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是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预防权力腐败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基本前提。为了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以来的落实情况,本调研组对某省的政府信息公开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权力具有腐蚀性,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的暗箱操作创造了以权谋私的可能空间,给权力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被认为是加强社会监督并抑制腐败的重要机制,但其反腐效应尚未得到实证证实。文章采用中国城市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对政府廉洁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信息公开对政府腐败水平产生了负向影响,但仅在部分指标上是统计显著的,表明政府信息公开的反腐作用有限。当前,政府信息公开仍然停留在浅层、片面和有选择的领域,大量核心关键领域的深层次信息未能全面有效公开,可能是其反腐作用不足的关键原因。最后,文章对研究的意义和启示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政府审计监督与腐败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云  朱荣 《财经科学》2015,(6):133-140
政府审计监督是腐败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现腐败治理.当前,改革、发展、法治、反腐是主题,政府审计如何在法治框架下实现腐败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基于政府审计与腐败之间的关系,政府审计应该从权力审计、审计信息共享机制、审计监督的协作机制、审计预警机制、国际借鉴等方面实现腐败治理.  相似文献   

5.
信息公开是建设现代政府的内在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当前,工商部门处于转型改革的重要节点,应当充分利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的契机,以推进信息公开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更新行政管理理念,创新监管执法方式,致力于建设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服务型工商.  相似文献   

6.
正信息公开是建设现代政府的内在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当前,工商部门处于转型改革的重要节点,应当充分利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的契机,以推进信息公开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更新行政管理理念,创新监管执法方式,致力于建设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服务型工商。一、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迫切要求工商部门增加信息公开的深度与广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三部  相似文献   

7.
审计在减少权力滥用、促进政府持续高效治理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被《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定为国家腐败治理体系的"四大支柱"之一。审计在腐败防治中具有及时提供腐败线索、事前预防、人才专业知识等的优势,但由于独立性不足、问责不到位、人员素质不高、审计公开不完善等原因制约了审计的腐败防治功能。因此,可以通过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审计独立性、建立问责和公开制度等来强化审计的腐败防治功能。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振兴。治理的有效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和内容。我国基层权力治理存在权力滥用与腐败等问题,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损害了政府的权威力和公信力,诱发地方矛盾冲突。为此,将村级小微权力事项纳入权力清单制度,把基层政权运行以可视化形式公开、透明地展示在农民面前,解决“小权力”却“大腐败”的现实问题,可以助力我国的乡村振兴和地方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政府审计结果公开的认知作用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长期被忽视的理论问题。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政府审计结果公开对腐败普遍性信念的长期和短期作用。在短期内政府审计结果公开会使受众产生或强化腐败普遍存在的信念,在长期内政府审计结果公开会使受众对腐败普遍存在深信不疑。政府审计结果公开产生的认知作用会削弱受众对政府的信任进而损害政府公信力,因此建议政府切实关注受众对政府审计结果公开的真实心理反应,缩小选择性公开的范围并提高政府审计结果公开的透明度,降低政府审计结果公开的长期认知风险。  相似文献   

10.
2005年8月,《南方周末》的一篇题为《国内首份市长“权力清单”》的报道纷纷为国内各大网站转载,邯郸市“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设计的导火线是李友灿受贿案。有关政府官员把问题的症结归结为权力不公开,暗箱操作,从而给官员以权谋私的机会。“权力清单”的出台是针对巨贪案的反思,矛头直指反腐败工作。究竟行政权力公开、“权力清单”能对反腐倡廉起到什么作用,又应该有什么样的配套措施呢?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提出解决腐败问题的几种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市长“权力清单”提出的意义以及未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出…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不断颁布实施一系列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而我国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顺应了这一潮流。该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和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实际上,就是以管制和监督为多方位的监督体系,既有上对下的监督,又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更主要的是把政府的行为置于广大公众的监督之下,变内部监督为内外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公众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的推进,中国也亟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通过前文与英国预算信息公开的横向对比,我们可以向其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增强预算的法治性,为预算信息公开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公共财政必须是规范化、法制化的财政。政府的权力是公众赋予的,权力的行使又需要通过纳税人提供的税收来解决,为此政府必须接受公众的监  相似文献   

13.
<正>各国的经验均表明,只要存在着政府管制,腐败问题就会随之而来。管制越多腐败越严重,腐败问题越难解决。这是因为,腐败主要是权力造成的,而管制为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政府获得权力之后,这些权力最初的目的和它的使用方式可能完全不一样。好比说我们授予管制者权力,本是出于非常善良的目标,希望它维持市场秩序。但是管制者有了这种权力之后,由于这种权力带着租金,别人必然会来  相似文献   

14.
什么因素影响着公众对政府支出、以至国家权力边界的态度与选择?文章认为,公众对腐败程度的认知是影响他们对国家权力态度的关键因素。使用2006年亚洲晴雨表的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中国公众的腐败认知如何影响他们对政府经济型支出与再分配型支出的态度与偏好,进而探求腐败与国家权力边界的关系。文章发现,公众对腐败程度的认知,显著降低了他们对腐败空间相对较大的经济型支出的支持与偏好,但对受腐败影响较低的再分配型支出领域则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制观念的深人人心,不断颁布实施一系列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而我国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顺应了这一潮流.该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和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实际上,就是以管制和监督为多方位的监督体系.既有上对下的监督,又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更主要的是把政府的行为置于广大公众的监督之下,变内部监督为内外结合.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一体化信息政府非常必要.一是可以做到全国态势一目了然、实时掌握,不同层面人员可以获得恰到好处的信息;二是可以做到全国一盘棋,大幅提升执行效率,有效督促各级政府不折不扣地贯彻上级任务;三是可以推动政务公开、减少腐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腐败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的权力腐败,本文从高校行政权力自身特征为切入点,提出通过加大高校行政权力运行的民主公开,构建廉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完善科学的廉政绩效评估体系,建立腐败“零容忍”的惩治制度,辅以廉政文化的教育和价值观念的调整,建立科学的全覆盖的高校权力运行监控网络,规范高校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保障高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劳努道出了人们的共识,“腐败是政府最大的痼疾,其危害仅次于暴政。”[1]在腐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中,官员腐败尤其让人关注,因为他们掌握着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权力。宫员腐败的滋长蔓延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政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在关于腐败的众多研究中,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的寻租理论以其强大的说服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同。寻租理论认为,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当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尚未建立,而政府官员还拥有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巨大干预权力时,这种…  相似文献   

19.
在治理范式下,预算活动不仅应实现从"官僚主义"向"后官僚主义"的转变,还应实现从"国家单独治理模式"向"国家-社会共同治理模式"转变。在具体预算权力的配置上,一应合理配置预算权力,除确保人大预算权力的真正行使、限制政府预算权力外,确认社会主体预算权,扩大公民参与预算的广度及深度,并在法律实施层面予以落实。二应加强预算权力的外在控制,破除预算信息垄断,定期公开财政信息,探索互联网时代预算公开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20.
理论信息     
理论信息反腐败重在政权硬化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有其自身利益,其利益动机在于追求更多的报酬、权力和威望。因此,政府官员内在地有着利用手中的“权力资源”去谋取私利的自觉行为。不过这尚不足以滋生腐败,使腐败成为可能的则是软政权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