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电信运营商不断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这个引入管理方法的过程,被视为电信企业的“管理再造”,是以企业战略驱动的、系统的、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它包括组织结构调整、知识整理、流程再造、绩效考核改革和跨组织工作流管理等内容,并体现为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结构和管理文化之间相互支撑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
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已经发生了质变,对于全球的电信运营商而言,q求变是一个时代性的重大课题,这一点对于深处社会整体转型大潮之中的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而言,意义重大。求变的根本性要求是电信运营商必须重新构造商业运营模式,这既包括公司的运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结构,也包括竞争战略、市场定位、业务流程,尤其是与客户、政府、媒体的关系,都需要做出适应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界哈默与钱皮提出了流程再造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流程再造革命。各国企业,尤其是全球500强企业,无不着手进行流程再造。在中国,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中国民航、TCL集团等企业率先进行了流程再造。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这一机遇和挑战,中国的通信企业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职能管理模式,对现有的流程进行再造,使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成为促进中国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本期选编了三篇相关报道,希望能对通信企业流程再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电信运营发展史来看,电信产业受到技术发展水平、政策法规、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步由“完全垄断”走向“政府管制的竞争”,再走向“国际全开放式的竞争”,呈现出竞争程度逐渐加强的趋势。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运营商们历经变革,更新观念,认识一步步提高。以电信产  相似文献   

5.
企业再造理论是90年代以来西方流行的管理革新理论。它的要义是 :企业通过内部管理过程、生产过程的变革实现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价格、最低的成本、最好的质量赢得顾客 ,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从而建立最佳效率和效益的企业远景目标。它所显示出的主要特性为 :1、变革传统的管理观念 ,建树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全新企业理念 ,体现观念的更替性 ;2、变革传统的运营机制 ,建立以市场竞争为目标的企业快速反应机制 ,体现了机制的适应性。引入企业再造理论 ,对电信企业现行管理进行一番变革 ,定有所裨益。企业再造理论一个明显的特性 ,就是变…  相似文献   

6.
根据哈默与钱皮的定义,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改善”。其基本内涵就是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面向顾客,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的目的。在本中,我们将在对电信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电信eTOM框架,具体阐述电信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设计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7.
8.
“走出去”的几个主要论点 应对外国竞争者说:中国加入WTO后,根据相关承诺,未来电信市场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仅会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将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主要体现在:一是取消长期实行的外商限入禁令,  相似文献   

9.
传统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一般都是按专业职能划分的,缺乏顿客导向的总体意识,使得各个部门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从本部门的实际利益出发,不可避免地存在本位主义和相互推诿的现象从而导致企业运作成本居高不下。以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应变能力为目标的企业再造理论就是在这个茜景下应运而生的并迅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中掀起了再造实践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针。电信业要实现做强的战略目标,要引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保障。那么如何在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提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关系电信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重组以来,逐步形成了从最初的个别运营商垄断市场到数家大运营商主导、多家小运营商参与、新运营商不断加入的电信服务市场竞争新格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世界级的电信巨头近期开始了一系列实质性行动,通过参股、合资等多种手段逐步渗入我国电信市场。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服务将日益成为电信运营企业实行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客户服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对于电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围电信业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电信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实现电信业跨越式发展;通过信息化,提高电信企业丰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促进通信业软件产业化;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企业竞争力,决定企业市场地位的各种因素,归纳起来就是“两只手”:“看不见的市场之手”和“看得见的管理之手”。管理作为资源整合的系统方式,使企业能够迎合市场的需要,即以“看得见的手”去迎合“看不见的手”,这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与核心。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被誉为政治经济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著作”的《国富论》,从而带来了第一次管理革命。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对于企业来说,这场革命最终…  相似文献   

14.
“外包”(Outsourcing),英一词的直译是“外部寻源”.是指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基本前提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力的核心环节,充分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来完成其他功能.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快速应变等诸多目标的一种灵捷的企业管理模式。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任何企业都难以具有全面的资源优势,若还将本来就有限的资源再分散到非核心环节中.则根本不可能获得竞争优势。而采用”外包”模式.企业则能集中资源与力量.选择自己专长的领域,并在该领域形成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有利于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电信运营市场出现的竞争格局的新变化,不仅对运营商在新业务的推出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电信运营管理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国内几大电信运营商从行业垄断进入市场竞争不久,虽然在运营组织结构上略有差异,但运营管理水平基本相同,都和国际的管理水平相差比较远。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管理水平先天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服务是为满足客户某种特殊需要而提供的活的劳动,它比单纯的产品销售市场附加值更高。尤其对电信运营企业来说,服务是无形的。顾客看不到服务,但是能看到服务的工具、设备、员工、资料、其它顾客以及提供服务的场所、传递服务的声音等,所有这些有形物都对顾客购买和使用电信产品有着直接影响,若将无形的服务用有形的方式展示出来,传达企业和产品的内涵,就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欲望。电信运营企业客户服务现状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运行多年,但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垄断的环境中经营,电信运营企业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  相似文献   

17.
试析电信运营企业转型期战略管理关键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宗春 《当代通信》2005,(16):33-35
近年来,国内电信市场环境日益复杂,技术、需求、管理等不确定因素愈加难以把握.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诸多的不确定性.推动着国内电信运营企业揪起了新一轮转型的热潮。如何在转型条件下.立足企业的自身实际,借鉴先进的战略管理实践,确定关键战略要素,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有效地实施战略管理,已经成为电信运营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西方企业界兴起一场企业再造运动,这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它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一场革命。再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传统的以分工理论为指导所设定的业务流程进行彻底改造,并带动企业价值体系、组织结构和组织激励、评价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创造新的工作模式,使企业效能跳跃性提高。据国外抽样调查统计,70%经过再造工程的企业,“周转率缩短70%,成本降低40%,顾客满意度和企业收益提高40%,市场份额增长25%”。因此,对当前正面临企业化改造的中国电信…  相似文献   

19.
20.
党的十六大把推进信息化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电信运营企业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它不仅提供信息化的基础网络平台,而且直接提供信息服务,对信息的开发、流通、应用等过程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倘若电信运营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都做不好,又如何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呢?如今,电信运营企业正在从网络竞争走向服务竞争,从追求用户数量走向注重运营效益,从单打独斗走向多元竞争。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各电信运营企业势必要开源节流,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在市场竞争的新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信息化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因此电信运营企业要做大做强,信息化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