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证据不足不起诉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不足不起诉是我国不起诉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疑罪从无的现代司法理念。但对证据不足的概念界定、法律性质、效力和权利救济,学界有不少争论。文章从这几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2.
石磊 《理论观察》2001,(4):58-59
不起诉与免予起诉的法律后果都是不受刑罚的处罚,采用的程序也基本相同,但性质和适用条件根本不同。免予起诉制度取消,有利于维护人民法院的独互审判权,有利于维护被告人获得辩护权,有利于界定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新刑事诉讼法不完善之处应加以细化。  相似文献   

3.
不起诉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且伴随着法治和文明的进步,在日益重视人权保障和诉讼效益的现代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不起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检察机关的单方垄断,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权利被漠视,没有享受应有的程序性参与权。鉴于此,笔者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入手提出完善检察机关不起诉程序的重大意义,并从事前通知、事中参与和事后救济三方面,提出在不起诉决定程序中的人权保障方法,并由此引出不起诉决定的司法审查法律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4.
不起诉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且伴随着法治和文明的进步,在日益重视人权保障和诉讼效益的现代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不起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检察机关的单方垄断,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权利被漠视,没有享受应有的程序性参与权。鉴于此,笔者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入手提出完善检察机关不起诉程序的重大意义,并从事前通知、事中参与和事后救济三方面,提出在不起诉决定程序中的人权保障方法,并由此引出不起诉决定的司法审查法律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许多关注焦点都聚集在排污权交易制度上,而忽略了对排污权主体的权利保护的研究。本文试图从环境正义理论来讨论排污权主体的权利保护,并且从环境正义角度为排污权主体权利保障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起诉制度体现了检察官在刑事追诉中的自由载量权,是世界各国司法机关在面临犯罪数量居高不下、犯罪种类增加、诉讼程序繁琐、效率低下时所做出的共同选择.在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立法、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予以全方位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7.
诉讼主体资格是权利主体启动诉讼、进行维权的前提,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却没有对民事诉讼的权利主体的诉权资格给予充分的规定,致使在很多情况下,受害主体的权利由于缺乏诉权资格而得不到保护.为此,应确定潜在侵权时诉讼主体权利;确定后代人诉权.这不仅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是法律文明和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在实证意义上,权利研究的重心不在于主体应该享有的权利是否法定化,而在于法定的权利是否得到了权威的有效保障并为主体所拥有。对权利主体而言,只有通过互利性交换,规范层面的应然权利才可能转化为实然意义上的权利。因此,以“权利是否被主体实际拥有”为依据来衡量,权利实现状况取决于主体自身有无能力实施自己的权利、主体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其他私权主体的尊重、政府权力对私人权利的保障是否有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 由于知识产权的种类众多,所以知识产权法律纠纷的种类和形式也显得纷繁复杂。既有一方当事人起诉另一方侵犯知识产权而产生侵权的纠纷,也有双方当事人为权利的归属发生争议而产生的权属纠纷,还有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行为不侵犯他人权利的确认不侵权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既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对称,也有数量和质量上的不对称。基于经济主体“理性经济人”本性,信息优势者很容易利用其有利的地位,致使信息劣势者的权利被剥夺而利益受损。以致遭受外部性。经济法对此外部性的克服主要是通过配置信息优势者与信息劣势者的权利与义务以实现实质上的平衡。具体途径:一是赋予信息劣势者获取信息的权利并保证其实现。二是赋予信息优势者向劣势者强制说明义务并保证其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之本。土地整治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并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但由于我国历史上土地制度几经变迁,权利主体多元、权属分布细碎化,同时土地整治法律缺位,公众参与渠道不畅通,土地整治过程中权属纠纷较为高发,不仅同一层次的权利主体间对相同性质的土地权利存在纠纷,甚至不同层次权利主体、不同性质权利之间也存在纠纷。研究表明,与农村土地征收不同,农村土地整治本质上应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权利主体受益性、自治性活动,因此应充分发挥权利主体的治理积极性,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同时制定完善统一的土地整治法律、制度,并积极引导权利主体将矛盾导入法律途径,维护农村土地权属的稳定,为土地流转实现集约经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于动物有没有法律上的主体地位,是否是法律主体,在法学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很多学者认为动物不可以成为权利主体,并且进行了说明,而且认为对于动物的保护是人类义务,并非是他们享有权利,相对的很多学者认为动物是可以成为权利主体的,权利并不专属于人,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动物享有权利主体地位,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收益分配过程中存在行政权力侵蚀财产权利,集体所有权利未得到足够体现;未形成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农民个体利益难以保障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参与收益分配的权利主体、农村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理清各主体间的关系,构建收益分配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4.
在权力配置上,厘清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会、高校与市场的权力界限,保障高校独立法人的资格、主体地位和享有的权利,保证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厘清校内党政权力、学术权力、教职工权力、学生权力的关系,保征学术自由.保障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在办学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学校管理、决定学校事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正义"与"正义"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社会保障正义"的主题从属于一般的"正义"的主题。社会保障正义的主题是社会保障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方式。社会保障权可划分为"底线生活权利"和"更高生活权利"。国家、单位和个人都是社会保障的主体,都担负有社会保障的义务,但国家和社会应在底线生活权利领域承担更多的义务。  相似文献   

16.
效率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其实它反映了各投入主体的权利,以及这种权利对投入主体的激励程度,即效率的基础在于权利的和谐配置,它以权利为基础,并受权利所制约;公平本质是对自身权利及其权利实现程度的认知,即公平是已有权利与期望权利的比较。因此,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权利的统一关系。由于权利界定与实现广泛涉及政府、市场、社会其它组织以及意识形态等不同主体,故效率与公平受到政府、市场、社会其它组织以及意识形态等共同调节。  相似文献   

17.
刑事不起诉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项符合诉讼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的制度。为了使不起诉制度得到正当、充分的行使,需要针对不起诉制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度层面、操作层面的完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产布局的调整,铁路运输企业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迫在眉睫。这就要从坚持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对等、平等和兼顾;劳动关系双方主动合作实现共赢;劳动关系应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施。  相似文献   

19.
岳小川 《中国招标》2022,(10):38-40
<正>采购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承担主体责任,对政府采购政策的落实、采购程序的合法规范、采购的资金使用效果、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承担责任。由于采购人在政府采购中承担着主体责任,《政府采购法》赋予采购人组织实施政府采购的各项权利。但是在政府采购实践中,法律赋予采购人的权利经常受到各种限制,或者被采购人自己忽视。被限制和忽视的采购人权利主要为如下十一种。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日趋严峻,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对未成年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维护未成年人权益、贯彻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