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亨利·詹姆士的中篇小说<黛西·米勒>中的女主角黛西·米勒,平凡而美丽,但是在这美国这个所谓的"新世界"的阶层重组中,她只是风中摇摆的雏菊,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饱受外界的非议和冷漠对待的黛西,决定将自己交与疾病,最后孤独地死去.本文采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尝试探索黛西的死因.  相似文献   

2.
王博医 《理论观察》2014,(11):10-12
人类自产生以来就对生命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源于对死亡的原始恐惧,生命的有限性和死亡的必然性迫使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人类反观自身的哲学观照。为了解释生命的意义,人们或诉诸超验的形而上实体,或否定生命存在的价值,或将生命的本体价值和感官的内在体验诠释为生命的全部意涵,但都无法完全消解人们对生命的未知和对死亡的恐惧。马克思的生命观独辟蹊径,他以现实的视角,在社会关系的实践中找到了生命的社会价值,并为生命的行为结果找到了载体,即人类历史,从此个体的生命价值找到了归宿,克服死亡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将个体生命融入人类共同体,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事业中将生命的社会价值凝结在永恒的历史中。  相似文献   

3.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所有恐惧中最大的恐惧,而且,死亡恐惧具有普适性和根本性的特点。为了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包括儒释道在内的学界人士们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其实,我们很难对超越死亡恐惧的途径进行结论性的概括,但我们可以通过认识死亡规律,树立不贪生、不惧死的信念,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更多的含蕴。  相似文献   

4.
"人是万物的尺度"表现了希腊人强烈的自我意识,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古希腊文学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宇宙、 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与理解,对人的命运的关注、 歌颂及启迪.  相似文献   

5.
1945年,如今已是"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报考鹿儿岛一中失败。那一年,他又感染了肺结核。当时肺结核无药可治,死亡率很高,他的叔叔和婶婶就是得肺结核去世的。稻盛在发热中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才13岁,他就开始在死亡的威胁和恐惧里颤抖。邻居大婶为鼓舞他活下去的勇气,给了他一本书《生命的真谛》。因为家里穷,稻盛一直没有看过课外书,这是他第一本课外书。  相似文献   

6.
在留下的十余万字的日记里,命运给她设定了一道诡异的选择题。而毕业前夕的就业压力,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个脆弱的个体生命背后,是大学生就业困境下,农村孩子所面临的越来越坚硬的"农门"。  相似文献   

7.
在滇西高原那苍茫雄浑的十万大山深处,在一条河流叫板桥河。寂静而又卑微的河流之上,有一座古朴而简陋的小木桥,名字叫水生桥。水生是我的乳名,小木桥是我的“生命之桥”。 在我的故乡,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桥”。在故乡人看来,人生本身就是一次坎坷而曲折的过程。在这条看似漫长实则十分短暂的生命之“路”上,每个人都将会遭遇重重凭借个体的力量,难以逾越的“沟坎”和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真正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建立在对大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基础上,这是"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观的根本体现.反思高校因对人文关怀关注不够全面而导致实施生命教育不到位所引发的后果,高校建构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机制则显得刻不容缓.文章试图从人文关怀的生命教育角度来反思高校的思政教育,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的.当前学术界主要是从外交和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阐述,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不应仅仅从国际事务层面,而更应该从国内事务层面上来理解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我国的发展价值.如何实现"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融通,是本文阐述的重点.根据不同的载体,本文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分为社会共同体、 民族共同体、 区域共同体、 精神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等,以此来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国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活着》作为一部生命乐章,作者余华力图在作品中写下人面对苦难时所表现出的高尚品质,以塑造一部展现高尚的作品,却在作品无边无际的苦难叙述中,流露出命运之残酷与不可战胜的悲剧意识,卑微的个体的人在强大的命运脚下只能选择忍耐。于是,作品旨在展现的生命意识与它实际所展现的生命意识之间构建出强烈的张力。  相似文献   

1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揭示的个体需要规律,为做好老年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循环态需要层次模型"。这一模型将个体一生的需要状态分为两个部分:"出生—停止工作"为个体需要的"上升态"部分;"停止工作—死亡"为个体需要的"下降态"部分。其中,"下降态"部分即个体老年阶段具有与中青年阶段明显不同的需要规律。以循环态需要层次模型为基础,关注个体生命后半段即老年阶段的心理需求的特点和规律,并将这一探索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老年心理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当下单一的生存观,造成了空前的精神危机,个体的生命呈现着心甘情愿的被物质功利奴役的状态,导致了近现代以来个体生命普遍的虚无主义以及伴随一生的焦虑感。福柯的"生存美学"可以让个体重新打量自己的生活心态与世界的关系,以追求个体美的生命体验的心态去生存,则生命会呈现出更辽阔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郑玥 《理论观察》2012,(2):44-46
恐惧是人类的一种原始情感,它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变化、外部效应以及逃离或避开某种倾向四个部分。当来自各级政府或团体的威胁已对个人或集体的安乐现状造成某种损害时,恐惧就超越个人的情感体验而上升为一种政治情感,并通过领导人定义恐惧对象,对民族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层级制度的划分发挥着政治工具的作用。不论作为人类的一种情感抑或一种政治工具,恐惧都不会被消除,我们只有向人格与脆弱状态之间的联系挑战,才能拒绝个体对命运的顺从。  相似文献   

14.
田增军 《当代陕西》2007,(1):36-37,51
命运的改变有时是难以捉摸的.今年50岁的史金凤说,捡到"儿子"小明,就改变了她的人生.此后,历经艰难困苦,但她觉得自己的生命更加多彩、更加绚丽了.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著名的批判学者,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基础,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蓝本,秉承海德格尔的人本主义,并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汲取营养,关注人的存在和人的命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周刊》2012,(41):56-57
在中国足坛这样一个"多事"的地方,为什么我从不放弃?我又凭什么相信自己的耕耘会有未来?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一种信仰。1992年,我从国家队回到上海,有人曾给我算过一次命。他说:"你马上就要开始10年的好运了,会一直向上走。"——了解我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信命"的人,甚至被人说有些"迷信"。但这些"大师"说的话,在我心里却始终会有份量——所以,我掐指算了算,10年后?也就是2002年,不正好是世界杯比赛年吗?所以我觉得,冥冥之中,命运是有所注定的。  相似文献   

17.
小人物的命运也能像大人物那样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洛曼是为了谋生和寻找自我价值而面临无尽琐事的许许多多普通人中的一个,因此他命运的悲剧性让人深思。《飞蛾之死》中那个为了能将弱小的生命再多维持一刻作最后挣扎,但最终无法与死神的力量抗衡的飞蛾给读者带来的震撼也同样发人深省。两者虽不为同类,可是他们最终的命运却极为相似,都在百般挣扎中走向生命的终点。但是,显然两个小角色对于生命和死亡的诠释却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人不仅是作为实体的存在,更是具有生命价值的存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不少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个体生命的价值,个体生命价值被物化同时受到冷漠.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拓展人的实践领域,从而使个体实现其价值.但是长期以来,教育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人的个体生命价值.因此,个体生命价值的探究对当前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当建立全球性的(WTO)或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RTAs)的热浪席卷全球之际,沉浸在全球化欢歌中的世人却日渐尴尬地发现:"达摩克利斯之剑"又一次高悬我们头顶.这一次,它假以"自由贸易"之名,笼罩在发展中国家数目庞大且脆弱无助的群体及其生存命运之上.  相似文献   

20.
党的纯洁性是党的生命,关乎党的事业和前途命运;党的纯洁性又有丰富的内涵,是整体和个体的统一。组织部门担负着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的重要职责,要把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作为一名组织部长更要肩负起保持纯洁性的表率,努力做最公道、最正派的组织部长,时刻"三问"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