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程宝国 《水利经济》1998,16(2):49-52
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所辖漳河、卫河、卫运河及漳卫新河全长800余公里,统称漳卫南河系。除漳河外,包括卫河中下游河道均是建国后历经多次人工开挖拓宽治理的大型平原河道。沿河两岸的堤防外堆置了大面积的弃土资源,初步统计大约有2.5万亩,为堤防工程组成部分,由运河管理局统  相似文献   

2.
<正>辽宁省分行营业部依托政策优势,响应政府需求,回应百姓关切,积极作为,稳步推进,为沈阳城市水系治理工作注入资金"活水"。沈阳位于沈水之阳,因水而得名。城市内水系交织,运河环绕,流经市区的自然河流及人工河流主要有浑河、蒲河、细河、新开河、南运河、卫工明渠等,其中新开河、南运河、卫工明渠共同组成沈阳市运河水系,形成北部、南部、西部三大排水系统,承担雨水排放和美化沈城的功能。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沈阳  相似文献   

3.
目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一个现实而有效的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江苏省已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农田水利将重点实施好六大工程建设:实施农村河道疏浚工程,力争“十一五”期间将全省农村河道基本疏浚整治一遍: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3年时间解决1200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实施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施圩区治理工程,提高防汛排涝标准:实施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实施农村小型泵站改造工程,提高农田的灌排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为了配合"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推广"生物浮岛","生物浮岛"技术通过在河道中设置浮岛,在"浮岛"上人工栽培鸢尾花、美人蕉、睡莲、铜钱草等水生植物,将富营养水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逐步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和自净功能,既美化了乡村河道,又净化了水体,达到了生态治污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临朐县河道存在栽植树木、种植庄稼、随意倾倒垃圾、乱打建筑物、无序偷采河沙以及未经审批建设设施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安全。应采取河道统一规划、加大水利法规宣传力度、规范采砂秩序、加大查处违法行为等措施,确保河道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6.
动态     
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要在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加强基层防汛抗旱队伍组建工作:深入推进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加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沈菊琴  胡维松 《水利经济》1993,(3):21-24,11
为了贯彻落实好国家河道管理条例,进一步有计划地、系统地对河道进行整治,依法进行河道防洪工程建设,理顺河道管理条例与各有关方面的关系,提高河道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确保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普遍进行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征收。本文主要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征收范围、标准及征收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勤 《浙江林业》2011,(9):10-10
德清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县,森林覆盖率46.1%。2010年以来,全县以森林城市、绿色产业、绿道延伸、绿线保护4个方面为主要内容,以“双十双百双千”活动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程。一是创建森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采取腾地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形式,实施精品公园、森林公园、街道绿化、河道绿化等一系列绿化美化工程,建成环城景观林带2万余亩,新增城市绿地1060亩,建成各类较大规模的休闲绿地40余处。2010年,德清县成功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美化运动,但由于发展极为迅速,也导致了严重的后遗症.早在19世纪末期,一些专家学者就已经对城市问题的解决进行研究,尤其对城市美化运动等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城市美化运动之所以引起学者重视,主要与城市人口的拥挤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与恶劣环境、大量的贫民窟、贪腐现象等问题的出现有着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正黑龙江省北安市支行党支部坚持将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党建统领、文化传承等方面相融合,成功创建四个平台。一、思想教育与队伍建设融合,创建凝心聚力平台坚持把思想教育抓在平常、融入经常,强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了党建的引领作用。一是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从延安到北安"红色革命基因等活动,不断激发党员职工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防洪减灾治理中的非工程措施——以瓯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琼霞  黄笛 《水利经济》2010,28(1):8-10
通过对瓯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特征与防洪减灾非工程建设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管理现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瓯江流域防洪减灾非工程建设应在采取工程措施修建各种水利工程的同时,积极采取非工程措施:加强管理系统、应急预案和防汛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各类防洪预案,加强洪灾风险管理;加速防洪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群众性防洪减灾制度,做好水利法规和防洪减灾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防洪意识,发动全社会参与防洪减灾工作,达到管理洪水、利用洪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分析了长江口北支综合整治工程对江苏省南通地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综合整治工程使南通地区引江能力下降、排涝能力下降、防洪压力加大、地下水咸化加剧、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等,进而分析了长江口北支综合整治工程的外部性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外部性的产生源于水资源的公共物品特性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集聚力,并提出消解外部性的建议:共建共享,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滩区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叙述黄河下游滩区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滩区治理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黄河下游滩区存在的问题。由于黄河水沙问题复杂,治理难度大,滩区治理开发也受到限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洪水威胁依然存在;2)悬河形势严峻、河势尚未有效控制;3)滩区旱涝灾害严重;4)滩区产业结构单一;5)滩区政策落实不到位;6)滩区安全建设状况严重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滩区开发和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ANP-PP-SPA的区域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的缺陷与不足,从致灾因子、孕灾因子、承灾因子和减灾因子4个方面,通过对14项评价指标的分析与计算,构建洪灾风险评价体系。洪灾风险评价体系以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求解主观权重,投影寻踪法(PP)求解客观权重,主客观综合权重与集对分析理论(SPA)耦合,构建基于ANP-PP-SPA的洪灾风险评价模型。以广东省英德市为例,验证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英德市2016年的洪灾风险属于中等级别,符合英德市2016年的实际情况。洪灾风险评价模型不仅综合考虑了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还较好地体现了洪灾风险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能够为区域洪灾风险决策和洪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罗帷  王茂东 《水利经济》2011,29(4):52-54
分析了海宁市河道传统治理存在的不足,探讨新时期河道治理模式及做法,提出实现新时期河流生态修复目标的措施及建议:应在满足排涝、引水等功能的同时,兼顾恢复河道生物多样性,改善河道水质,提高河道两岸的自然景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韩侠  贾新平  何予川  王鲜平 《水利经济》2005,23(6):18-19,51
通过对黄河滩区作用和地位的论述,分析了滩区现行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针对滩区洪水风险特点,提出国家应积极投资滩区安全建设,并按《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对滩区运用后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以解决下游防洪与滩区发展的矛盾,为滩区群众奔小康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论周馥的治水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志国 《中国农史》2004,23(2):85-88
周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治水专家。曾主持治理永定河、金钟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等直隶河道和山东黄河,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治水思想体系,他认为治水应先治水政之种种弊端;注重调查研究,讲求科学治水;顺水之性,以水治水,他的治水思想在我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浙江省丽水地区不同区域类型,不同单元,不同层次的生态牲提出了3个类型区和6个重点建设区的布局,以采取不同的建设途径和策略。同时,根据生态建设现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国家和省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方向,遵循统筹安排,先重点后一般,分步实施的原则,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及转换、社会重庆等四大方面的工程和23个优势实施的重点项目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Flood risk is increasing all over the globe due to urbaniz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Water managers and urban planners try to cope with flood risk by enhancing urban flood resilience. Three main discourses of resilience are engineering, ecological, and socio-ecological resilience. Whereas the discourse of engineering resilience emphasizes the use of flood protection infrastructures, the discourses of ecological and socio-ecological resilience advocate river restoration and spatial strategies to reduce flood risk.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which resilience discourse is dominant in the Lambro river basin (Metropolitan City of Milan), and how this discourse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institutions (rules-in-use) and outcomes, such as flood protection infrastructures or building regulations. Our discursive-institutional analysis is informed by the (politicized)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IAD) framework, which highlights the role of discursive, institution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in explaining the outcomes of strategic interactions within action arenas. It is shown that whereas bottom-up initiatives try to foster socio-ecological resilience, the engineering resilience discourse still dominates within the Lambro river basin because national policies and funds are geared towards hard infrastructure measures.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美化运河两岸风貌,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骆马湖宿迁大控制段中运河沿线违章建筑较多、滨水景观凌乱、缺乏专项规划和长效管理机制等问题,结合宿迁城市总体规划,对岸线整治与景观提升提出分段治理方案。为保证岸线有序开发和保护,建议明确定位,编制规划,加强监管,保证中运河岸线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