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华 《时代经贸》2012,(6):105-106
日本蔬菜进口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至1985年是冷冻蔬菜大量进口的时期,1985年之后蔬菜进口数量猛增,进口品种和进口对象国增多,1990年后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进口蔬菜来源国。2000年后日本蔬菜进口的对象国更趋多元化,蔬菜进口市场结构更趋复杂,影响蔬菜进口的干扰因素明显增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日蔬菜贸易关系日益密切,我国应以日本国内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巩固和扩展中国蔬菜在日本市场的份额。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评估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利用1997—2004年中国反倾销案例8位数税则号的涉案产品数据,考察了反倾销措施引起的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的贸易模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倾销行为贸易救济效果的证据。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反倾销措施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有明显的“贸易限制效应”;不仅征税案例,即使是无损害结案的反倾销指控仍然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即反倾销具有“调查效应”;但是涉案产品可能在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之间转移,这种“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削弱了反倾销措施的保护效果;总体上看,反倾销仍然起到了救济本国产业的作用,因为无论是指控对象国还是非对象国的进口价格都会上升,从而控制了中国涉案产品的进口总量。  相似文献   

3.
吉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4,(36):278-281
中韩建交二十年来,中韩双边贸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中国目前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最大的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国、第四大出口对象国。在此背景下,分析韩国近十年主要经济指标和中韩双边贸易的数据,认为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是两国服务于外部市场的生产增长方式。中韩应加快建立FTA,实现贸易公平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OTO制度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以贸易立国的经济技术大国,贸易进出口在其经济中占有十分显著的位置。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作为经济支柱的制造业在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进而使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为保护国内产业而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实施了一系列的限制性保护措施,并导致了与美国为首的主要贸易对象国之间的经贸摩擦。为改变这种局面,缓和外国商品进口限制以及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日本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初确立了OTO制度,使之成为促进日本国内市场开放的一项战略性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中韩建立FTA的基础和背景中韩建交二十年来,无论从彼此的贸易地位还是从双边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乃至贸易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统计,200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05年,韩国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09年,中国作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已是其第一大  相似文献   

6.
90年代日本投资市场研究赵瑾(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随着日本经济发展战略由外需向内需主导型的变化,亚太地区水平分工机制的发展以及日本进口制成品的增加,日本商品市场的变化使投资市场出现了新的动向。研究90年代日本投资市场的特点,对中国企业把握机会进入日...  相似文献   

7.
《日本蔬菜抗病育种及其它育种栽培技术》。本报告系赴日蔬菜抗病育种考察组李树德、陈士儒、翁祖信等同志于1985年9月在日本考察后编写的技术报告,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蔬菜育种,(2)日本蔬菜的主  相似文献   

8.
日本企业投资中国的热潮持续了大约十年。但是,十年来,日本企业被迫接纳享受高薪的工人,留不住优秀的当地职员,而日方管理人员只关心回国后的位置。日本把技术和诀窍白白地给了中国,可是日本又得到了什么呢?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大批日本企业到中国投资,现在,这些合资企业却徘徊在十字路口。日本企业进入中国是因为看中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但目前,已经有一些日本企业因为失去了利用价值而被中方合作伙伴抛弃。如果日本企业不从根本上改变对中国的战略,今后还会不断出现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9.
钱静 《经济导刊》2007,(11):76-77
货币一直在升值,市场里的资金在泛滥,钱太多了,源源不断地拥进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在急剧膨胀,股价持续攀上新高……这是当下中国市场的写照,不过,这也正是学者对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描述.很多人认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如同当年的日本,由此中国股市正在重蹈日本覆辙的呼声甚高.市不是真正产生了这种危机?我们需要认真将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深入比较.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在3年里对美元升值一倍,加之日本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曾疯狂一时,然而,在股市和楼市不断跃上新高后,泡沫最终破灭,日本经济陷入萧条,股市和楼市一蹶不振,并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企业和金融机构也接连倒闭,历经十余年经济停滞,至今难以恢复元气.这就是所谓的"失去的十年".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亚太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区域内国际产业的梯度转移。粗略地回顾一下亚太经济发展的脉络,不难发现日本在战后很快摆脱衰败与萧条,走上经济飞速发展之路,得益于美国对其大规模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在1970—1989年的20年中,日本出口产品对美市场的依赖程度始终在30%以上,至今美国仍是日本最大的产品出口市场。日本的经济繁荣在相当程度上是由美国的巨大进口需求所创造的。70年代类似的过程又在东亚重新得到演绎,而这  相似文献   

11.
着力推动中日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来,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中日两国的经贸交往逐步扩大。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投资迅速增加,出现了贸易与投资互相促进的局面。2002年,日中双边贸易额达到1115.37亿美元,其中日本从中国进口额高达616.70亿美元,同比增长6.1%,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以及最大进口来源国。2001年日本对华实际投资达到43.5亿美元,比1992年的7.1亿美元增加了5.1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2.3%,日本成为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三大来源国。两国经贸合作的扩大与加深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并成为稳定中日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原来种植粮食的土地改种蔬菜,随着生产技术、流通技术的改进,蔬菜生产区域和生产周期迅速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而国际市场开放导致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口,国内外共同冲击引发国内蔬菜产地间激烈竞争,各地开始寻找适合本地的品种,各种生产者组织和销售组织纷纷成立来拓展销售空间,蔬菜主产地逐渐形成并发展,结果是蔬菜供应更加丰富,品种更加多样,而蔬菜产业的兼业化、老龄化突出.本文通过对日本蔬菜主产地形成及发展变迁的介绍,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中国各农业大县在发展蔬菜产业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经济合作:打开日本农产品市场的钥匙唐春清中日农业贸易:经济合作概况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由于人多地少,耕地占国土比例小,日本粮食长期不能自给。从粮食到副食、蔬菜等,日本都需要大量进口。1994年日本的粮食等农产品的进口额达36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股票回购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之后逐渐扩展到英国、德国、日本等国资本市场,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使用。中国股票回购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股票回购事件逐年增多。从回购动机、市场反应和影响因素三方面对股票回购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79年开始,中国出口产品就开始遭遇到反倾销的困扰.截至2005年6月,中国共遭遇713起反倾销调查,并从1992年开始就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美国、欧共体等发达贸易伙伴是反倾销的主要使用者,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运用反倾销来限制中国产品,而其中印度是最突出的一个.1995年至2005年6月,印度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81起,远远超过了美国(59起)和欧盟(56起).根据印度商工部公布的资料,从1992年到2004年3月31日,印度针对外国进口产品共发起了167件反倾销调查,而其中最大的对象国正是中国,高达72起,占总数的43%.  相似文献   

16.
郭恒  孙蕾 《经济与管理》2010,24(2):31-35
中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和出口大国。日本作为中国蔬菜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对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影响重大。近些年来,由于中国蔬菜在生产、出口方面的整体竞争力不高、信息渠道不畅,加之日本蔬菜市场瞬息万变、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等因素,中国蔬菜产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竞争态势。为促进中日两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应积极实施蔬菜标准化工程,推进中国标准向国际通用标准靠拢;强化公共信息的服务与交流,注重政府高层的沟通和政治博弈;密切关注中国蔬菜产品在日本市场的技术贸易壁垒动态,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汽车业开始步入成熟期。为了生存和发展,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竞争,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融入全球市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借助国际战略联盟谋求发展,是中国汽车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全球汽车市场的基本格局1.全球汽车市场基本饱和,新兴国家市场有一定的增长潜力。五六十年代,美国汽车市场开始饱和;六七十年代,欧洲和日本市场趋于饱和。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汽车年产量一直以较低速度增长,一些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见表1)。在发达国家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新兴国家成为汽车市…  相似文献   

18.
从1985年4月份起,太原市开始了蔬菜产销体制的改革,试行了放开蔬菜市场,鼓励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多渠道经营,自由交易,价格随行就市等。这种开放性经营方式,增强了经营者的活力,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效果。 从市场上看,一是蔬菜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品种大量增多。无论是国营菜店,还是农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是日本输出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主要产业,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FDI输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涉及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在60年代和70年代,来自日本制造业的FDI稳步增长.自1989年起,日本制造业的FDI开始迅速上升,1991年达到一个发展顶峰,经过几年的衰退期后,1998年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2000年的衰退比较严重,此后则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其他非制造业如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的FDI输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进入90年代后,制造业重新成为日本FDI输出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告别了计划经济的中国农民手上开始渐渐囤积出大量无处安放的粮食、果蔬。1985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放开肉、蛋、水产、蔬菜等五种农副产品价格和打开城门欢迎各地蔬菜进京的两项举措,本地又是菜区,在原本就有自发在此批发菜的基础上,划出15亩地,投资15万元,安排15个人建起小型的农贸市场。在1988年的北京,没有人预计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