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转机建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务.森工企业在过去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衡量,改革仍然处于浅层次.如何使企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脱胎换骨,真正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已经成为森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森工企业“转机建制”共性的方针、原则、目标及主要任务等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复建设使黑龙江垦区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自给自足、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结构雷同、企业规模小、产品缺乏竞争力的经济格局,这种结构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突破这种格局促进企业发展,必须实行企业组织结构、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当前要切实解决障碍企业资产重组的几个观念性问题。一、推进资产重组,需要克服“鸡头情结”企业的兼并重组,应根据自身实力或举旗当帅或找帅当兵,这应该是企业适应市场的自觉行为。强势企业要相互联合,弱势企业更要主动寻求与实力强、品牌好的企业联…  相似文献   

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使国营大中型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经济主体的重大举措.国有森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包括树立现代的森林工业和绿色产业的全新观念;依照《公司法》将森工企业改造为公司制企业;建立新的包括领导体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一整套新的治理机构.这是一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的重大历史变革.这一变革必将对森工企业的全面发展和林业复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必须乘势而上,努力把森工企业建造成具有中国特色、多功能、综合性、高效益的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4.
国有森工企业是国有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森工企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辉煌之后,在70年代后期,尤其是林业改革开放,出现了严重的滑坡,许多森工企业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如何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森工企业现实困境,转换森工企业的经营机制,培育森工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森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我们森工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本文结合我县森工企业改革的实践,对森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国有森工企业面临的困境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森工企业,…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上的重大突破。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主要以市场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形式的管理方法。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必  相似文献   

6.
东北森工企业是我国开发建设最早的商品材基地,同时又是集第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特殊行业。近年来,森工企业围绕“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树立市场意识,把开拓市场,强化经销工作,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深化改革和企业发展的重点。然而在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时期,森工企业经销工作正面临着挑战和诸多困难与问题,形势严峻,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针对森工企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重复建设、效率不高、效益低下、人才流失等问题,提出了深化森工企业体制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并对森工企业如何改革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森工企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重复建设、效率不高、效益低下、人才流失等问题,提出了深化森工企业体制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并对森工企业如何改革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林区的主导产业应该怎样定位,一直是人们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试结合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的实际,做一粗浅探讨。1.国有林区选择主导产业的历史回顾按照计划经济的行业分工,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属原材料采掘业,以提供原木为生产目的。因此长期以来,木材采运业一直自然地占据着主导产业的地位。随着森林资源数量的锐减和可采林木质量的蜕化,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相继陷入了程度不一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境地。为了摆正林业的特殊重要地位,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广大林业工作者对选择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做为国有森工企业.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首先解决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分离社会职能.保证企业轻装前进;二是改变目前依赖资源的现状,面向市场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扭亏为盈。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使国有森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包括了很多非商品经济活动。我们发现,森工企业背的这些包袱.正是非公有经济一般所没有的.同而它们能轻装上阵…  相似文献   

11.
实施天保工程为森工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使改革传统的森工经营体制被纳入议事日程;为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提供了契机;为优化森工企业的产业结构、振兴林区经济创造了条件;为林产工业和低迷的木材市场带来了转机。实施天保工程也使森工企业面临挑战:收入减少,冗员增多;低工资、低费用运转难持长久。亟待解决林地流失、林区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资金不足、优惠政策不到位、熟化土地如何退耕还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与有关国家就“入世”问题谈到结束,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供销合作社棉麻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棉花被全面推向市场的严峻现实,如何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调整理 念闯市场,适应“入世”新格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冷静思考、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崔红  贾宪威 《农村经济》2004,(11):82-8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 ,四川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的趋势逐渐减缓 ,其产业结构趋同化、组织结构全能化、规模不经济、产品技术含量低等问题暴露无遗。因此 ,四川乡镇企业要想实现“二次创业”,必须适应新的形势 ,实施战略调整 ,即发挥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发展适度规模经济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我国流通体制改革是继生产责任制之后,率先改革的领域。商品流通体制按“三多一少”进行改革,冲破了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的产品流通体制,推动了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经过20多年的探索,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市场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多一少”的流通体制已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流通体制亟待建立起来。一、当前我国流通体…  相似文献   

15.
1993年7月1日起我国实施“两则两制”,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模式的转换,即由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转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为推进企业会计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呈现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实施《建议》的目标,关键是实现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乡镇企业虽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在体制上也有一个建立现代企业体制和适应全国统一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问题;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也要随着社会和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原有的企业体制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这种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于有效地动员有限的资源进行工业化建设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它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建立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依靠改革和制度创新,重塑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实行分类经营和管理是国有林场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调整组织结构,鼓励多元化经济共同发展纵观我国国有林场,经过几十年艰苦卓越的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现已一、二、三产业齐全,营林、森工和贸易一体化经营雏形初显。但不同的生产内容和经营项目在实现形式上存在多层次生产力水平,客观上要求有多种所有制形式,传统的全民所有制林场,产权模糊,名为国有,实属“内…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客观上要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科学合理和有效的配置资源,实现资源优势的转化,是发展森工企业市场经济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浅议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企业改革措施层出不穷,成效不小,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仍然遇到严重的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产权不能有效流动。如果把发端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看作是以“增量改革”为特征的渐进式改革,那么,改革推进到今天,“存量改革”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了。“存量改革”的核心是企业的重组,重组的目的是使企业转变为产权可以在不同主体之间交易和转移的市场行为主体,没有企业产权的流动和重组,就不可能成功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