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包装工业》2006,(8):13-13
“人老谢事.古之礼也”。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大.已占全世界人口的13%以上,到2020年将增加到20%左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己达1.26亿.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包装设计师研究适合老年人用品的包装势在必行,也是当今包装设计领域学术研究的方向和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现时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均收人越来越高.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也面临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绝对数量增多、老龄化加剧、金融、股票市场亟待完善,货币流通减缓等等,其中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重要而长期的话题。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美国60岁以上人口的数量已占全世界的1/5,到2020年,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7%上升到11.8%,据预测,高峰期到来时,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23%。  相似文献   

3.
如何养老,已成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国际上界定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  相似文献   

4.
于奕 《工业会计》2004,(6):57-59
按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为10.2%,2010年将达到12%,2026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8%。20年后,全世界1/4的老人将集中在中国,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1/4,计4.4亿左右。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何平所长透露,1980年,全国平均每13个职工养1个退休人员,1990年达到6:1,现在为3:1。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是双向加速的老龄化。在人口金字塔图示中,塔顶形成老龄化,由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所致;塔底也形成老龄化,由计划生育造成的少儿人口稀少所致。  相似文献   

5.
1 老年服装市场的现状 1.1 市场规模大 老年市场,一般是指六十岁以上老人的消费品市场,也称之为“银发市场”。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同时死亡率也不断下降,这使得人口的平均寿命持续增长,老年人口的数量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不断升高。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所谓的“老龄社会”。据2001年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公布的信息显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32亿,约占总人口数的10.2%。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搞高,人们的寿命在不断延长,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已达50多个。在我国,199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约7.43%。截至去年传统的“九九重阳节”,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已达1.25亿,占总人口10%以上。这说明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之列,成为世界上拥有庞大银发市场的国家。 为成功开发银发服装市场,特别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人口红利很快将成强弩之末。据报道,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达1.6亿,占总人口12%;而且工作年龄人群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将在2010年后出现一个从高位下降的拐点。老龄化社会不仅对中国的医疗和社会保险体系构成巨大的挑战,也将普遍影响家庭储蓄率、消费信心以及现今中国拉动内需来提振经济的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的入口结构1.1990年及以前的人口结构按照国际人口通用标准:如果一国60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7%以上,该国人口为老年型人口(或称为人口老龄化)。按此标准来衡量,结合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状况,在1982年以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都在5%以下,属年轻型人口。1990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5.57%,结合成年型人口的中位年龄判别标准(中位年龄在20~30岁),199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成年型人口。但90年代以后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社会老龄化与品牌年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年轻化时代的来临 在人口结构上,中国自1999年以来便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是60岁以上的老人。  相似文献   

10.
2011年,香港电影《桃姐》的上映使养老问题出现在了社会公众的视野之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这一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以每年800万的增量持续增加,截止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3.7%,其中城市老年人口约0.78亿。老龄人口的增加使得  相似文献   

11.
崔广伟 《中国石化》2004,(11):50-5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期望寿命不断增高,人口老龄化现象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2004年世界老年人口已达6亿,而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3亿。全球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72个,我国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而且我国是未实现工业化前进入老龄化的,是“未富先老”。因此老年工作任重道远,学习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老年工作的经验,对搞好我国的老年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品牌年轻化的时代来临在人口结构上,中国自1999年以来便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是60岁以上的老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房地信息》2011,(6):72-7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十二五”期间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对于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带来很大挑战。2010年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1.74亿,大约占总人口的12.8%,预计到“十二五”末将达到15名左右,并且在十几年内将进入到老龄化的高峰,这对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4.
品牌年轻化时代的来临 在人口结构上,中国自1999年以来便开始步人老龄化社会,目前,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是60岁以上的老人。 但是,在品牌打造与营销趋势上,中国却进入了品牌年轻化时代。  相似文献   

15.
王露 《中国纺织》2011,(9):121-123
据BBC的报道,在英国的一些安静的小镇,超过60岁的退休老人占小镇居民总数的70%以上。满头银发的酒吧招待、超市里的收银员、巴土司机和摇滚歌手早让人习以为常。到2020年,年龄50岁以上的人占欧洲人口总量的二分之一,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2.48亿,面对人口结构的改变和巨大的老龄市场的需求,如何能设计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人口老龄结构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比较快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老年化社会即将形成。为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笔者略谈几点认识。一、建立科学测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指标1、如何认定生活质量应该是一个科学的问题。生活质量必须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反映社会和人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要科学地界定生活质量的内涵与范围,抛弃不合理的、不科学、不文明的生活质量概念。生活是人们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在人口方面的重要特征。据联合国划分,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称之为人口老龄化。有关数据表明,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2004年已达9.8%,有些地区比全国早了20年左右,出现了“银发浪潮”的冲击和影响,给全社会提出了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8.
《供电企业管理》2008,(3):76-77
地处大运河畔、孔孟之乡的山东济宁供电公司是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直属的国家大型供电企业,成立于1966年10月,担负着济宁电网的管理和所辖3个直供市(区)、10个趸售县(市、区)的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的供电任务.营业区面积10688平方公里,营业区人口805.8万人。现有在职职工1022人,固定资产原值25.43亿元。拥有直属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5座.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由于卫生、教育及社会福利的进步,大多数国家人们的寿命在延长,一些人口统计学家认为人的寿命可能会变得格外长,全世界已经视老年问题为社会责任。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新闻公报:1999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7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积极鼓励人口增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婴儿潮。当前,"50后"人口2.03亿、60后人口2.40亿,且陆续已达到或即将达到退休年龄。最近几年,我国每一天都有接近25000人进入到60岁以上老年人的行列。从企业退休职工的增长速度来看,如果按照全国每年净增长620万退休人员计算,全年252个工作日,平均每天为24800人办理退休,几乎每一秒办理一个退休。以我国当前的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