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全面审视"以人为本",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念。新世纪"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价值核心,公平正义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正义的和谐统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全面审视“以人为本”。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念。新世纪“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价值核心,公平正义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正义的和谐统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和西方现代哲学都发端于西方近代哲学趋于终结的大背景下,二者有着相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但是,西方现代哲学力图推翻传统哲学的一切思想,否定传统哲学知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试图开辟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哲学的全新的思想领域。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和人的健全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改变社会不合理状况的动力和手段。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真正实现了思维方式上的变革。文章通过对西方现代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在思维方式上进行的思维方式变革进行比较,认为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变革才是一场真正的思维方式变革,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4.
我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价值。其时代价值表现在:一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新走向;二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回应了中国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三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四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顺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优秀典范。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哲学解释学以其强大的思想观对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语言与教学亦是其中之一。外语教学中,通过完成哲学解释学语言教育思想的研究,能够对外语教学中"人的存在"这一重要理念加以完善。本文以哲学解释学中的"理解"和"视域融合"作为重点内容加以分析,提出通过把握"理解"要素和其基本过程、并以语言交流为途径,建立"视域融合"下的和谐师生关系,对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该相关领域的探讨走向更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同时又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意义.“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把“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保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的价值取向.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现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曲光明 《魅力中国》2011,(8):217-2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在学校管理中,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学生是不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刚性管理吗?“以人为本”难道只要表扬,不要批评?只讲人情,不要原则吗?我认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校中贯彻应体现在:向公正去接近。现实中,真正意义上的公正是不存在的,公正不过是人们心中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期待,  相似文献   

10.
以胡锦涛同志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第四代领导集体自十六大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核心,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继承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1.
谭霞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3):30-32,144
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之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应以“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基于此,文章对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作出分析,从历史观和方法论的视角探讨了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袁秀 《中国城市经济》2011,(3X):283-284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本文主要从价值维度审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价值基点,价值主体、价值标准与价值诉求,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价值蕴涵和党的执政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哲学角度对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该是我们始终贯彻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以人为本的思想精髓,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体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主体当然也是党和政府。从发展哲学的视角看,以人为本作为当代社会生活的核心理念和普适性价值,它的主体不应也不能局限在执政者的层面,而应该有三个层面:市民社会里的普通个人,市场经济中的公私企业,国家管理中的党和政府。其中普通个人、一般民众的以人为本自觉应该是整个社会以人为本实践的基本主体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真善美的哲学旨趣,是在科学、技术、生产发展为"一体化"的今天,反思对"真善美"的根据、标准和尺度的寻求,也是对"真、善、美"哲学三维度的追求和发展;反过来,"真善美"对以人为本的诠释和解析,更加清晰透视了科学技术视界下的以人为本的哲学蕴涵。  相似文献   

16.
一、"以人为本"的历史溯源 (一)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萌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已经有"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萌芽,虽然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以人为本",但是这种思想只停留在伦理领域或道德层面,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己进行了多年,然而至今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教"与"学"并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依然缺失,哲学教学目标远未达到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应是一种整体性改革,必须同时兼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且只有这些方面密切协调配合,才能真正改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崔春娣 《改革与开放》2011,(12):125-126
女工维权问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国家、企业、女工三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思考中国问题,探索中国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视域来看,从"整体性"的理论视域出发,通过"学术化"的路径和方法的自觉和运用,以完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体系化"建构,既是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基本内涵,更是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价值主体和根本目的,认为“以人为本”理念在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下应以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为本,以人民生活水平尤其是弱势群体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提高为本.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时代变迁,正确把握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