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3月,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外公布的铁矿石谈判最后期限。日前,在商务部、钢协以及五矿商会召集下,国内钢铁企业团结一致,表示要坚决抵制铁矿石上涨,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也打出了自己的生死牌,“希望今年通过控制供应量继续保持较高的矿石价格。”始于去年下半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随着正式谈判期的临近而趋于白热化。  相似文献   

2.
媒体观点     
《经营者》2006,(14):13-13
铁矿石作为中国钢铁业的主要生产原材料,一直以来对进口的依赖由来已久。据了解,目前,国际市场上铁矿石的主要出口国分别是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国,主要进口国分别是欧盟以及中、日、韩等产钢大国。在国际市场上,铁矿石的价格通常是在逐年谈判的基础上商定的,当供需双方就一种矿石的价格达成协议后,其他供需方就以此价格作为参照,这也导致了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多样和艰难。铁矿石涨价,它对国内钢铁生产企业成本的上升肯定会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前,力拓、必和必拓以及淡水河谷三大公司占据了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72%,自2004年中国正式参加铁矿石价格谈判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已连续4年上涨,累计涨幅达到165%。现在,中国钢铁产量已经开始慢慢接近峰值,铁矿石供需平衡将是大势所趋,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国所急需的铝和铜,而随着国际矿业公司在铝业、铜业等方面的加速整合,这两项大宗进口商品也即将面临类似铁矿石进口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4.
铁矿石定价金融化已是大势所趋,为了摆脱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节节失利,中钢协欲筹划建立一个权威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本文分析了我国在推出这一指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价格信息方面和国际市场的接受度,并提出了一些建议:①应加快研究制定出信息真实,数据可靠价格指数;②先从内矿做起,待时机成熟后再推出进口矿价格指数;③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促进铁矿石市场的充分发育.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由于我国矿石资源禀赋特点,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很高。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低,面对集中度非常高的国际铁矿石行业,在矿石价格谈判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本文通过对由两家企业构成的市场进行博弈分析,研究了市场结构对于市场地位的影响,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6.
继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已连续3年大幅度上涨之后,2008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结果是比2007年的进口价格再上涨65%。这再次引发人们对铁矿石价格的关注。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钢铁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动力,随之中国铁矿石的进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世界铁矿石的进口大国。尽管如此,我国却依然是国际定价权上的小国,铁矿石进口价格连续上扬。因此,分析我国铁矿石高价进口的原因,找出其应对策略,对于我国钢铁行业乃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06年度中国钢企与世界铁矿石供应商的拉锯战即将揭幕。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公告,题为《2006年铁矿石供需状况趋向缓和,进口矿价格应向下调整》。而此前,铁矿石三巨头(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中国需求将使铁矿石价格稳中趋升”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杨晓凌 《英才》2006,(7):22-22
2006年,在经历了数轮谈判之后,以宝钢为首的中国钢铁企业与垄断世界铁矿70%以上的三大巨头之间的较量似乎又将以失败告终,中国将不得不接受铁矿石再次上涨19%的事实。于是,作为铁矿石最大进口国与消费国,中国再一次失去了本应具有的话语权,在铁矿石定价问题上依然处于妥协状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缺少定价权的原因有中国铁矿石资源短缺,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寡头垄断及供方联盟加强了供应方的有利态势,资源竞争中政治因素的影响,现行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中国钢铁企业无序竞争降低了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的主动权;提高我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定价权的对策有发展开拓境外矿产资源,组成需求同盟提高中国的影响力和地位,发展健全的铁矿石期货市场,加强钢铁行业宏观调控,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0.
借争夺铁矿石谈判话语权的契机,由钢铁工业协会和宝钢等大企业主导的中国钢铁业“欧佩克”会出现吗? 今年年初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在中国业界掀起了一场强烈“地震”. 71.5%的涨幅让大家不约而同地出了一身冷汁。那以后.关于铁矿石的各种事件仍是“余震不断”。铁矿石涨价备受关注的原因,已经不仅仅是对钢铁  相似文献   

11.
张锐 《上海企业》2008,(4):40-42
2008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在经过了"拉锯式"博奔之后终于落下了帷幕——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不得不被动地接受了国外铁矿石供应商再次提价65%的蛮横要求。这种结局无疑带给了中国钢铁企业难以名状的扼腕长叹.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钢铁业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既是钢铁生产大国,也是铁矿石消费大国,铁矿石的稳定供给直接影响钢铁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但历年中国铁矿石谈判价格却总是居高不下.本文在分析我国铁矿石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思考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高涨的原因,探索影响我国进口铁矿石高价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焦煤开战     
郑景昕 《英才》2011,(9):52-53
焦煤或将成为继铁矿石、稀土之后下一个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矿产明星。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弱势让国内钢铁企业痛苦不堪,而稀土价格的飙升则让中国相关矿产企业尝到了握有稀缺资源的甜头。在稀缺资源领域,"有奶就是娘",投资者们自然忙着寻觅下一个"资源奶牛"。  相似文献   

14.
提高我国铁矿石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在更大程度上争取铁矿石定价权已引起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铁矿石买卖双方议价能力的博弈分析,探讨了中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如何提高议价能力,从而为钢铁产业的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提高我国铁矿石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在更大程度上争取铁矿石定价权已引起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铁矿石买卖双方议价能力的博弈分析,探讨了中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如何提高议价能力,从而为钢铁产业的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众甫 《中国企业家》2006,(13):24-24
钢铁协会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毕竟商业谈判不是喊口号盯了一段时间国际铁矿石谈判的消息,笔者最为钦佩的,还是中国钢铁协会的那张嘴——真不愧是一张“钢嘴”:前几轮谈判中,一口咬定铁矿石供应增加、需求减少,应该降价的是这张嘴;5月16 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达成涨价19%的协议之后,坚持继续谈判,争取中国价格的也是这张嘴,到了6 月,表示“中国钢铁企业接受新的年度球团价格比2005年下降3%,块矿、粉矿上升19%的总体安排”的还是这张嘴。  相似文献   

17.
协议铁矿石价格暴涨65‰让今年的铁矿石谈判注定又是一个万众瞩目的话题,著名钢铁研究专家马忠普表示,再来讨论本次谈判中日本取得首发权、中国谈判策略是否失误等都是没有意义的,积极剖析铁矿石暴涨的内在市场环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力法。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研究报告》2010,(8):13-14
今年中国和国外的铁矿石长协机制宣告瓦解,而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上仍然没有跳出被动挨打的格局。其实,铁矿石价格话语权的争夺非常简单,就是用老祖宗的方法,深挖洞,高筑墙,广积粮。也就是在中国建立足够多的铁矿石的库存,这也是打破过去十年中国买啥啥贵的怪圈的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企业研究报告》2010,(8):15-16
随着华尔街开始交易铁矿石远期合约,并逐渐形成市场,已经采用了数十年的铁矿石长协机制宣告瓦解,中钢协正式承认谈判失败。对铁矿石谈判的失败,国内的舆论基本上是一边倒,无不痛心疾首。但是在我看来,铁矿石长协机制的瓦解是一件好事,能够最终促使中国在铁矿石市场上真正通过中国作为最大消费市场的地位获得价格话语权。要想提高中国钢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就必须改变中国钢铁行业的产业组织现状,实现去行政化,加强钢铁产业的运营能力,在钢铁产业上真正施行国退民进。  相似文献   

20.
统一铁矿价格谈判的"中国声音" 不应损害企业的公平竞争权利 今年3月以来,国际铁矿石市场风云 突变,巴西、澳大利亚几大厂商先后提出 70%乃至100%的涨价要求,招致中国经 济界的很多非议。但非议者很少去问:铁 矿厂商为什么会提价? 原因其实很简单:需求在增加。据统 计,全球钢产量从2002年的9亿吨增加至 2004年的10.55亿吨;铁矿石海运量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