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勇 《经济师》2004,(5):236-236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金融组织创新 ,适应了当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优势以及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现状 ,并针对我国进一步快速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忠燕 《经济问题》2007,(9):114-116
在借鉴国际金融综合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天津滨海新区金融综合经营宜采用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且为规避金融风险,纯粹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不宜由实业集团公司控制的观点与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业面临全面对外开放的日期日益临近。在这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借鉴国外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经验,研究我国如何稳健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很有现实意义。运用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了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优势和西方国家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主要情况,并进一步从理论和我国实际的角度阐述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障碍,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金融控股公司在进行综合性银行业务时具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决定了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银行组织制度安排.本文叙述了发达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比较分析了不同形式金融控股组织体系的特点.最后文章介绍了我国实践中的金融控股体系和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而其六大优势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特别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各界对金融控股公司优势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同时阐述了现有研究局限性和不足,并创建三种体现金融控股公司六大优势的模型。通过创建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构建金融控股公司优势的投资组合最大增值熵模型、集中体现金融控股公司优势的范围经济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模型,系统验证了六大优势的存在。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大力发展和市场监管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效益探讨的结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认为金融控股公司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另一种则认为金融控股公司并未实现较为统一且明确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银行数据的整合统计,分别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角度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中的银行控股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银行资本效益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目标对象并未表现出较好的规模效益,但是存在显著的范围经济。同时,从财务角度发现协同效应不佳的原因之一是管理费用率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国内各类金融控股公司相继出现。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虽然使我国金融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与国际金融控股公司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讨论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与发展局限,并提出了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运信 《经济论坛》2006,(17):18-20
近年来,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下,金融控股公司由于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而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我国地方金融机构普遍规模小,内部管理和治理结构不合理,风险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差,资本比率达不到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地方开始探讨通过构建和发展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来促进地方金融的发展。在关于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和发展的讨论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和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一、地方金融控股体系的基本结构1.地方金融控股体系的层级结构。地方金融控股体系不是指一个控股公司,而是指几个以上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所…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制度基础与途径选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认为,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格局下,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关键是不断提升金融体系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而提升金融体系整体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选择是借助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组织机构安排大力发展综合性银行。在分业体制框架内,我国事实上已存在若干不同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由于制度基础不健全,这些金融控公司还很不规范。因此,重塑制度基础是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关键。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母公司为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应当成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目标模式,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进行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应当是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主要方向或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前,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蓬勃发展,但中国缺乏对金融控股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安排,银行、证券、保险3个监管部门对事实上已存在的金融控股公司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安排,从而使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1.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过于便利。金融控股公司内的资金调拔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监会的成立,对中国的经济尤其是金融界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摆在银监会面前的两大难题之一,就是在现有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下,如何对金融控股公司下的混业经营实施有效的监管。本文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状况的考察,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对英美发达国家监管制度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沫茹 《经济导刊》2007,(10):72-7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国际金融业,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投资活动,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我国金融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金融控股公司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从分业过渡到混业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从分业到混业的最优选择——金融控股公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金融制度的创新,它运用规模经济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我国目前金融业的发展来看,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换的最优选择。在我国应采取银行并购的方式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并注重相应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VaR市场风险测量的框架下,以我国股市中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类股票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为金融控股公司各子公司的代理变量,研究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风险资本配置问题.结果表明,金融控股公司组建可以起到市场风险资本分散的效果,法定配置下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风险资本分散效果更好.为了充分发挥金融控股公司市场风险资本的分散效果,应加强对股市的监管力度,以降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收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伴随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面临挑战.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学供求理论,剖析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对金融监管边界的突破,分析金融创新和国际监管标准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边界有效性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和建议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现代金融发展的趋势,金融监管制度要顺势而为促其健康发展;通过调整金融监管制度变量,确保金融监管边界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有效覆盖;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高金融监管的运行效率;金融监管制度的安排和创新,要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发展无法回避的新事物。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分析和界定,指明它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借鉴欧美各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经验,认为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运作模式,金融控股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它不仅带来了经营效率的提高,也对当前的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的研究,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监管模式,并结合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建立适合我国的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美、英、日、德等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并比较了各种模式的优劣.其次,根据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及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上述国家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原则及如何建立我国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俊  姚康  蓝海林 《经济经纬》2004,(2):127-129
金融业的变革和一体化促进了金融集团的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混业经营及金融集团化的有效组织形式。本文探讨了我国实践中各种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和分析各种模式的特点,并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组建区域性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2月中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过渡迈开了第一步。近几年来,随着一批全国性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了组建区域性金融控股公司的战略规划。例如北京、  相似文献   

20.
童建伟 《经贸实践》2004,(7):31-31,34,35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的全球化,面对国际金融集团涌入国内市场,加快整合我国金融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迫切。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现实选择。根据我国的“准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借鉴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经验和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范与监管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