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改革的重视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供需不足现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运而生,同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农村新型中小金融机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以大湘西地区为例,以农村金融发展的三个理论为支撑,从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大湘西地区农村新型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联系大湘西地区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帮助解决其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南疆三地州为例,分析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中的抑制性问题,其影响因素为农村金融需求的长期低迷、农村金融供给的缺陷、政策支持层面上的制约以及金融生态环境的制约。因此,应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合理运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管理风险、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和各有关部门联动机制等,以促进南疆三地州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研究农村金融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宁夏固原市为研究个案,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数量、层次等现状及特征的调查及分析,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制度进行具体构想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徐忠 《西部金融》2007,(1):12-17
从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到现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已经走过了近十个年头.从商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分离,到这次以微观机制再造为核心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农村金融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要将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现有农村金融体系改造成既能满足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户的有效资金需要,又具有商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而金融多元化是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满足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省域范围内全面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是释放农村金融制度供给活力的重大创新.吉林省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老工业基地,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侧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需要从制度供给视角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优化“三农”领域金融生态环境.近年来九台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实践,从市场和政府两个层面配套联动,为全省推进农村金融制度供给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为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有效制度供给格局探索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构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改革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是一种非需求导向型的机制演进。虽然政府制度供给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但是政府的过度参与,抑制市场力量进入农村金融领域,会使得农村金融供给滞后于农村金融需求。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针对山东省农村金融需求发生的阶段性变化和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农村金融改革必须以市场化为基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构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三农”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撑,通过金融创新,解决农村金融压抑问题,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破解意义重大.在总结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特征,剖析新形势下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矛盾的基础上,应该着力在农村银行机构经营转型的商业模式、农村金融产品和渠道的建设服务模式、激励约束机制和专业团队建设的管理模式、构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提升综合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改革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8.
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文将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供给主体分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对其展开多层次的分析,对每一类型农村金融机构选取一个典型来具体分析其在农村金融供给方面的特征和不足。在对农村金融供给评价,本文利用FIR金融深化指标分别对其做纵向、横向比较,简要阐述其特点及问题,建议推动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9.
构建农村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巩守效 《西部金融》2009,(12):32-33
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现行农村"金融抑制"问题严重影响其支农功能的充分发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制度,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倾斜力度,是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农村循环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农村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吉林省通过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下沉"、创新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等多方面改革,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但金融产品匮乏、抵押资产定价难、农村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突出。对此,吉林省应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优化农村物权融资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健全农村配套机制,解决农村金融及农业产品供需不均衡问题,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村金融的强力支持,针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缺陷,深入分析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充分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的要求与目标,尝试性提出6条战略性措施,以期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国家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多方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现行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仍存在机构覆盖率低、信贷产品少、金融供给不足、抵押担保难等诸多问题.本文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缺陷,深入分析了导致缺陷的主要症结,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我国农村有效信贷需求存在显著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决定了农村信贷需求必然是一种多层次的结构,即使在同一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生产模式的企业和农户,信贷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有效信贷需求的差异性的分析,揭示了有效信贷需求差异性演变中暴露出新的矛盾。提出多元化发展农村金融,改善外部环境,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微观经营机制,实行担保和保险机制创新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需求直接影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安排.通过对农村多层次主体信贷需求调查和考察,研究表明,农户、农村企业、农村经济联合体的融资首选是金融机构,并且其信贷需求表现为政策性、合作性和商业性三个层次.应按照供给适应需求的原则,构建符合农村经济主体需要的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金融体系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其功能健全与否对区域经济金融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能有效适应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以新疆巴州剖析了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化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构建农村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现象较为严重,农村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农村金融改革尚需深化.为满足我国"三农"经济对农村金融的多元化需求,应当推进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化改革,推动农村信用社的地方化、商业化改革,农业发展银行要转换经营思路,邮政储蓄银行应成为市场化运作的"农村金融超市".应当健全农村非正规金融体系,重塑"三农"政策性金融扶助体系,大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三农"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体系建构和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实践证明,以往以机构范式为指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忽略了对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的关注,往往是以牺牲效率或违背市场发展方向为代价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建构和改革,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为依据,明确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农村金融体系的机构构成和各自的职能分工,以期为我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遍存在"金融排除"现象.新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相对于农村正规金融而言是一种更有效的金融组织形式."银山模式"的成功运行从实践角度印证了政府应当通过诱导性制度变迁化解农村"金融排除",实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重和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才能彻底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浅析农村金融抑制及金融深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侧重城市发展战略,二元结构尤为明显,农村地区的金融抑制问题严峻。具体而言,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以供给抑制为主,同时也存在着较普遍的需求抑制。这两类抑制的特征和成因各不相同,并且存在巨大的区域性差异。为深化农村金融,必须注重区域差异和各地区农村金融的初始条件,引入竞争机制演化农村金融体系,选择需求导向和供给引导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农村金融体系经历了初步构建、分层探索、三位一体布局和多元化产权改革等阶段,在取得重要突破的同时也暴露出农村资本外流、供给型金融抑制、模糊产权和金融资本低绩效等问题,借鉴有关国家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经验,中国的农村金融创新应该从重构分工明确的金融体系和产权清晰的金融机构、重视小额信贷和非正式金融组织的发育、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品种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