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文泉 《民营科技》2008,(7):134-134
论述了由构建和谐社会引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旗帜仍在飘扬,围绕党中央的领导,从各个方面思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十分重要,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将从道德角度思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3.
岱烨 《河北企业》2006,(11):1-1
<正>“和谐”二字,先用说文解字的方法做一个解释。“和”字,古写繁体为“(龠禾)”,左边半个字的意思是“全家数口人住在一起,有个栅栏门”;“禾”字即“粟”。合起来就是全家人有饭吃就是“和”。简化后的“和”字,也是“口中有饭吃”。“谐”字是由“言”字和“皆”组成,即大家都可以“发言”,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和机会。简言之,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发言权,即是和谐。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和谐社会在中国的特殊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它的内涵科学、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从多方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它的内涵科学、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从多方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如何加强和提高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两个核心问题。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得到了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谐社会理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日益变成亿万人民的自觉行动。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对几个关键性问题加以深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正在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和谐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本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和实践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社会建设任务。这是一个在冷静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作出的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正确理解和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来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经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刘凤芹 《活力》2012,(12):47-47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一个社会发展模式的出现,必然或多或少对置身这个社会当中的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带来影响,甚至是巨大的、革命性的影响。当然备受关注的我国律师业也不例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  相似文献   

13.
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着眼点上,从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更加统一、并肩同步的科学进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利_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和长期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这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流,长期稳定增长的国内经济形势,科学合理的国内发展布局,民主法制的不断进步,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因素。这些因素的不断发展并相互作用,为社会主义和谐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构想,源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解决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协调需要很长的时间,实现社会和谐是一个分步骤持续推进的长期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自觉、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根本前提,是不断深化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根本基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本质等方面与有关方面的关系阐释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朱永海 《企业导报》2010,(10):25-26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在分析我们党为什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社会各系统之间和谐关系、构建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途径,最终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在分析我们党为什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社会各系统之间和谐关系、构建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途径,最终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加强企业伦理建设,是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全面和谐过程中,所作出的理性选择,只有树立以人为本、以诚信为本、以情为本、协调人与自然的企业伦理观,才能体现和谐社会的企业伦理要求,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