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因自身内外部的原因而运动发展。内因与外因作为事物自我运动发展的动力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既不存在孤立内因起作用的情况,也不存在孤立外因起作用的情况。因此,精神作为推动事物运动的动力也必然是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有精神内因作用也必有精神外因作用;有精神外因作用也必有精神内因作用;孤立精神内因或孤立精神外因单独起作用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2.
刘娣 《适用技术市场》2011,(14):145-147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能选入四大美女,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被推上政治舞台;不仅仅是帝王的工具而名垂千史;更不会仅仅是因时势而成。然而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不难看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王昭君的智慧、胆识和她为汉匈和平做出贡献的决心是她成为英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改变国有企业目前的现状,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关键在领导。 “九五”企业领导怎么当,对于争创外因条件、创新内因根据将起关键的作用。因此,研究“九五”企业领导的当法,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97国有企业到底怎么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整顿和建设”。对此,笔者结合一些企业现实状况.概括性地谈“三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学家对日本经济的惊人发展非常关注,并对此进行了各方面研究和分析。例如,日本战后从美国大量引进技术,私人储蓄率高于世界各国,企业设备投资增长快,金融体系高度发达,从明治维新以来一直重视教育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是日本战后经济能取得迅速发展的因素。但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因素大多可以说是外因。用哲学观点来分析,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而日本成功的关键是在企业的内部,并应该“归功”于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因——日本企业的素质。所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日本企业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和载体,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激励体系建设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在明确企业初创期自主创新激励体系设计目标基础上,构建了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机制、转移税收优惠侧重点、建立创业引导基金推动天使投资的发展、创新人力资源基础的激励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好毕节试验区,不仅是毕节发展、贵州发展的需要,对全国其他贫困地区发展也有重要示范作用。希望有关方面继续关心支持毕节发展;希望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努力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同时也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  相似文献   

7.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系统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跨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属于中观层次的创新系统,跨越省级行政区配置资源和开展创新活动,并产生单个区域所不能获得创新绩效。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系统具有高度复杂性、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作用等特征,系统的运行机制表现为:以创新主体的合作意愿与协作能力为内因,以环境变量、资源变量、链接变量等为外因,内外因协调作用共同促进系统的运行。  相似文献   

8.
王琳 《北方经贸》2008,(3):21-22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多数,所以中小企业创新尤为重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强化企业自身能力创新,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信息和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竞争中谁能控制产业归根到底是中外双方竞争博弈的结果,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因看,是由跨国公司垄断市场的天性和追求利润长期化的最终目标决定的,它实际上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一般而言,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本文认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滞后、合资谈判主体错位、市场结构无序、国有企业竞争策略滞后及学习能力低下是造成我国大量市场被跨国公司所占领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自主创新主体和自主创新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推动创新主体,培育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的环境和作用机理表明,和谐的创新环境将使不同领域的创新主体利用高效率的信息网络和知识供应链,大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主体过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主创新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课题,需要全面规划、全民动员、全力推进。实现自主创新战略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全面发展自主创新的各种创新方式;充分发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有利因素的作用;不断加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生力军,高校科研必须以实施和推进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为己任。  相似文献   

12.
产学之间的知识共享已经成为当前知识创新的主要形式.本文分析了产学知识共享集成驱动的基础与机理,重点探讨了产学知识共享的外在动力与内部动力.本文认为,产学知识共享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驱动的企业和大学合作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并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企业正在逐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自主创新在促进市场竞争、方便群众生活、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自身战略意图和履行政府职能的财力保障.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公共财政应调整自身职能,合理使用行政权力和配置资源,来培育创新环境、搭建鼓励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剖析黑龙江垦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科学内涵,分析现代装备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及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强化垦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要加强科技体制创新,提高科技刨新能力;加强科技投入,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兴垦和人才强垦战略,为跨越发展培育智力创新团队;强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强工”引领带动作用;增强农场科技推广,发挥“带农”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国内外科技合作;推动科学技术普及。  相似文献   

16.
自主创新是流通服务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流通企业作为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应从业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政府应从促进外资流通企业溢出效应的发挥、为流通企业业态创新与技术创新搭建平台、大力扶持中小流通企业的创新活动、加快流通业自主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化流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为流通企业的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企业自主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处于主体地位,且其与政府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因此,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时,政府应发挥其正面效应和积极作用,把握好政府作用的着力点,使其减少对企业创新的限制,又力求政府行为与未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着力构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激励,将企业自主创新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1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对加速企业自主创新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人才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把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征,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为创新型省份建设和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持续支撑,是必须面对和日益紧迫的问题,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科技中介机构作为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的机构,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工作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跨国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推动力量,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投资格局变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采用并购方式进行直接投资的动因较为复杂,大多数并购存在多种动因。其中有外因和内因。跨国并购的外因包括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政府政策的调整和科技进步。内因又包括有追逐规模报酬的递增,交易费用的降低,争夺创新技术和人才,规避商业周期风险和寻求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了当前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进入市场后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成长的核心表征是科研能力发展。研究表明,优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成长的作用要素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导师培养、科研条件、科研激励制度、课程质量、学术氛围等10项因素;前5项因素为素质因素,是其科研能力发展的内因和直接动力;后5项因素为环境因素,是其科研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间接作用于科研能力发展。另一方面,科研能力的发展情况又会通过研究生的反思和反馈,反作用于素质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素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方面,素质因素即内因第一性,环境因素即外因第二性,通过素质因素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