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鹤幸 《上海企业》2012,(12):12-15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联袂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协办,上海东浩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鼎力承办的全球装备制造业顶级盛会——2012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工博会,在全球面临经济疲软、经济滑坡的大背景下,依旧逆势飞扬,成功实现3+3+10创举(即实现贸易3亿、意向贸易3亿与专业观众10万人次),并评出海洋石油981等四项产品荣获金奖,业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军工企业带来的三方面影响,及与现行价格定价制度存在哪些方面冲突,然后引入定价新理念促进技术革新,以使军工企业具有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动力,使军队获得技术先进、性能优异、价格合理的装备。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波特钻石模型进行剖析,提出了决定中国装备工业竞争力的七因素模型。该模型以我国所处的工业化中期为背景,根据装备工业的竞争特点,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决定装备工业竞争力的七个因素归结为核心、基础、环境要素,构建了七要素的装备工业决定因素体系,并据此提出了提高装备工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系统分析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体系构成要素的基础之上,以产业集群相关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当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征,建立了以配套协作企业、政府部门、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为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装备制造配套协作体系的总体框架模型,并对框架模型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对黑龙江省装备配套工业协作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 2003年是工业车辆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一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为适应国内外激烈竞争市场的需求,各行业和企业都在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这就为工业车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奥运会项目的启动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都为工业车辆行业的发  相似文献   

7.
一、产业革命的创新及思想精髓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几次产业革命使社会面貌及人们生活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产业革命,需要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实践积累和理论准备,包括持续不断的创造、创新、思想解放、科技探索等。产业革命的历史表明,创新前进一小步,产业革命就前进一大步。十八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源于培根、牛顿等唯物主义、现代实验科学的思想及理论。随之发生了以纺织机的采用为标志,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以及机器制造业的萌芽为代表的技术革命。纺织工业的出现成为工业化的引擎,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开始由第一产业(农业)向第二产业(工业)转变,开始形成以纺织工业为主导,冶铁、采煤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爆发。这次革命与第一次革命一样,经历了长时间的思想、理论及科学技术的准备。这时期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管理学家,如德国的康德、谢林、李比希、霍夫曼,美国的爱迪生、泰罗等等;还出现了一批新的技术和产业,如煤化工、合成化学、钢铁业等。第二次科技革命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是X射线及电子的发现;相对论及量子力学的创立;最有代表性的发现及发明有,电能的开发利用、通讯技术的发明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改善等。众多的科技革命成果催生、引领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首先产生于钢铁、化工和电力三大技术的产业化。随着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的成熟,汽车、航空和通讯产业也发展和繁荣起来。电力、汽车和化学工业组成的重化工业,成为继纺织、钢铁工业之后的第三个主导产业,其中的电力、电器、化学、汽车等工业相应构成第三主导产业群体。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继续深化,使汽车、石化、钢铁和耐用消费品工业成为第四个主导产业部门,其中耐用消费品、宇航、计算机、原子能、合成材料工业组成第四个主导产业群体。第三次产业革命同样以现代科技创新为先导和驱动。20世纪中期以后,科学研究在分子工程、分子生物、高分子化学、基本粒子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产生一系列有重大意义的成果。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发展中全球化、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特征日渐明显。产业革命不断深化,与老产业升级和新产业产生的活动日渐活跃,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主导,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航天工业等新兴产业为群体的新产业群体。产业革命从最初的劳动密集迈向资本密集后,又向技术密集迈进。  相似文献   

8.
赵德海  王锋军 《物流科技》2007,30(4):123-127
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东北振兴的重点,一直备受关注.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和自身特点所致,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了东北振兴的进程.本文从分析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产值变动和劳动力变动着手,对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和障碍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创新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工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工业生产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个方面,在社会的发展中,工业生产也出现了很多的新技术和新思潮,这也使得我国的工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已经有了大幅的增加。本文主要对新时期工业电气的节能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直接后果是“机器代人”,但对其可能导致的城市空间变化尚缺乏系统思考。首先简要梳理了历次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的关联,基于“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产业空间演变”的思路,回顾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由技术革命引起的产业空间演变;接着探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人工智能应用所引发的空间现象,聚焦制造业,指出机器代人通过降低劳动力投入、提升工业生产率及升级产业生态网络三方面推动产业空间演变,且微观层面体现为工业建筑、工业园区的紧凑化,中观层面体现为工业区位转移与布局重塑;为应对以上空间演变趋势,最后提出了构建新型产城关系和优化交通衔接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蒙代尔》杂志发布的2009年“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日前在上海揭晓,上海电气再次跻身亚洲品牌500强,名列177位,位列装备机械行业第6,排名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目前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数字技术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数字技术应用的特点与优势,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只有将现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充分利用起来,才能使数字技术的运用满足工业电气自动化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13,(10):194-199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发生了巨变;第二次工业革命为20世纪的人们掀开了新篇章;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在21世纪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是整个工业运转的基础,为其他工业提供生产所需要的设备。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装备制造业与其他工业的关系进行分析,运用Eviews3.1、采用EG两步法建立相关计量经济模型,并经格兰杰因果检验,论证了装备制造业对其他工业有巨大影响,其他工业对装备制造业也有一定影响。就大力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而言,应该从优化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应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的熟练技术工人;完善公共研究平台,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世界工厂如何普及?当中国人将目光投向研发和创新时,50年前的日本却选择了以设计为突破口。是什么样的魔力,让日本完成了一次软工业的崛起,成为“日本酷”的输出大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作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迅速,目前,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它的创新与应用对于我国长期的发展目标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主流的社会,在这种信息环境下工业领域在电气自动化的实施中将数字技术进行了良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未来工业电气自动化下的实施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从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从其在工业自动化中应用效果进而对数字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从人类的历史来看.19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及拔地而起的工厂。20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城郊大片房地产业以及工业区的繁荣。进入21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把每一栋楼房转变成住房和微型发电厂。由此可见,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并且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引起房地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原来的建筑都是用于居住和办公,属于消耗型产业,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把每一栋楼房转变成住房和微型发电厂.房地产业由此转变为生产型产业。从某种角度来说,与其他产业相比较,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房地产的影响更大,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20.
周丽俭 《活力》2006,(2):74-74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机械的企业的总称,覆盖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总量大、基础完备,且总体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但从整体上看,由于体制和政策等原因,装备制造业在制造技术层面上还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总体技术机械水平低,自主开发与创新能力薄弱;2.技术引进中存在“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问题;3.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总量不足、来源有限;4.科技人员待遇偏低,流失严重。这直接影响到机械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