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方式的逐渐转变,利率政策不仅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构成,更是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实表明,我国利率政策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有助于为如何提高利率传导机制的效果,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更加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回顾性的比较了国内外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理论,通过利率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方面考虑,发现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还有很多欠缺,在传导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须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此深入的借助近年来的数据和模型分析,以货币长期中性和短期非中性为假设前提,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进行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钻石的消费也在增加,文章主要研究国民人均收入对钻石的年销售额的影响。利用ADF单位根检验,EG协整分析和动态经济学模型,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理论,对1990-2007年国民人均年收入与钻石年消费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协整研究、脉冲响应及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就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物价水平、名义利率和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下,上述因素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差分变换,对M2增长率、GDP增长率、CPI及利率等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率变化反映资金供求的变化,也会对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产生重要影响,利率高,拆入资金成本较高,股价会下跌。本文从同业拆借利率与股价之间关系入手,运用协整和格兰杰检验发现利率对上证指数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率机制是货币政策中最重要的机制,利率机制传导不畅通则会影响中央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中利率机制传导效用的障碍,并对如何加强利率传导机制的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9.
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是由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市场利率、利率传导的载体和作用对象(金融市场及市场主体)以及利率传导终极目标等各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效率提出了:加大货币市场发展力度、疏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利率联动机制、培育市场运作的微观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00~2009年数据,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存在一定的梗阻。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企业与金融机构改革来完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户的储蓄包括现金储蓄和实物储蓄,实物储蓄主要受粮食总产量的影响.从现金消费看,长期均衡消费倾向不断降低,农户存在货币幻觉现象.启动农村消费一是要促进农户实物储蓄向现金储蓄的转化,二是要增加农民现金收入,三要通提高农户消费倾向.国家宏观政策上要防止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单地阐述了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通过连续复利的方式获得了我国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国债收益率曲线并通过建模获得了收益率曲线的回归方程。同时,根据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形状和特点,用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对其进行理论说明,并指出国债产品设计与定价上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是分析当一国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它对投资支出以及国际实际利率水平的影响。研究显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世界各国的投资支出负向变动。这是由于财政支出会造成实际利率水平的变动,而世界各国对实际利率水平变化的反应是非对称性的,所以投资支出的变动有所差别。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下述因素:一是政府财政支出倾向对消费支出倾向的替代程度;二是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爆发后具有一定传染性,先是从少数国家或地区内部爆发,再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快速蔓延到周边国家或地区。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三次具有代表性金融危机的考察,分析各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以深化对危机生成、演化的认识,同时也对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及金融发展战略的构建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利率政策会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尤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效应在国际间存在传递,加剧了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货币政策效力趋于减弱甚至无效。本文从消费、投资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利率政策效率低下,货币政策效力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改善利率政策,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效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