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农村公共产品根据在消费过程中的不同性质,又可区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农业税取消等原因,致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回顾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分析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寻求缓解新农村建设下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具体路径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地方财政要坚持以构建公共财政为导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倾斜扶持力度,着力支持生产发展,拓展公共服务,推进管理改革,努力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新农村。一、正确认清新农村建设对地方财政互哺作用1.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地方财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村容村貌整治为辅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培训和教育农民为着力点,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保障广大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2.新农村建设是公共财政职能充分体现的平台。公共财政基本职能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年来,财政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培植财源,做大收入蛋糕,调...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快构建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保障体系是摆在各级财政部门面前面待解决的大问题。本试以湖北省仙桃市为例,就财政如何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保障体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财政政策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攻坚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不仅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也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财政供给机制,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加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跟财政有关。对财政来说,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农村公共投入,让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公共财政职能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是一个拥有九亿农民的农业大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中闰和谐社会发展全局,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财政,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工具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理所当然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担负重要职责,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财政在财政政策的运用和财政资金的安排,应按照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来定位,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农民的需要,立足以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均等化,着力解决市场或农民自身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公共财政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体系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吴静  王佳 《财政监督》2011,(13):61-63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涵义本文认为,农村公共产品首先是公共产品,即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其次主要是为了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消费所共同所需的一类特殊农村社会产品,主要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以及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和方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和建设新农村的逐步深化,乡镇撤改、乡镇"七站八所"职能分离及农村公共、公用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越来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焦点。如何完善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质量,关系到农村新一轮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要致力于为公共财政服务,为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均等化的目标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服务,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科学发展服务,为预算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服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存在诸多的问题,其根源也是多方面的,应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单一体制,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供给等渠道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供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需求范围做出了界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对象确定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以及部分私人物品,明确了投资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依据对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基本的公共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相应的产业支撑建设所需资金的数额,估算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需求总量在八万亿元左右。通过对财政、金融、社会资本对农业的现有资金投入情况,估算各方可以对新农村建设提供的资金在九万亿元左右。因此,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目前的主要矛盾是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同落后的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无序供给造成了有限的公共资源浪费,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对农村建设的要求.本文从协同学的视角下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公共决策制度、供给筹资制度、供给结构、监督体系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顾涛 《财政研究资料》2007,(30):F0003-F0004,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经济面貌等多个层次的全面提升,因此各级财政增加投入并不是简单的针对某个项目的资金支持,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财政体制创新,缓解县乡财政困难,逐步调整各级财政的公共支出结构,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提供稳定的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产品投入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公共财政,是指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它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弗将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止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共财政具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法制规范和宏观调控的功能。研究农村公共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就财政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为此,本文就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支农资金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所有国家支援农业生产、支持农村社会发展以及用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资金。包括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力提升的资金,用于农村疫情防治、救灾的资金和对农民的政策补贴资金等等。从狭义上来讲,支农资金主要指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建设性投入的资金,具体包括财政扶贫资金、以工带赈资金、国债资金、财政支援农林、水利部门资金以及其他社会援助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等。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界定农村公共保障的范围 按照公共产品理论,社会公共服务应当均等化,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公共品都应由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保障建设要跳出"农村事业农民办"的老框框.农村公共保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投资主要由人力资本投资、生产和生活投资两大部分组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在逐年增长,但地区差异显著;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用于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方面投资的绝对额也在相应提高,但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呈总体下降趋势。应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加快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王玉成 《时代金融》2013,(3):159-160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构建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标准化和制度化测评与监督,有效地提高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决定》指出:“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而这两个方面恰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两方面搞好了,就会为农村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并带动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回流农村。农村基础设施是一种公共产品.开行可以把它作为新农村建设开局阶段的贷款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