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雅芬  黄碧 《经济论坛》2006,(22):107-108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概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办法。国库集中收付的实质就是以资金集中为核心,即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以下特征:(1)国库集中收付是政府经济行为,是政府财政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2)国库集中收付的对象是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其他一切财政性资金,其他经济主体、企业及居民个人收支则不包括在内;(3)国库集中收…  相似文献   

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为了实现政府宏观调控,加大财政监督力度,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财政资金优化配置而进行的财政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由政府财政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支出实行集中支付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在完善的部门预算体系的支持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真正形成“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管理机制,资金支付无在途、无沉淀、无中间环节,增强财政管理透明度。仅以罗甸县为例,笔者谈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拔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整个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为了实现政府宏观调控,加大财政监督力度,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财政资金优化配置而进行的财政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由政府财政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支出实行集中支付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在完善的部门预算体系的支持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真正形成"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管理机制,资金支付无在途、无沉淀、无中间环节,增强财政管理透明度.仅以罗甸县为例,笔者谈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1)各种职务消费 项目应当回归其本来面目。如果是公务活动必 需的开支,就名正言顺地确定为公务活动开支, 进入政府预算,并接受人大、群众和必要的舆论 监督。(2)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加大预算外资金 清理力度,尽快将所有政府资金都纳入财政预算 控制范围内,并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 购制度,使所有财政支出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  相似文献   

6.
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用情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财政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其目标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收缴和拨付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南京市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自2003年起步,通过不断扩大改革试点范围,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相关规定,形成了快捷、高效、科学、规范的财政管理模式,提高了资金的运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增强了政府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昱 《时代经贸》2012,(20):98-98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拔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整个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起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作用。但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践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其进行7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4年5月11日,湖北省财政厅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省管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报章说这是“省管市、市管县(市)的财政管理模式,将被湖北省打破”(5月12日《中国青年报》)。其实,从1993年分税体制实施以来,浙江省就保留着省管县财政的格局。而在湖北之前,海南、河南的局部地区都在实行这样的举措。这本来是不符合我国《预算法》“一级财政一级政府”规定的。但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发展县域经济这样一个大环境的影响下,这种举动变得引人瞩目。湖北省对此的解释是,这项改革有着四方面原因:(1)财政部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  相似文献   

9.
国库集中支付是目前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的财务管理,预算务理,会计核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政府直属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自身所带来了利与弊.  相似文献   

10.
一、充分认识深化绩效管理改革的重大意义绩效管理是包括预算编制、审查、执行、监督、评价全过程的财政管理行为,它贯穿于财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认识绩效管理决定了其在"效能型财政"建设中的地位和发挥运用。(一)实行绩效管理是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四型财政"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叫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方式,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和纳入预算管理的的预算外资金)集中在人民银行或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单一账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各级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为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大力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会计集中核算在实行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税制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立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制度,它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以此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从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运行以来的情况看,初步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由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现行分税制还存在有一些不足,亟待进一步调整与完善。一、现行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上下级政府之间的事权模糊不清,财政与事权不相匹配。分税制财政体制虽然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都作了原则性规…  相似文献   

14.
库集中支付即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就是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账户,同时,所有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通过试点,从上到下现已在县域经济中全面展开,它对公共财政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学校的影响,从以下几方面简述.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政府与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是政府行为的经济基础和政府政策的直接反映,因此,讨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财政工作,首先要明确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职能问题。财政管理必须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而转变,因为政府与财政的密切关系是不容质疑的,财政管理的好坏关系着政府职能的发挥。科学发展观对于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财政管理也必须体现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如何处理财政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处理好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难度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社会主义国家财权的集中与分散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反映在财政管理体制中,就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财权的集中与分散,是为了更好地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7,(4)
财政资金的监管历来受到国内外政府、学者、专家的高度重视,我国针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提出会计集中核算向会计核算远程监管转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我国的事业单位也开始了深入的改革,并在改革中得以不断的完善。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制度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开始在事业单位中进行实施,其在加强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制度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但在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推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得以妥善解决。本文从事业单位实施财政管理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出发,分析事业单位实施财政集中支付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如何完善事业单位财政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我国财政管理方面进行体制改革的决策之一,能够有效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升使用效益。在实际的构建应用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的一个重要举措。由于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就我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应注意的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