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间产品贸易已占中国贸易额的半壁江山。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对中国中间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间产品在保持贸易额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由基于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贸易不仅所占比重大幅提高,而且产业内贸易发展很快,贸易模式已经转变为产业内贸易。不过,低质量垂直型占绝对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的层次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浅析产业内贸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国际产品异质性”、“需求偏好相似”、“规模经济优势”三个原理为支柱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此进行了有效的解释,并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国际经贸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掌握这一理论无疑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政策的制定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南北”贸易模式可能造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转移”。使发展中国家现有贸易结构产生“专业化陷阱”,导致其经济的不可持续。鉴于此,在我国西部开发中要实现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警惕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环境倾销”,也要注意国内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环境成本转移”。  相似文献   

4.
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000—2009年的中韩农产品贸易的静态产业内贸易指数(G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进行计算和分析后,实证分析了影响中韩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韩两国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特别是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两国农产品贸易几乎形成了完全的产业间贸易的发展态势,韩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稳步增强。其中,少数农产品保持了良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包括:两国的经济规模、FDI的流入量、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两国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经济规模的扩大、FDI流入量的增加以及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都能够深化中韩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其中,两国GDP的增长和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对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促进效应较大,而两国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对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深入发展有负面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研究贸易调整成本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导致的经济调整成本要低于产业间贸易,因而,中国应积极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贸易与规模经济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新加坡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的推动作用大于中国,中国和新加坡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规模经济促进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7.
运用E-G两步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利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加权指数,对我国1992~2010年间初级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初级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初级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系统总结“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国际竞争力上升等主要特征。在“十四五”时期,应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及“一带一路”市场广阔等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中国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出口竞争力日益提升、数字产业基础雄厚和数字经济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增强数字技术与产业、贸易的融合能力,推动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和服务贸易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完善数字服务贸易政策促进体系,加强数字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参与数字服务贸易国际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93~2008年中国食品加工业数据研究了产业内贸易与贸易调整成本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食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导致的经济调整成本要低于产业间贸易。  相似文献   

10.
论文依次从规模、水平、结构三个角度,分析1999年—2014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哈能源产品贸易规模扩大,但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集中于石油产品,其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主要地位,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此基础上对中哈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考察经济规模、收入差异、贸易公平程度、外商直接投资等四个因素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发展中哈能源贸易提供实证依据及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服务贸易正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和关键,吸引发达经济体纷纷布局。以发达经济体和中国为样本,研究发现,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会产生金融发展、贸易发展、产业发展等经济效应,且贸易发展效应要大于金融发展效应和产业发展效应,金融服务出口的经济效应要大于金融服务进口的经济效应。鉴于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规模小、市场份额低、经济效应尚未充分发挥的现实情况,借鉴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经验,研究提出将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作为“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在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中发展金融服务贸易、金融服务贸易同货物贸易协同发展、金融服务贸易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金融科技引领金融服务贸易新发展、多措并举为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保驾护航等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G—L法的黑龙江省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内贸易作为不同国家之间对于同种产业的产品同时进行进口和出口的贸易行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日益提高。近年黑龙江省外贸规模增长迅速,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产业内贸易总体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速度基本表现迟缓,竞争力依然有限。我们应从培育规模经济、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发展直接投资等角度来采取对策,以促进黑龙江省产业内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经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发展为产业内贸易,而产业内贸易到底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哪些影响,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G-L指数考察了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情况,同时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产业内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流通产业改革发展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由国内贸易部教育司主办的“流通产业改革发展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于1996年10月16日至18日在南京经济学院召开。来自国内贸易部、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商学...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新兴11国”不仅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11国”间的贸易合作,无论对产业结构优化还是对产业发展与演进,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新兴11国”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新兴11国”经贸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对称性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称性贸易互补性指数以及对称性贸易竞争性指数,进一步分析“新兴11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以及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产业互补性与竞争性.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以后,汽车工业很难形成产业内贸易,进口会迅速增加,贸易所得向国外倾斜。只有国内汽车厂商的兼并重组,才能真正实现规模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逐步汽车工业的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构建模型来分析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中国-东盟构建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得益和损失。自由贸易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贸易利益及其分配,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若能在相似的产业结构中进行恰当的产业内分工,推进双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则双方均能从扩大的区内贸易中得益。  相似文献   

18.
本论述了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及其阶段性提升的规律性,主要用“需求说”、“技术说”、“贸易说”和“产业说”等西方经济理论,特别是产业周期原理解释利用外资与产业调整的内在联系;详细论述了中国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战略对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以后,汽车工业很难形成产业内贸易,进口会迅速增加,贸易所得向国外倾斜.只有国内汽车厂商的兼并重组,才能真正实现规模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逐步发展汽车工业的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中俄GL指数和MIIT指数测算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0—2017年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相对稳定,但总体水平较低,不同类别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不同。对中俄产业内贸易潜力进行分析后发现,世界贸易增长效应是推动中俄两国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对中俄两国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出口竞争力效应则阻碍了中俄两国贸易的增长。为进一步提升中俄产业内贸易水平,应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畅通两国间的进出口渠道,实现专业化生产,获取规模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