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理性人"假设出发,运用古典经济学理论工具,分析言论自由下的良性运行的思想市场以及言论缺乏自由的思想市场严重失灵的情况,从而为中国在言论保护和监管领域政府提出政策建议,不仅在治理市场失灵时应合理界定言论限制边界,法官审判时也应尽可能地保持独立与理性,根本解决之道更在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构建开放的思想市场。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搜索方式,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人肉搜索"形成的原因入手,结合社会调查,分析"人肉搜索"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侵害状况,从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中寻找"人肉搜索"法律规则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迅速发展,除了传统媒体外,众多网民使用各种自媒体发表个人言论.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的特点,因网络侵犯名誉权或隐私权所造成的后果也严重的多.自媒体就是给公民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个人的言论自由与他人的权益有时往往会形成利益博弈,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给予其必要限制,而限制条件与主体的身份及环境的不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
戊戌维新颁布最重要的改革措施是允许自由创立报馆、学会、开放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有无言论自由,乃是区分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融入到个人生活当中,为社会大众带来交流的便利的同时,也为公民的隐私权和网络秩序带来极大隐患.因此,我们需要在保障公民话语权的同时,也要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格尊严.本文以"金山诉360案"为切入点,说明网络时代言论自由权利的滥用会给自身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在现代网络社会中,我们要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利,明确言论自由权利行使的限度.  相似文献   

6.
“现实的乌托邦”释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小科 《开放时代》2003,19(4):31-38
"现实的乌托邦"是罗尔斯第三本著作<万民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它又常为人们做了望文生义式的曲解.这种误解源于人们对"乌托邦"这一概念的片面化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现更加深了这种误解.此外,英文中的"现实"并非我们所说的"现存"意义上的现实.由此入手,文章得出结论,"现实的乌托邦"是对罗尔斯后期政治哲学思想的一个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言论自由的限制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言论是言论自由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它具有不同于其他传播媒介的显著特点。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自由双向性、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做了详细分析,可得出网络言论自由可能引发侵权的结论,因此,对网络言论自由应加以限制和保护,矛加强网络立法、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建立因特网的管理和协调机构、规范和保障因特网上的言论、政府直接参与因特网言论的交流和传播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吴楠 《经济研究导刊》2012,(30):247-248
思想市场理论是保障言论自由的基础理论。微博为思想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但是,思想市场也存在“市场失灵”的状况。保障微博言论自由,需要改善“市场失灵”时的市场结果,需要外部力量对于微博言论进行适当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在本文中,作者深入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文本,并通过对"正当性"与"合法性"这对重要概念之分析,指出何以施米特对其"政治"概念的论证是失败的.在作者看来,即使在一个渺无和平与正义的现实世界中,只要一个和平乃至正义的世界在规范层面仍是可以设想的乃至可以构想的,那么它对于人类而言便是可以实践的.我们就能够像罗尔斯在其生命最后几年仍坚持的那样,执着地去探索人类世界"可实践的最好极限".  相似文献   

10.
谭安奎 《开放时代》2011,(4):145-158
江绪林对周保松《自由人的平等政治》一书的评论,向我们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契约论的方法对于罗尔斯的理论是否必不可少,二是罗尔斯的自由主义是否预设了韦伯和伯林式的多元主义,而周保松对罗尔斯的古典目的论解释是否强化了多元主义与古典目的论之间的张力,从而反过来证明了施特劳斯和甘阳对自由主义的虚无主义指控言之成理。本文从塑造一个整体性的道德观点这一角度论证了契约论方法对于罗尔斯理论的必要性,并否证了罗尔斯的自由主义与韦伯和伯林式的多元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认为正当与善之间的契合乃是在契约论的框架中才得以完成的,因此并不意味着古典目的论的回归。罗尔斯的理论表明,自由主义尚有能力提供超越古今之争的新选项。  相似文献   

11.
打开"无知之幕"--正义原则与社会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主要依赖于"无知之幕"的假设."无知之幕"打开之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立即面对着正义原则的可行性问题,即社会的稳定性问题.为此,罗尔斯在<自由主义>中提出了三个关键概念,即"正当的优先性"、"公共理性"和"部分共识".本文对这三个概念进行了分析,揭示出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从"正义的可欲性"到"正义的可行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德国,法律十分重视平衡和保护言论自由,法律对人们言论的规制要受到来自个人名誉、尊严和道德方面的限制。但德国法律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也有诸多不足:一是德国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有过于宽松之嫌;二是在言词与行为之间没有作出区分;三是德国的基本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着重在民法方面,而没有刑法方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悼念罗尔斯     
波吉回忆了他最后一次拜访约翰·罗尔斯的经历。他高度评价了罗尔斯的作品,称其为一部风格优美、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理论严整性的巨著。并介绍了罗尔斯如何把复杂的政治价值和原理重构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而这一切均建基于一个简单的基本理念。因此罗尔斯这一著作的发表对于仅关注自身理论问题的20世纪哲学界来说是一个富有建构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6,(3)
托马斯·博格致力于研究和推行全球正义,他师从罗尔斯15年,跟随罗尔斯学习和研究全球正义。随着全球化对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冲击,全球正义是全球化过程中,国与国、区域集团间解决矛盾与冲突的高层次的伦理价值取向。全球正义的核心观点是"公平对待世界上的每个公民,不论国籍和种族;在分配基本权利、机会、资源和财富时,要把种族和国籍等因素忽略掉,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人。"平等地尊重与关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期待,托马斯·博格相信"全球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要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言论自由在很多国家被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写入宪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赋予其一国最高的法律保护。20世纪末以来,网络开始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新平台并开始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这给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网络社会中的言论自由以及政府的监管治理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从言论自由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网络社会中的言论自由以及对现阶段政府治理手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对于政府治理网络社会中言论自由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的"广岛罹难50年祭"一文,是他运用自己的后期思想对实际的历史问题进行的具体分析在由自由宪政民主社会和非民主社会组成的大社会中,各成员社会必须遵守人类各民族的代表在"原初状态"达成的人类各成员社会共同相处、合作的准则;其中包括对人类战争行为的理性、合理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稳定性问题,在罗尔斯前后期理论中均扮演重要角色,亦是他的政治自由主义转向的主要原因。但这却遭到评论者严厉的批评,认为罗尔斯将一个与道德证成无关的现实问题引入他的理论,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导致严重的道德妥协,甚至犯了最基本的概念错误。我指出,引致这种批评的原因,是因为罗尔斯没有将道德稳定性(关心正义感的优先性)和社会稳定性(关心社会秩序和延续性)作出清楚区分,并使人误以为前者只是后者的手段。我因此提出一种新的诠释,主张道德稳定性必须独立于社会稳定性,并有其内在于道德证成的重要性,而答案则在道德稳定性所要求的“正义感的优先性”。这种新的诠释,不仅能有效回应许多对稳定性的批评,亦提供一个更合理更一致的新向度去理解政治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搜索方武,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人肉搜索”形成的原因入手,结合社会调查,分析“人肉搜索”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侵害状况,从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中寻找“人肉搜索”法律规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种希望     
美国著名政治伦理学家罗尔斯在其标志性著作<正义论>的开篇宣称:"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给每个人以享受教育的权利,正是教育公正的最大体现.在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发展教育事业,仅靠国家的财政是难以支撑的,社会捐助必然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孙江 《开放时代》2021,(1):114-129
如何安置宗教是中日两国在建设近代国家时碰到的共同难题.本文截取日本的大本教和中国的红卍字会进行比较,指出这两种民间宗教的出现蕴含了对近代的批判意义.不同的是,红卍字会倾向于普遍的社会救济,强调不参与政治,而大本教,自诞生起即有明确的社会和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在日本和中国分别出现了从"近代"角度批判大本教和红卍字会的言论,大本教更是遭到了日本帝国政府的弹压.以1923年9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为契机,两个宗教团体迅速走在一起,展开了跨国境的民族主义的合作,但是,在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对立中,它们各自面临着无法超越的现实——近代政治的掣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