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绿洲系统研究---理性的思考绿洲生态-经济系统作为西北干旱区生态-经济系统最重要的子系统,其存在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山地生态保育和水源涵养功能、绿洲外围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为前提。同时绿洲内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建立绿洲农田生态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对促进绿洲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巩固边疆具有重大的意义。1.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形成、放大机制,绿洲演变规律和人工绿洲稳定性机理,是绿洲生态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演化和面临的挑战1-干旱区生态环境特征干旱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内陆盆地封闭状态的环境之中,在干旱气候条件和特殊地貌结构的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生态特征,其突出表现在:(1)热量过剩,水分亏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2)空气动力能量强烈,风沙活动频繁。(3)土壤表层强烈积盐,次生盐渍化严重。(4)植被稀疏,生命活动弱。以上特征决定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累加性,表明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处于封闭、低序的平衡态。2-面临的挑战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干旱区生态系统的低序,相对封闭…  相似文献   

3.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研究了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发展生态林,大力发展节水工程,保护耕地,发展高效绿洲生态农业模式等绿洲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属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降雨量小,光热资源充足为当地的主要气候特征。在荒漠或自然绿洲中,人们把地下水或者河流水引入进行灌溉,种植绿色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聚集人口,逐渐建立和发展了人工绿洲。本文分析西北地区的水土源与引水开垦条件,及人工绿洲的发展趋势和现存的生态问题。可知,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人工绿洲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西北地区人工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一、农五师垦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农五师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南缘,自60年代起,五师人在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兴建了¨个农牧团场,灌溉面积达80万亩,年均引水量4.8亿立方米.兴建水库4座,总库容1393万立方米.干、支、斗、农四级灌渠道总长3942.85公里,其中防渗长度1759.06公里,防渗率45%;排渠总长度1435.27公里.累计配套机电井813眼;发展加压喷灌21万亩,滴灌6万亩,灌排系统和发电供电系统基本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对水、电的需求.农五师积累了40年治理风沙和在盐碱地上植树造林的经验,在水土保持方面,做到了水、田、路、林的统一规划,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的优化配置,形成了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6.
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生态经济学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回顾了生态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实践进程,梳理了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生态经济学展望。认为,生态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极为重要的特征是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旨在消除人对自然的剥夺;生产领域的效率损失和消费领域的过度消费,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内核是假定资源配置存在着社会最优解,且该解与企业最优解具有互补性。目前生态经济研究集中在生态产业、生态恢复、生态保护三个领域,研究切入点主要有三个。生态经济能否成为一种经济形态,是当前极为关注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北绿洲主要包括新疆维族自治区的全部及甘肃河走廊的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酒泉等地区,本区是丝路文明数千年来赖以发展的自然基础,也是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资源平台.本文通过对工业、农业和能源三大绿洲上游经济产业的现状与特点分析,提出了绿洲上游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对我国干旱区绿洲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生态经济学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回顾了生态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实践进程,梳理了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生态经济学展望。认为,生态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极为重要的特征是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旨在消除人对自然的剥夺;生产领域的效率损失和消费领域的过度消费,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内核是假定资源配置存在着社会最优解,且该解与企业最优解具有互补性。目前生态经济研究集中在生态产业、生态恢复、生态保护三个领域,研究切入点主要有三个。生态经济能否成为一种经济形态,是当前极为关注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保护环境的口号,而且是一个跨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向传统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科学方法挑战的一种生态革命,本文分析了新的生态综合观与传统科学的方法论上的区别,总结了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产业及生态工程所具有新的特点,并展望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松花湖原本丰富的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直接影响了该湖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剖析了松花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探索出该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沿江地区生态林业建设经营模式和经营结构系统及其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了沿江地区生态林业定位,庭院林业开发及其经营水平上档次的科技投入、政策引导等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超 《林业经济问题》2005,25(5):257-259,264
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已经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因素的根本保证,改变现行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林业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绿洲所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加,生态危机等问题十分突出。恢复绿洲生态平衡,实现其循环发展是绿洲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出路之一。文章在分析绿洲生态系统及其物质、能量循环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实现绿洲的循环发展,要优化干旱区生态系统中三个子系统的关系,优化绿色生态系统和灰色生态系统的关系,优化人类对绿洲两种影响的关系。基于此,尝试建立了绿洲循环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初步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的缘起、内涵和基本特征,我国,尤其川西开发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指出目前开展旅游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西北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 (主要指黄土高原 )是中华民族农业的发祥地 ,具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分析两千多年来农牧业生产发展的消长兴替的过程 ,以及它们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可以得出一条重要的历史教训 :在黄土高原上进行过度的农垦和单一的粮食生产 ,必然要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生态灾难 ,导致农林牧业生产的全面衰退。黄土高原地区不仅是该区人民生存的基底 ,而且也是东部农区的生态屏障。因此 ,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不仅是该区域的内部问题 ,而且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与黄河的安危密切相关。根据国际开发半干旱区…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研究的主要领域。文章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框架模型、指标体系、以及权重确定等方面对农业可持续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指标选择的统计分析,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行评价,并指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企业的实践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福建农业企业化经营现状与存在问题入手,找出阻碍福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宏观上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制度创新以及建立健全新型的农业产业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绿洲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研究课题,其支持体系的构建对新疆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新疆绿洲的基本状况的分析,阐述了构建绿洲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体系的障碍因素,并针对绿洲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在政策、法规、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文章从能值流量、能值效率及系统可持续性3个方面构建了廊坊市产业生态系统的能值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总能值、输入能值、输出能值增幅最大,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重很大,分别为85.30%(1998a)、95.50%(2005a)和95.30%(2009a);人均能值从9.46×1015se(j 1998a)增加到4.47×1016se(j 2009a),能值自给率较高,分别为98.20%(1998a)、98.70%(2005a)和97.40%(2009a),但是环境负荷率由7.10(1998a)上升到46.70(2009a),人口承载量远小于实际人口数量;可持续发展指数由7.88(1998a)降为0.82(2009a),呈现出显著的递减趋势,生态效率指数则是先递增后快速递减的变化趋势,系统呈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