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瑞芳 《魅力中国》2010,(31):323-323
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至关重要。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论述了美术教育及怎样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马竹君 《魅力中国》2014,(6):162-162
小学关术教学是美术学习的基础阶段,学习美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完善。尤其是小学的美术教学,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希望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因此,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小学美术教育对儿童日后更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三个方面阐述,结合具体教案对小学美术教育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范月 《魅力中国》2009,(15):156-156
美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通过美化人自身,帮助学生树立美好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本文对现代美术教育中智力开发与观察力培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俞伟 《魅力中国》2013,(34):393-393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而美术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高职美术教育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分析当前美术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的各种挑战。对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贾文学 《发展》2010,(1):133-133
美术教学是完成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方式。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方式,多启发、多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动力。作为从事美术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就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系统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就我在初中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法谈几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7.
李喻 《老区建设》2009,(2):53-54
美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主要阐述了美术教育对农村中学生的有利影响,可以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观察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农村中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美术课堂是使学生充满神奇想象与无尽创造的艺术殿堂,美术教育让人追寻着无尽的创造力,使学生生活在自由的世界,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创造,学会用创造性的思维来思考、学习和探索。创造性思维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引导和培养学生朝着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敢于怀疑、敢于追求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任月东 《理论观察》2013,(1):141-142
美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心理品质培养的许多方面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对儿童来说,学习美术不是目的,而是用来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本文从如何掌握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运用美术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美术是情感艺术,情感性是美术的生命所在.美术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完善其人格,锻炼其审美的感受和表述能力.通过对美术表现情感特质的揭示,强调情感因素是美术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美术教育应特别注重对人的情感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凤敏 《魅力中国》2011,(14):298-29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贯穿美术创作、欣赏、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在美术教育中明确创新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创造力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立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美术是情感艺术,情感性是美术的生命所在.美术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完善其人格,锻炼其审美的感受和表述能力.通过对美术表现情感特质的揭示,强调情感因素是美术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美术教育应特别注重对人的情感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陈小兵 《魅力中国》2013,(23):152-152
美术教学活动与幼儿各方面的潜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文馥专家主持的美术教育与认知发展结合的相关研究就是很好的例证,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在幼儿视觉能力发展、图形认知、颜色认知、类概念发展、分类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推理能力、词汇测查和创造力测查等方面,实验班幼儿的成绩都显著地高于同龄对比班。  相似文献   

14.
王贺谦 《魅力中国》2013,(13):208-208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陈旧教学方式,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美术教育主要包括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和非专业美术教育。非专业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水平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非专业美术教育相对与专业美术教育来说有着更加大的受众群。但是当前非专业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存在偏差和错误是这其中很多问题的导火索。提出和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要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从而使非专业美术教育达到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满足审美需要,丰富人们的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的作用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美术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地位也得到大大提高,这给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但目前大部分高师学生对美术学习持一种消极态度,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普遍存在学习美术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得过且过的思想,极大地影响着师范美术教育的质量,也必将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笔者认为,要抓好美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在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愿学".同时,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7.
李金样 《魅力中国》2011,(10):172-172
现代美术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法、培养兴趣,同时还要开发学生的智力,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艺术才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起着特定的作用,对学生未来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美术教育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谈谈自己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8.
刘金星 《魅力中国》2009,(20):225-225
现代美术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法、培养兴趣,同时还要开发学生的智力,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艺术才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起着特定的作用,对儿童未来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拟就美术教育与开发学生智力的有关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直觉在儿童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能够体现美的法则。而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儿童个性的;教材脱离儿童发展实际,不符合教育特点。要改革美术教育,就应依靠直觉进行美术教育,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鉴赏、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人类发展史中,人们早已培养了朴素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追求.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不只是为了满足物质的需要,而且也是为了满足精神的需要,获得美的享受.社会在不断发展,美育也日益赢得了应有的地位.美术教育是人类传播美术思想、知识、历史和技巧的产物,也是人们传播造型技能、艺术审美经验和启迪智力的手段.它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和校外教育机构的普及性美术教育等等,其涉及面非常广泛,形式也多样化,它在当今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今天,在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努力中,认识到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加强美术教育,毫无疑问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如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