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光南是我国建国以后成长起来的优秀作曲家,是我国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难得的旋律天才,他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征服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他的抒情歌曲作品,在中国人民的音乐生活中影响最大,创造了70至80年代的"现代中华民族的音乐风格",在那一时代中国人心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被称之为"时代歌手"、"人民音乐家"。其"立足于民族传统,融汇各民族、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之神韵,化为自己的音乐语言,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实践"的创作思想,对当代及今后的歌曲创作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思聪本着要将小提琴民族化的美好愿望,创作的每一首小提琴作品都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他的创作在西洋作曲技法中加入了许多典型的中国民族风格、民族语言的音乐特征,具有鲜明的个性;它借鉴了中国民间乐器的演奏手法——滑指的运用,使作品富于独特的民族韵律。而且他的创作经常是从选取一个短小的民歌旋律入手,依据它的音乐内涵而引伸出整首器乐曲来,这种创作方法对于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创作发展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他以高超的才华和技艺谱写的精美乐曲《摇篮曲》,成为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开端时期的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刘佳娜 《魅力中国》2010,(34):129-129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在肖邦的音乐中.旋律也是最主要最有力量的表现手段,肖邦由于力求真实纯朴地表达使他激动的思想和情感.他在波兰民间音乐中找到自己的旋律风格的源泉,同样,由于他力求真实、纯朴、平易,因而产生了他的音乐和各种体裁,肖邦的音乐语言全部都是独创的,并且融合为自成一家的非常完整的风格,他的音乐之所以能让听众产生共鸣主要是他的音乐语言的基本因素是民族的,还有他那感人至深的、无比优美迷人的现实主义的音乐旋律。  相似文献   

4.
王跃宗 《魅力中国》2014,(27):98-98
中国的各民族音乐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风格与性格特点,呈现出品种纷繁万千、性格鲜明各异的态势。其重要原因是不同民族的性格差异。在所有的音乐语言中,旋律是最有表现力、最能打动人心的一种要素。而音乐旋律的文化内涵与民族性等方面因素息息相关。本文以蒙古族、赫哲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和傣族的音乐旋律为例,总结蕴含其中的民族性的音乐规律,为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旋律变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韩莹  赵秀彦 《理论观察》2014,(9):137-138
民族声乐作品在旋律的创作与表现上有着丰富的声音形态,从基本的音调、节拍到主旋律的进行,都有着各自独立的创作手法与技巧。为了将声乐表达的内容与人物的形象塑造相适应,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与音乐旋律创作中,形成了民族声乐作品中旋律美的各种形态和艺术特点,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民族声乐题材的旋律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声乐形态的声音特色与审美要求。本文从民族声乐作品的旋律特点入手,分析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抒情性、节奏性、叙述性与戏剧性五种艺术特征,分析了民族声乐旋律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牛思萌 《魅力中国》2013,(32):68-68
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奏鸣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体裁之一。人们在描述莫扎特音乐时偏爱用“优美”或“欢乐”这类词,因为莫扎特的作品旋律线条优美,情绪上乐观明朗,结构规整,和声简洁,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欢快而跳跃,他在歌剧中表现出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展示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他的音乐无论是快板或慢板,都好似吟唱歌剧般,充满了歌唱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从作品选材的本土化、"中国式"作品的结构到调式旋律、和声、装饰音的民族化的灵活运用,都显示了中国钢琴音乐独特的生命力;并以清新的艺术格调、浓郁的民族特色引起了广大听众的普遍兴趣和共鸣,充分显示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东方经济》2004,(7):78-79
《匈牙利舞曲》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不但到处被演奏.而且被改编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器乐曲。勃拉姆斯自1852年开始创作这一系列乐曲,当时他在维也纳对该地的吉普赛音乐颇感兴趣.于是记下了许多吉普赛音乐的旋律。1869年他开始出版“匈牙利舞曲集”,实际上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韵旋律,加  相似文献   

9.
赵炳顺 《魅力中国》2011,(1):112-112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主要是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融汇中外音乐的精粹,在时代的长河中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优秀旋律,而发展这些优秀音乐的人们,恰恰是承传着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优秀作品。本文从传统音乐说起,直至我国现代音乐建设,以求与音乐人共同探讨,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0.
王钧 《魅力中国》2012,(32):181-182
黎锦晖先生是中国代音乐吏上一位重要的音乐家,其一生创作出的许多作品都被誉为经典,尤其是创作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儿童歌舞作品.对少年儿童进行美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在此领域少有的音乐先驱者。他的教育理念是以歌舞实施的美育,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歌舞教育实践,还对如今的素质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丁玲 《中国集体经济》2007,(29):199-200
原生态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由于原生态音乐这种特殊的传承方式,加之目前流行文化的冲击,包括原生态民歌在内的我国很多民族传统文化形式,都在或多或少的走向衰败甚至消逝的道路.值得庆幸的是,近两年来,相关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了保护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形式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和思考它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传统音乐中所运用的调式多种多样、形色各异,其中五声性调式在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特别是汉族的音乐)的实践中运用最为普遍、最为广泛.对于五声性调式的客观的、正确的辨别,是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实践及各类学校音乐教学所不容忽视的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传统音乐中所运用的调式多种多样、形色各异,其中五声性调式在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特别是汉族的音乐)的实践中运用最为普遍、最为广泛.对于五声性调式的客观的、正确的辨别,是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实践及各类学校音乐教学所不容忽视的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刘文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作曲家和指挥家,他的创作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对二胡音乐的创作,他的《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被誉为经典之作。他的创作对我国二胡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意义,我们通过他的系列创作可以得到无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滕非 《魅力中国》2010,(32):265-266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他的作品中独具一格的是,他将异国曲调运用到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并且这些作品深受广大歌剧爱好者的喜爱。作品中的异国曲调分别采用日本、中国和美国的民歌,而这些民族语汇的运用是普契尼歌剧音乐中特有的艺术语言,勾勒出了作品奇妙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陈常 《魅力中国》2010,(9X):172-172
普契尼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式的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创作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蝴蝶夫人》是较为典型的一部。在《蝴蝶夫人》的欣赏过程中,几乎可以领悟到普契尼歌剧创作中所有的技法与特点。他的歌剧创作旋律诗情化、音乐民族化、故事悲情化,其创作牢牢扎根于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是真正弘扬威尔第歌剧艺术的剧作家。他的歌剧创作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他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7.
程爽  王震宇 《魅力中国》2014,(27):68-68
本文对中国多元文化在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艺术价值的渗透、运用、融合与发展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从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的形成以及人物的性格、音乐的创作手法等方面,创作性的运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旋律、故事背景、民族乐器等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艺术价值融合,其发扬中国多元文化艺术价值,合理借鉴西方文化艺术,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程卉 《魅力中国》2013,(26):106-106
中国钢琴音乐的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自成一派。以中国音乐元素作为创作基础,大量采用传统中国古典音乐素材,使得申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在表达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风格与情感上独树一帜,只有深入研究乐曲中特有的民族色彩和元素才能更完美的体现其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石悦 《魅力中国》2012,(35):6-6
在《蓝色狂想曲》中。我们可以看出格什温创作上的某些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是旋律,他的旋律丰富动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另外就是鲜明的节奏和切分音的使用;在对主题、动机等材料的处理上,格什温基本没有进行发展或展开.而是较多的进行重复,在重复中使音乐具有即兴变奏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夏日 《北方经济》2012,(17):16-17
正钱学森先生生前一直用他那"永不枯竭的灵感",忠诚着祖国,报效着人民;20年来,心系草原,情牵大漠。中央评价他是"人民科学家",他很欣然。钱老知道"神五"、"神六"在内蒙古起飞,在内蒙古降落;知道内蒙古是他沙草产业理论的孕育构思之地,试验示范之地。他说":内蒙古各民族人民过去在‘两弹一星’事业上做出了贡献;现在又在沙产业和草产业上给全国带了个好头,做出了榜样。我希望他们在沙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