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传统理论认为,人们在作决策时是理性的,但近期研究认为,人们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本文研究管理者的过度乐观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矫正过度自信的方法是通过自我学习调整和加强外部控制。  相似文献   

2.
庄平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1,30(7):103-107
选取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风险的代理变量,利用2002—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风险的格兰杰原因,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发的企业风险在管理者过度自信滞后的第二个经营年度表现显著;企业风险不是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3.
蒋先玲  黄鑫  陈乾 《技术经济》2021,40(4):122-132
本文从权衡理论和非理性管理者出发,以企业过度负债而非企业实际负债率的角度,重新衡量企业资本结构与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过度负债,加重企业债务负担.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融资约束较低和资本市场环境较好的情况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加重企业负债的程度;同时在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容易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形成共谋,恶化企业过度负债程度,而外资大股东则能起到监督和制衡的作用,约束管理者的激进行为.本文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资本结构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对于推进"去杠杆"和实现经济软着陆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现有管理者过度自信度量方法进行比较,依据心理学自利归因理论提出新的度量方法——自利归因度量方法,对2012-2013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状况进行度量.结果表明,自利归因度量方法较现有方法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识别更加宽泛且符合实际.通过对样本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关系的实证检验,得出管理者过度自信易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提高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结论,从而验证新方法度量变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罗进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3,(12):111-117
以2009年和2010年具备股权再融资资格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信息透明度的角度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和股权融资成本具有负面影响;具体而言,管理者越倾向于过度自信,上市公司的收益平滑度越高,因此收益透明度越低;相比非过度自信管理者所在的企业,过度自信管理者所在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更高。  相似文献   

6.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永东  朱广印 《金融评论》2010,2(2):73-82,38
基于企业理论和财务理论,本文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并购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2006~2008年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并购行为的重要动力和原因,企业并购政策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自信企业实施的并购行为比非过度自信企业高20%左右;而内部治理结构和企业的并购决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过度自信管理者相信自己是忠于股东的,但是却可能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决策;标准的激励合约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独立董事可能需要在项目评估和选择管理层方面发挥更为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行为财务理论,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构建回归模型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进而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并利用2010—2012年发布年度业绩预告的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活动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当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充裕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实施更多的并购活动,而这些并购活动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8.
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指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为金融学的影响下,公司财务研究领域也开始重视管理者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管理者非理性有很多表现形式,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管理者过度自信.一直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财务决策之间的关系作了大量理论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遗憾的是,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却一直滞后于理论的发展,其原因在于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变量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因此,本文尝试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提出对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指标构建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会计稳健性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调节效应,以及此调节效应在盈利或亏损企业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会计稳健性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之间发挥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在亏损企业该调节作用提高了公司业绩,而在盈利企业则恶化了公司业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02家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第一大股东年龄与管理者学历水平对研发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加大企业的研发投资;第一大股东的年龄与研发投资负相关;管理者的学历水平与研发投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1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并购决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并购决策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公司并购的过程中,管理者过度自信更容易导致发生公司并购.  相似文献   

12.
以非理性或有限理性假设为基础的行为公司金融研究,从企业决策主体的心理与行为特质角度,寻求对企业金融决策行为研究的补充与完善,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而其中倍受关注、最为重要的便是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认知偏差视角。本文通过回顾行为公司金融领域有关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文献,总结出了管理者认知偏差的现有研究范式——消极——消极范式,并对这一研究范式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拓宽与延伸管理者认知偏差现有研究范式的角度,提出了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们发现公司管理者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并且这种心理特征在公司并购决策中常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首先,过度自信这一心理特征普遍存在于公司管理者之中。其次,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总结,分析了过度自信理论在中国公司并购中应用的现状与特点,并且认为在中国运用过度自信理论解释公司并购活动是必要的。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难点,希望为今后研究中国公司并购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过度自信是企业管理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质,其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企业负债率、投资率升高。本文以国内上市公司为分析重点,通过理论探讨,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样本公司管理者主动曝光次数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利用国内500强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传统影响因子(资产规模、有形资产率、盈利能力、成长机会、实际所得税率、独立董事比例)之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即管理者自信程度越强,越倾向于股权融资。实证结果还表明,作为过度自信替代指标,管理者主动曝光次数比传统的管理者持股对企业资本结构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曹向  匡小平  刘俊 《经济经纬》2013,(1):109-114
虽然关于商业信用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主要是从企业内部特征来分析的,很少考虑我国特有的国情。笔者以沪深两市2007年~2009年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干预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两个方面对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政府干预的程度与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负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存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是国有企业时,提供的商业信用比民营企业的更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12—2016年我国深沪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综合水平及销售、成本、酌量性费用操控的真实盈余管理也显著正相关,也即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且各种盈余方式都可能运用;(2)非国有企业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管理层自身特质对自愿性盈利预测披露质量的影响入手,融入行为金融学的“非理性人”假设并合理选择管理者过度自信变量,选取我国2008-2013年主板A股2 219家年度自愿发布盈利预测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自愿性盈利预测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自愿性盈利预测披露质量会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自愿发布更加频繁的盈利预测,同时发布盈利预测更加及时,但预测准确度会显著降低.该结果为证券市场的监管者提供了相应借鉴,同时为投资者进一步解读管理层自愿发布的预测信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为首先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形成的原因,随后从资本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两个层次介绍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同时针对其中的缺陷指出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抛弃经典财务理论中理性经理人的假设,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2006—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用管理者的相对薪酬、持股状况和实施并购次数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公司高管的过度自信程度,从公司高管过度自信的视角重新审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少发放现金股利来增强内部融资;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越强,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现金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