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财政分权、地方保护与中国的地区专业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各地区的专业化水平受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的交织影响。地方政府的保护行为影响了中国地区间分工的深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本文着重考察了分权式改革后,财政分权驱动下的地方保护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我们利用Krugman地区专业化指数计算了1984—2004年中国各省的专业化水平,在控制了各种市场因素之后,使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考察了财政分权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会激励地方政府采取保护政策,从而导致地区非专业化。但是对外开放会逐步弱化财政分权的这种激励效应。本文还发现,分税制改革前后,财政分权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存在跨时差异。  相似文献   

2.
高鹤 《世界经济》2006,29(10):59-68
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变迁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不同入手,提出了一个基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的中国经济转型理论框架,试图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下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各地区市场化进程不一致的现象,以及试点、增量、渐进等改革特征加以解释。基于该理论框架,本文通过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讨论了地区经济结构和财政分权形式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机制及渠道,指出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将取决于财政分权下该地区生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地区产出的期望值及其波动性、地方财政边际收益以及财政留成率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婉 《北方经济》2008,(2):66-67
总的来看,越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支出分配对地方财政规模的扩张作用越大;越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收入和支出的一致越能对地方财政规模的降低起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对于中部和西部,特别是西部来说,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其财政规模的扩张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最优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财政的过度分权与过度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最优的分权水平。与最优的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 ,存在着最优财政分权水平 ,这一水平取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于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份额。本文对中国 1 994年财政制度改革以来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进行了经验检验 ,结果表明 ,中国财政分权水平既并未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 ,又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未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挑战更多的是如何选择适度的财政分权水平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中央与地方开始正式意义上的财政分权制度,而在分税制下,由于"财权上移,事权下压"以及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之处,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愈加凸显。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财政分权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催生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加剧。  相似文献   

6.
日德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分权体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在理论界并没有达成共识。目本、德国“二战”以采财政分权体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都采取了较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存在着有待改进的方面。两国的经验对深化和完善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晓敏 《北方经济》2009,(22):25-27
Young200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激起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趋势的激烈争论,因此,近年来地方保护以及由此引起的市场分割引起了学者们的格外关注,经济学家在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程度和趋势、表现形式、研究方法、成因及其治理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本文拟对当前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并提出下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9.
地方政府竞争:分权、公共物品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从经济学视角考察了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理论基点 ,在分析我国适度的财政分权对确立地方政府经济利益、促进地方政府竞争作用的基础上 ,探讨了与财政利益紧密相关的公共物品供给对地方政府竞争能力的影响 ,认为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体现着地方政府的竞争优势 ,并对作为重要公共物品的制度创新在地方政府竞争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分权体制及其所引致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偏好是导致我国房价与地价齐涨的深层原因,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房市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体制现象,在对策上应更多的从体制层面着手,尤其是对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财权配置的调整优化。本文基于我国体制层面因素,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分税制改革以后,税收体系被划分为中央与地方两大部分,正式建立起以分税制为中心的财政分权体制。各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不仅对本地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间接影响,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利用我国2005年至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估计和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财政分权不仅促进本地经济增长,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报告论述了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在全国的意义 ;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国家区域改革的关系 ;我国的区域格局与区域经济政策走向 ;西部大开发与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等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加快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将工业化和城市化理解为是一个资源从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转移的过程。借助一个正式模型,本文证明中央—地方分权下的辖区竞争将促使地方政府向工商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之手,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财力有限的地方政府也将向弱势群体伸出掠夺之手,从而危害了社会和谐。因此,中央政府必须设定恰当的政绩考评体系,并赋予地方政府恰当的权力,以便促使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与维护社会和谐之间做出恰当的权衡。  相似文献   

15.
温娇秀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60-63
在Bazm(1990)、Davoodi和Zou(1998)模型的基础上,文章构造了一个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并利用相关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税制改革对我国经济增长跨区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跨区差异,并且财政分权总体上扩大了地区差距。笔者认为,分税制改革后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的差异所导致的地方政府行为的差异是造成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效应跨区差异与地区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区域劳动力品牌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亦名 《乡镇经济》2009,25(6):78-82
区域劳动力品牌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作为劳动力市场中一种特殊的统计性歧视和声誉机制,它能实现企业、劳动力、地方政府与培训机构等多方受益的格局,因而区域劳动力品牌在欠发达地区得到较快的发展。劳动力品牌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均有较明显的效应。短期内,劳动力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区收入差异,但是,如果区域劳动力品牌不能与本地产业的培植相联系,区域劳动力的就业将是不可持续的,其经济极有可能陷入“打工经济陷阱”。一旦区域劳动力品牌与本地产业的培植和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联系起来,将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实现较为彻底的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五个循环经济理论和九个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循环经济的特点,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理论体系,主要观点有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思路是循序渐进,滚动发展;限制条件是环境的可承载容量;途径是从核心地区的核心企业做起;规模要适度;措施是贯彻“4R“原则.  相似文献   

18.
经济理论的终极目的并非总结和发现规律,而是用于指导经济发展实践。东中西地带差异过大,已是不争之事实,但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内部经济差异却极少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应当在此类特殊经济差异显著扩大之前就未雨绸缪,事先做好调控才能避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被动局面。通过对经典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能从中发现一些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云 《改革与战略》2009,25(2):79-8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水平配合存在一定偏差。文章利用动态均衡分析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并以上海经济为例分析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均衡所形成良性的发展通道,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