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富裕起来的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给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的农户金融服务还存在诸多亟待改进之处,制约着农户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本期封面文章聚焦"农户金融服务",在对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甘肃分行、贵州分行农户金融业务全面分析、以及对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较农村信用社的略低,定位合理,业务发展较快,甚至出现了贷款客户"搬家"的现象,农户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有趋利性和降低成本的需求。现状:放贷机构增多、信贷品种增多、资金投放增多在国家支农、扶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兴农、富农和调整信贷结构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农户贷款呈现出"三多"的良好局面,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3.
现状:放贷机构增多、信贷品种增多、资金投放增多 在国家支农、扶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兴农、富农和调整信贷结构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农户贷款呈现出"三多"的良好局面,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4.
实现"四化同步"的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解决之道在于发展农村经济。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信贷约束现象,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农户个人特征中,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与其正规信贷约束显著相关。年龄越大,信贷约束的程度越严重,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状况越好,信贷约束程度越低;在农户家庭特征中,家庭年收入、是否有房屋产权、是否加入合作社与农户正规信贷约束显著负相关。基于此,本文从农户特征视角出发,提出了缓解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建议:一是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扶贫要与扶智相结合;三是要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四是大力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五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1.提高认识,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始终坚持"为入股社员、农户服务"的宗旨,在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工作中把支农服务与改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地方金融机构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面向‘三农’,服务‘三农’"是农行股改作出的承诺。近几年以来,农行始终践行股改承诺,不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三农"贷款逐年呈快速增长之势。在支持"三农"的同时,农户小额不良贷款也呈现出不断攀  相似文献   

7.
孙晋 《河北金融》2010,(5):27-28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以下简称"农户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社区的重要方式,是国家为实现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际经营中,农户贷款的覆盖率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质量变化呈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农户信用评定制度不完善、经营成本高、信贷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配套等问题制约了农户贷款的健康发展。从防范金融风险和切实保证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等方面考虑,都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2019年1月1日施行修改后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三权分置"制度,实现了由过去的"二权分离"到如今"三权分置"的合理性转变,为放活承包地经营权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了农户承包地流转机制。但当前农户承包地流转机制仍然面临流转耕地质量下降,行政权力干预流转环节,流转主体利益分配不平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耕地保护责任机制,深化土地流转环节放管服改革,建立流转主体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等基本途径,健全农户承包地流转机制,放活承包地经营权,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的"三农梦","三农梦"的提出为农户小额贷款的发展创设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风险控制。本文通过分析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来源,以及银行在防范农户小额贷款风险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化越 《甘肃金融》2002,(12):58-59
为了改变农业生产增长缓慢的现状,缩小城乡差距,人民银行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开展了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创建"信用村"活动,取得了社兴民富的双赢效果.一是农民得到了实惠,推动了信贷支农工作向纵深发展.二是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激活了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三是深化了金融支农服务,密切了农村信用社和广大农户之间的关系.四是有利于信用社规避风险,活化了业务经营.五是重塑诚信,培育了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历来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自2004年到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已经14次聚焦"三农"问题,充分体现其重要性。本文主要以哈尔滨市双城区希勤乡农户金融需求为调查对象,结合调查结果,简单探讨了农户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金融服务角度看,长期以来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农户有效信贷需求与涉农金融机构信贷供应的相互错位脱节.为此,笔者对甘肃省平凉市一个国扶贫困县的信贷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农户联保贷款是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摸索出来并正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的支农贷款方式,但在实践中"实施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到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一、系统开发背景 自1998年按合作制原则对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进行规范改革后,农村信用社根植农村,更加贴近农民,逐步成为"农民朋友自己的银行".2000年初,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信用社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要成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主力军的精神,本着加大支农力度、促进"三农"发展的根本原则,济南市农村信用社将服务职能放在首位,在所辖范围内全面推行了"一次核批,限额控制,随到随贷,周转使用,一定三年"的<农户贷款证>管理办法.<农户贷款证>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其高效便捷的"两证一章"柜面服务方式为农民简化了手续,农村信用社通过<农户贷款证>大力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为千家万户农民架起了发家致富的金色桥梁.截至2001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已核定发放<农户贷款证>22.19万个,累计发放贷款32亿元,80%以上的农户贷款以<农户贷款证>的形式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户贷款证>持证面占到了全市农户总数的23%.  相似文献   

15.
农村资金短缺是我国"三农"困境的重要成因,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农户贷款违约风险的问题。通过从国外违约风险研究的动态分析、生成机理与特征、违约实证分析、社会资本、生存分析方法几个方面探讨了农户贷款违约风险的相关研究现状、动态发展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份,湖北省赤壁市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全市损坏房屋412户,倒塌房屋212户,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把灾后重建工作作为最紧迫的任务来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按照"自力更生为主,政府补助、社会帮扶为辅"的原则,迅速  相似文献   

17.
探索·实践 "三农"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也突出表现在金融供求不平衡等方面,特别是农户"贷款难、难贷款"问题十分突出.实现农户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对新时期加快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鉴于甘肃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需要大型商业银行加大对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 甘肃省是个具有典型农业经济特征的西部欠发达省份,农业人口比重接近70%.改革开放以后,全省上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落实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但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各地气候差别较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村经济仍在低水平运行,突出表现为: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草场大面积退化、土地严重沙化、沙尘暴连年肆虐,已成国内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百户信用工程",同时开展了创建"信用村"试点工作,全面推广实施信用村镇创建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效果如何呢?笔者对吕梁市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河北省部分地区农户金融需求情况的调研表明:目前农户的真正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户不仅存在"贷款难"问题,还存在"存款难"问题。究其原因,河北省为农户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内部板块分散,无法实现与中、低收入农户资金需求的良好对接。因此,需要从根本上打破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格局,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人民银行怀化市中心支行对辖区5县的调查显示,受各金融机构信用户评级标准和结果不一、指标设置和风险机制不健全、管理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信用户违约率和贷款不良率出现"双高"现象,影响了农户贷款的发放,应予以关注。基本情况各金融机构评定标准不一。2014年10月末,5县参与农户信用评级的金融机构有3家,分别为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辖内农村信用社,参与评级农户38.09万户,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