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个千年诗国,诗人墨客群星璀璨,名阕佳句浩如烟海,他们用诗情画意构筑起了一座座理想田园和梦幻天堂。陶渊明应该算一个理想田园的规划大师。你看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寥寥两句,平白如话,便勾勒出了一幅绝美的如画胜境。  相似文献   

2.
陈凯歌传奇     
张颐武 《中关村》2006,(3):103-105
陈凯歌毫无疑问是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导演之一,他和张艺谋所构成的影像世界也是有关中国想象的重要元素,他们在中国电影中的特殊位置经过了时代潮水的冲刷而并无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当然是“第五代”的代表,也是中国电影全球化的象征性人物。他在中国电影这二十年的剧烈变化中扮演的角色值得我们详尽地进行分析。在今天《无极》几乎无所不在的宣传中,在有关“馒头血案”的喧嚣中,我们回首陈凯歌的道路确实别有一番感慨。陈凯歌从《黄土地》到《无极》的道路,其实也是中国电影二十年来历程的投影。《黄土地》:第一部“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陈…  相似文献   

3.
如今生活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东干人,是海外华人中最大的回民社会群体。对于远在东方的中国,东干人一直有“中亚是养母,中国是亲娘”传统说法。虽说126年的历史已经将东干人同华夏大地相隔很远,  相似文献   

4.
毛志成 《中关村》2010,(6):94-94
这里说的“我们”,当然是指我们的同胞,即中国人。 外国人不懂中国侄0也罢了,因为我们一般称外国人为“他们”、“人家”。若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不懂中国,就有些糊涂了。尤其是“他们”、“人家”比我们还懂中国,把我们中国的事看得很清楚,很透彻,只是我们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优点了。  相似文献   

5.
沙磊 《中关村》2009,(5):98-101
“宝贵石艺我们做了22年,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应该是中国创造吧。” “把废料变原料,既经济又环保,使循环经济的号召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陈保华 《中关村》2008,(10):18-21
从白颐路到“电子一条街”,再到如今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区十园”,在这片充满活力和奇迹的土地上,经历改革和变迁、梦想与新生的洗礼,“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代名词;历经20年网云就、能国积累,“中关村”从一条街到试验区,从电脑城到科技园。中关村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一场“中国的新革命”。  相似文献   

7.
辞旧岁迎新春之际,京城喜降一场好大好大的雪,洁净了空气,扮靓了新春。“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借用元人黄庚咏《雪》诗的意境来形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雪天闭户好读书。我们从亚当斯密著名的《国富论》中可以看到,这位伟大的学者将昔日之中国衰落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一是“鄙视对外贸易”;二是“行业垄断缺乏公平竞争”;三是“合约执行机制缺乏”;四是“产权保护不足”。俱往矣,令人欣慰的是——“21世纪中国财富之船的桅杆,将不可阻挡地冲出东方地平线”!中国的民营经济定然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琳  CFP 《中关村》2006,(12):80-81
厦门大学将高尔夫列为必修课,引得各方口水如潮,甚至被媒体列上“中国高校10大荒唐事件”。厦大校长朱崇实回应说,精英教育是厦大的责任,如果高等教育只为满足市场需求,这个社会就是危险的。数月之前,北大副校长放言“大学应该培养蓝领”,而教育部官员告诫今日的大学生不应再以“精英”自居。在“大学生是否应该定位为精英”问题上,中国大学似乎陷入了“身份迷茫”的境地。职业教育向左:让大学生学得一技之长,从蓝领定位开始走向社会;精英教育向右:在“必修高尔夫球”的背后,中国需要思考的是,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社会精英”?什么是真正…  相似文献   

9.
马文良 《中关村》2014,(1):40-41
“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留学人员来昌平留创园创业.这是当下最要紧的工作。”海归们回国创办企业实现”中国梦”,他们愿意成为帮助他们成功的“圆梦人”。  相似文献   

10.
黑暗中哪怕最微弱的一星灯光,也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和希望。当IT业终于从持续数年的长夜中苏醒过来,我们尤为应该感谢的,是那些赢利增长、发展提速、技术进步、生存健康de企业。在竞争惨烈,裁员、收缩和亏损充斥业界的今天,他们如何光源体,给我们带来方向和希望。 样,在这些出彩企业和CEO的背后,离不开他们的远见,正确的策略,有效的执行和符合规律的创新。“庖丁解生”之后所“游刃有余”,在于把握牛体解剖学的规律。从而午心应手。同样,企业的表现要精彩纷呈,离不开对用户需求规律的把握,和对市场趋势和走向的顺应。  相似文献   

11.
卫汉青 《中关村》2004,(12):9-9
如果把中国的农业经济社会称为是有别于原始社会的黄色文明,尽管中间几度受到游牧经济绿色文明的浸染,几千年来基本上是这种小农经济的黄色文明主宰了华夏民族。以海洋文化为代表的蓝色文明,在中国不过是近百年、准确说是近20年才出现的事情。中国应该减少黄色文明,中国应该增加蓝色文明——这也正是那位旱年远渡重洋留学法国的总设计师,经过几十年的深思,20世纪末描绘中国改革开放规划图时的一个初衷。于是,我们的封面人物选定了《蓝色的潘石屹》。潘石屹作为中国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创造了“长城脚下的公社”、“博鳖蓝色海岸”、“SOHO…  相似文献   

12.
石玉 《中关村》2006,(3):26-26
2005年已经成为一段装帧华丽的历史,不管从哪方面说,这都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中国在稳步前进,在太空和地面、物质和精神的领域、制度和心灵中都给国人带来强烈的震撼。2005年,国人感慨最多的就是“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2月19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新一代领导人落实“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治国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是应中国现实提出的改进社会治理战略的理想且标。2005年,…  相似文献   

13.
王文娟 《中关村》2008,(5):59-59
坐在我面前的方沛宇,超乎想象的从容与谦和。方沛宇很“中国”,从他身上丝毫嗅不到留日十几年的异乡味道。1987年方沛宇北大力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大连轻工业学院担任助教。1990年他申请到日本国文部省的国会奖学金,  相似文献   

14.
张越 《中关村》2014,(1):30-31
12年里,从北控高科技孵化器中走出的乐普医疗、博新精仪、高德导航已经成为了中国科技企业中耀眼的明星.然而他们从“草根”变成“明星”的故事仍然在孵化器中不断上演,因为这里就是孵化”明星”的沃土。  相似文献   

15.
赵凤桐 《中关村》2010,(6):83-83
三年前,《中关村创新谱》问世,曾引起热烈反响。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把中关村称之为“中国未来的动力引擎”,这部书稿之所以受到关注和好评,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英雄”。书中记录了中国创新创业的先锋,从陈春先、王选、柳传志到王文京、杨元庆、邓中翰、李彦宏、张朝阳……51位“知识英雄”,尽管他们创业的道路崎岖不同,但都来自于中关村。都是秉承“创新”理念,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书写了中关村波澜壮阔的历史,正在描绘最新最美的画卷。  相似文献   

16.
寄语中关村     
中关村寄托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关村每天都在讲述着“关”于“中”国和地球“村”的故事。今年3月是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周年,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企业家,纵横议论中关村的未来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08,(7):12-12
“慧聪”董事长郭凡生认为:中国企业家面临的社会责任,既要求他们做到企业利益最大化,又要求他们对社会利益最大化做贡献。实际上企业家很难承担后者的责任,这应该由政治家和社会领导人或者宗教团体去解决。  相似文献   

18.
康杰  廉杰 《中关村》2003,(1):14-14
最近的国内外传媒,特别关注中国的企业家登上政府舞台。其实,“老板从政”同“官员下海”一样,皆为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现象。人各有志,弃官而下商海,轻商而谋官位,只要是志在实现振兴中华、民富国强的人生价值,就都应该受到尊重和鼓励。即使夭折了,亦是因创新而失败的“英雄”,我们也要为他们竖起丰碑,并奏上一阕《安魂曲》。北京的中关村管理委员会,勇于创新、别开生面,呼唤企业家参与科技园区的管理并付诸实践,举办了“企业家委员产生办法听证会”,颇受青睐,好评如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中关村管委会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营造政治文明的环境,热情吸纳企业家入围参政管理,毫无疑问是在完成了“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后,为实现“五年上台阶”奋斗  相似文献   

19.
刘志明 《中关村》2005,(8):32-34
没有大投资,没有国际背景,没有汽车“准生证”,“三无”企业奇瑞土生土长在这炙手可热的中国市场,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跻身于中国市场普通轿车前5强。更令人称道的是,奇瑞创业伊始就瞄准了国  相似文献   

20.
李开复 《中关村》2011,(11):74-77
四波创业从改革开放开始至今,中国的创业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倒爷”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波创业者。“倒爷”就是以地方差价赚钱的人,他们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以低价商品买进、高价卖出的人。这些“倒爷”引领了当时的中国创业浪潮。他们是社会的一些边缘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