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个人对佛教雕塑发展的认识,以及对佛教雕塑创作中平民化的理解,对"人即佛,佛即人"的理解和对佛教造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看法。认为佛教造像艺术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在艺术形态、创作观念、审美欣赏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2.
"无常观"是日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逐渐融入到日本文化之中的。在日本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无常观"的影子,不管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在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体现着日本人的"无常观"。久而久之,"无常观"成为了日本人所拥有的一种思想体现。日本的"无常观"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性悲悯的特点,日本的"无常观"不仅在许多文学作品当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对日本人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日本"无常观"的形成与日本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无常观"也具备日本的地域特色,这也是促进日本整个民族不断发展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3.
宫晓丽  叶樱 《魅力中国》2011,(20):329-329
中日佛教之渊源,前期中国向日本输出佛教,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盛,日本佛教则反输出中国,近代以来随着日俄战争、侵华战争的不断加剧,日本佛教在东北地区大力扩张,本文拟就对近代以来日本佛教在东北的布教机构的分布数量、布教人数、信徒人数及宣教方式做介绍,以求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展现。  相似文献   

4.
新古典主义设计是以传统审美文化为背景的新设计风格,呈现出对绚丽奢华之美的追求,这种传统的审美文化渗透在宗教、伦理和日常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和习惯.并与当代审美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5.
李雨桐 《新西部(上)》2013,(12):139-139,138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水彩画的异同,认为无论对于中国还是日本,因民族和文化的差异,两国水彩在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之处。日本水彩画的风格与图示于中国而言,具有可资借鉴的参考价值。中国水彩应放眼国际,开拓思路,审视绘画艺术的时代审美取向,丰富创作语言,升华精神观念,以拟古化今的豪情唤起创作理念的觉醒,充分描绘出中国大时代的宏伟律动。  相似文献   

6.
王娟 《新西部(上)》2007,(9X):208-209
新古典主义设计是以传统审美文化为背景的新设计风格,呈现出对绚丽奢华之美的追求,这种传统的审美文化渗透在宗教、伦理和日常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和习惯。并与当代审美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7.
公元六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早期发展呈现佛教与政权结合紧密、专持一宗、与神道重合等特色,以后日渐普及,对于稳定统治阶级政治地位、完善政治体制、推动文化艺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其发展思想也有违背佛教初衷的地方,如亲鸾提倡的“在家佛”构成日本佛教一大特色,但同时失去了佛教的原点。  相似文献   

8.
钟玮 《开发研究》2015,(1):129-132
羌绣手工艺是羌民族悠久历史和社会文化的承载物。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羌绣手工艺发生的转变是复杂的。对汶川羌族刺绣手工艺的历史渊源、生活文化特征等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羌绣手工艺的意义变迁与呈现,思考羌绣手工艺在当今生成为一种生产活力、文化活力作用于现代生活的积极意义。通过"一针一线"羌绣品牌的个案分析提出挖掘羌绣潜在文化价值,创新生活文化的多元需求以及在都市文化有益的补充与健全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进而创新性地实现现代价值转换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审美趣味越来越影响到设计思想,每一个阶段的审美趣味都能引发设计风格的新一轮改变。本文以家具设计为例,来探讨审美趣味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美国舞台表演艺术的各种形式,同时结合动画片典型片例中角色动作设计风格,来阐释美国动画片动作设计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的舞台表演影响。同时联系美国文化理念和审美心理、美国舞台剧发展的状态及表演体系,探讨其动画片动作设计中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1.
甘宪云 《发展》2010,(5):79-79
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吸收了汉人先进的文化和制度,积极推行民族汉化政策,在政治、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此时,南朝的佛教造像风格北上,对当时北方地区影响很大。本文拟对南朝佛教造像分别向此两地传播路线为线索,通过典型石窟造像风格的比较分析,进而阐述这一时期南朝佛教造像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本镰仓时期是日本佛教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各种佛教新宗派应运而生,简单易行的修行方式使佛教开始大众化和世俗化,使佛教真正走入了日本大众,对日本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文化产业战略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将发展文化产业定位于立国之高度,这就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有利于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投入其中.重视培育文化产业生长的"土壤",采取了增强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提升生活中的"审美与表现",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以及推进全民参与"感性价值创造"等措施.<亚洲门户构想>的提出标志着文化产业新战略的形成.其核心内容可概况为:"展示‘日本的魅力'-提升文化力-增强综合国际竞争力-获取经济、外交等利益."该构想强调要建立并促使亚洲各国接受日本的评价以及加大对外宣传日本文化的力度等.  相似文献   

14.
灵泉藏古寺     
<正>古时,在济南南部山区佛教十分盛行,所以佛教徒们在这一山清水秀之处,营建了许许多多的庙宇,从事宗教活动。而临近寺庙的泉池,显然是沾了佛教圣地寺庙的光,自然就是"圣水"泉了。经过查考历代志乘,在济南南山中,大名称为"圣水泉"的就有多处,如在仲宫镇北道沟村北普门寺旧址的圣水泉,在锦云川南岸观音殿旧址、今位  相似文献   

15.
日本佛教从宁波传入,迄今还保存了大量宁波古代佛教美术作品,这使宁波在日本被尊崇为"圣地"。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是日本第二大国立博物馆,于2009年7月18日至8月30日期间举办了"圣地宁波——日本佛教1300年之源流"特别展。该展览由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读卖新闻大阪总社主办,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涉及死亡、死亡的方式以及死亡在人心中的形态,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日本民族的道德与伦理的文化意识,他将佛教和哲学思想中关于无常的观念彻底地融进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审美仪式上,他非常重视佛教禅宗的"幽玄"理念,使物哀加强了冷艳的因素,比起"物"更重视"心"的表现,以寻求闲寂的内省世界。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从而形成举世闻名的川端康成式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7.
吕依凡 《魅力中国》2011,(20):277-277
日本的包装设计风格独特,本文通过对文字、图案、色彩等设计元素的解读,分析日本包装设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浮世绘,即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与歌舞伎、相扑并称日本的"江户三绝"。"浮世"一词取自佛教用语,本意是指虚无缥缈的尘世。浮世绘主要描绘当时人们日常生活、风景、演剧和民间场景、安居乐业之态,  相似文献   

19.
黄丽 《魅力中国》2011,(17):273-273
佛教,是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它在传播过程中各地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形式和地域特点,也对当地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以日本为例,佛教自传入日本之日起,在日本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进而对日本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枕草子》中的《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谐趣”是日本古典文论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它集中体现在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中,可以说,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由平安时期兴起的“谐趣”与另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哀怜”一起构成了日本古典文学的审美骨架。以后一系列的审美范畴如:“艳”、“妖艳”、“有心”、“余情”、“幽玄”、“寂”等等,甚至都可以看成是由上述两个概念演化和发展而来,而且所谓日本民族固有的审美情趣,似乎也基本体现在这两个审美范畴之中。因此,对“谐趣”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审美范畴作一些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