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亚洲主要国家跨国流动性的相互影响关系。将跨国流动性分为官方流动性和私人流动性。从官方流动性来看,亚洲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在基准利率设定方面的相关性较强,但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与美国和中国香港的相关性方面;中国基准利率仅仅对亚洲主要经济体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沙特阿拉伯产生显著性影响。在私人流动性方面,亚洲各主要国家欧元、日元和美元国际信贷的相关性强,说明跨国信贷的流入流出不会造成区域性国家的金融风险传染;在海外债券发行方面,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主要经济体不受其他亚洲国家的影响,但日本和韩国对亚洲其他国家海外发行债券的影响显著性好于中国。总体来讲,亚洲各主要国家的官方流动性的相关性高于私人流动性。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问题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是银行的生命线。从美国次贷市场导致银行亏损开始,就引发了人们对流动性风险的忧虑。金融危机对全球银行体系甚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般而言,流动性主要有三种层面的含义,即:资产的流动性、市场的流动性与机构的流动性。在各种金融机构中,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带来的后果最为严重,它不仅会给银行带来信誉上的损失,严重时甚至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资产结构不均衡,变现能力差,流动性不佳,要么流动性过剩,要么流动性不足,其原因主要是信用社流动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理念滞后.为此,农信社应树立正确的流动性管理目标,增强风险管理意识,采用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多渠道化解流动性风险,完善流动性风险的分析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机制,以更好地均衡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早期的国债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其宏观功能,自新世纪初以来,国债对金融市场的作用开始受到关注。本文主要就国债流动性的价值进行分析。由于国债流动性具有较强的“自我强化”特性,因而国债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并且国债的流动性具有外生性。本文进而分析了国债流动性对提升相关金融市场效率及金融体系稳定性的作用,以此论证国债流动性具有“公共品”效应,国债市场是核心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5.
流动性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之一,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密不可分,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相互传递和转化,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持续性。而且,流动性风险具有在系统内迅速传导的特性,部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整个市场流动性不足,进而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流动性风险一直备受国内外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关注。2009年11月1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开始施行。“指引》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而是着重明确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所遵循的原则、管理体系、管理方法和技术等要求。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重视程度,确保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充足和安全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风险是证券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但国内学者对此关注不够。本文首先分析了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然后指出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若干防范流动性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是一个常用的经济学术语,流动性的含义非常复杂,常常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含义不一样,学术界也没有就其含义达成一致的观点。本文就流动性的含义进行整理和提炼,分析了关于流动性研究的主要文献,以期对流动性的含义进行较为明确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核心风险。本文主要基于反映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的指标,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总体流动性达标,但有恶化趋势;与人民币相比,外币资产流动性较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相比,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状况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问题成为困扰宏观调控的突出问题。如何看待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当前研究流动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分析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原因以及股市变化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流动性的概念界定入手,结合巴塞尔Ⅲ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指标,分析了我国现有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流动性管理应进一步改进的方向.认为,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应与宏观流动性的监测和管理相配合;应建立流动性风险的扩散指数,综合各银行流动性状况的变化情况;应区分流动性的监管指标和监测指标,并分不同类型的银行进行分类管理;应监测并管理事实上的金融集团的流动性风险;应由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证券基金流动性悖论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可从流动性内涵入手,进而引出流动性风险及其悖论等相关范畴;接着从多个视角,如流动性溢价与流动性折价、名义流动性与实际流动性.个别流动性与整体流动性、短期流动性与长期流动性等,指出其主要悖论井分析其表现形式;最后对证券基金所隐含的挤出效应、渗漏效应、空转效应、凝固效应及其传导机制避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现状,指出了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经济都会面临的危机,我国在面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时,采取了货币紧缩政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状,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全球流动性不确定性与中央银行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探究全球流动性原因的思路出发,描述了对流动性的理解;分析了目前全球流动性的特征;在寻求全球流动性的根源过程中,重点阐述全球流动性与世界几个主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因果关系。并且,结合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对市场的影响,表明了流动性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对中央银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内资本市场调整以及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应重视对流动性的预测和管理.本文在明确区分宏观经济流动性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非负约束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1 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1 997年-2007年的年度数据对银行流动性受主要内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3年到2007年,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其流动性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利率和资本市场对银行业流动性的影响最显著,而物价和M2增速对银行业流动性的影响则不显著.这些结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对银行的支付能力和持续经营有着直接影响,并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迅速枯竭,使流动性风险问题进一步凸显。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颁布,巴塞尔委员会将流动性监管提到了与资本监管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确立了全球银行业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标准。为了加强和改善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合理设置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对流动性风险实施分类监管,增强银行内部流动性管理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市场的平台来进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当纳入中央银行的考察视野。为此,本文从宏观与微观流动性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央银行宏观流动性管理与金融机构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内涵与联系,以及中央银行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就如何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和波动性是期货市场效率的两大主要内容,是衡量期货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从已有的研究看,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流动性本身及影响因素展开,如流动性定义的界定、衡量指标的构建以及实证的分析等,而对流动性与波动性关系的探讨很少.本文将采用了理论研究与实证探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大豆期货市场流动性与波动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景德镇市流动性过剩形成机制不同于全国性流动性过剩,主要原因在于现金净回笼成为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流动性过剩输出的重要渠道。根据流动性过剩跨地区流动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尤其强调治理流动性过剩既要加强总量调控,还应充分发挥基层央行在货币政策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