年30个省份的能源强度和城镇化水平,并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构建了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不同区域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能源强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我国四个区域中,城镇化水平与能源强度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强,西部和东北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取福建省2003—2015年的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城镇化对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5年,福建省的城镇化率远远高于全国的城镇化率,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的增长速度,城镇化与生活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城镇化对生活能源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会受到居民消费水平的调节作用而有所减弱。因此,在充分发挥城镇化拉动地区经济发展作用的同时,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着手调控生活能源消费以减少碳排放,并合理确定城镇化的规模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廉超  陆凤娟 《当代经济》2018,(13):60-6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新时期加速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广西边境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估可发现,广西边境地区各市(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广西边境各市(县)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虽有所提升,但总体排名变化不大.广西边境地区应从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完善土地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角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冯娟  蒋团标 《技术经济》2017,36(12):79-85
构建了地区城镇化质量和规模评价指标,并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测度了2011—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六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规模与质量。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仍然存在;经济区的城镇化质量滞后问题已明显改善,但是经济区内各地级市仍存在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规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对此,应从适当扩大城镇规模、促进城镇品质提升、构筑区域一体格局入手,显著提升经济区在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西南地区三省份广西、重庆、四川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1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根据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六个主要方面构建评价城镇质量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对相应的指标进行赋值,并对此三个省区市的城镇质量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并排序。引入城镇化建设中四种投融资方式,探究投融资水平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内部关系。研究表明:2008—2017年,三省份城镇化质量得分均稳步上升,其中重庆城镇化质量得分最高,其次是四川,最后是广西。在投融资影响机制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总额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节能降耗的关键。文章利用2004—2013年新疆15个地州市面板数据,建立静态面板及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累积效应与路径依赖,工业化水平提升有助于降低能源利用强度,在天山北部地区尤为显著;(2)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的建设投入在短期内更多地体现为能源消耗规模迅速扩大,长期可能存在的集聚效应进而降低单位能耗的机制尚未发挥;(3)通过长期城镇化发展形成的集聚效应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进而降低能源强度的路径存在,且作用效果大于通过工业化发展促进经济水平提升进而降低能源强度这一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能源消费控制双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本文通过经济计量模型测算,发现新型城镇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有限,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依然存在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等现象。应综合考虑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和能源资源承载能力、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能源监管、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采取对策,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城镇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入手,选择人口、空间、产业、居民消费结构、生态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并分析了碳排放增长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选取1980-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对全国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将全国区域省份以城镇化质量为标准划分为三组,通过STIRPAT模型选取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分别代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人口集聚、城镇区域拓展、产业聚集、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建设等内涵,分析了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也差异巨大。本文依据分析结果,从提升低碳意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完善碳排放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各省份的能源平衡表,采用排放因子法,对长三角地区2000—2014年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应用LMDI法对长三角地区历年氮氧化物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为了定量分析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量与人口、富裕度、技术进步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岭回归模拟后发现,人口数量、人均GDP、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每变化1%,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分别发生3.12%、0.0068%、-0.45%、0.49%的变化。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设置8种不同的发展情景,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未来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紫金县城镇化水平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运用双非农平方根修正法,得到1996~2005年紫金县的城镇化水平依次为19.95%、19.80%、24.38%、测方法和趋势外推法预测紫金县2010年和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并确定其对应的综合城镇化水平分别为38.54%和57.9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协整检验,分析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四川省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省能源消费、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然后,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动态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冲击效果和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四川省的能源政策及经济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叶允最 《时代经贸》2016,(13):77-80
"三期叠加"背景下,广西经济发展面临"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可持续、新驱动"等一系列复杂多变的新格局,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本文从广西城镇化及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探索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广西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广西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的内在均衡机制,并且二者呈现出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我省城镇化的问题1 城镇化水平滞后 ,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当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达到 2 0 %以后 ,城镇化就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而我省在 2 0世纪 90年代进入该阶段后 ,这一加速效应并没有显现 ,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 :一是城镇化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且差距呈扩大之势。 1990~ 2 0 0 0年 ,全国城镇化率由 2 6 4 1%提高到 36 0 9% ,我省由19 2 1%提高到 2 6 0 8% ,在全国的位次由第 2 3位下降到第 2 6位 ;且城镇化率年均增速慢于全国 ,1990~ 2 0 0 0年我省城镇化率年均递增速度为 0 6 9个…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域内14市为评价单位,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测度它们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水平提升均十分显著,但其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2010年广西14市均处于拮抗阶段,而2020年则有9个城市处于协调阶段,有5个城市处于磨合阶段。(3)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滞后于城市化。2010年广西12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超前于城市化,只有2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而到了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的城市就达到了8个,仅剩1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超前。(4)2010—2020年广西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由2010年的大量Ⅲ型、少量Ⅰ型,演变成2020年的5种类型即Ⅳ、Ⅴ、Ⅶ、Ⅷ、Ⅸ。  相似文献   

19.
实现低碳发展对北京市意义重大。北京市近二十年来人口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二三产业结构发生巨变,能源效率持续提高,因此运用STIRPAT模型对北京市(1995—2012年)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人口、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人均GDP依次对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正向驱动作用。北京市低碳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在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度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的推进又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广西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水平较低、规模偏小、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政策缺位等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出与县域经济的协调、互动作用,应通过因地制宜、经营城镇、发展县域经济和转换政府职能等措施,促进广西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