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过十几年反复试验、试种、中国农业科研人员已初步培育出拥有完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玉米”这个超高产、品质优、能抵抗多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新品种,对提高中国粮食产量具有重大意义。“超级玉米”是继“超级水稻”之后中国农业领域的又一个重大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2.
超级杂交水稻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水稻的产量潜力1.1 吉田昌-估算 15.9t/hm2(热带),18 t/hm2(温带)。1.2 2.5%光能利用率 早稻15 t/hm2,晚稻17 t/hm2,中稻22-23 t/hm2。1.3 SRI的发明人——劳兰来预计30 t/hm2。2 各国水稻现实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近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省级专家测评组对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承担的“山东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专题玉米高产攻关田进行了产量验收:17亩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实现了平均亩产938.60公斤.超过项目规定目标产量38.60公斤。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肥、磷肥、密度三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获得了夏玉米亩产高于600公斤同时亩净产值超过250元的优化栽培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三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磷肥、氮肥。  相似文献   

5.
科技前沿     
“超级玉米”在京培育成功;南农大育成抗病青菜新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植物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特异地抑制昆虫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害虫的生长。RNA干扰是一种新发现的基因调控机制。该研究组以棉花和棉铃虫为研究对象,先分离出棉铃虫参与棉酚解毒的基因——P450,用双链RNA的转基因植物喂食后,棉铃虫P450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对棉酚的耐受性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7.
大米能否安全接新.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为确保大米能安全接新.年初各级政府扩大地方稻谷储备,粮食局积极组织企业进入产区采购稻谷.扩大本地稻谷粮源.从目前市场形势人分析.大米完全可以安全接新。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顾问》2011,(9):15-15
2011年7月22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组织的测产验收专家组,对农业部国家农业项目首席专家、广西农业科学院韦本辉研究员主持的《超级稻粉垄栽培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严格的田间面积丈量、产量过称,结果显示,同一块中等肥力稻田,  相似文献   

9.
记从科技部获悉,我国“十五”期间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以来,先后共投入10亿多元,加强技术攻关与集成,大力加强关键检测、监测和监控技术与仪器设备的研究开发,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大为接近,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8月15日.国际上首个红莲型抗褐飞虱三系不育系“珞红4A”在武汉通过鉴定。武汉大学朱英国院:扛团队抗褐飞虱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熏大突破。据介绍,“红莲型杂交稻不育系珞红3A”是朱英国团队培育出的超级杂交稻珞优8号的亲本.珞红4A是在珞红3B和珞红3A的基础上利用杂交和分予标记辅助选掸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我国玉米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变化,产需不平衡的现象日益突出,随着畜牧养殖及燃料乙醇快速发展和玉米加工业的进步,我国玉米消费快速增长,玉米进口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最近,一组关于玉米进口的数据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76万吨,已经超过去年全年175万吨的进口量。有关专家曾表示,玉米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粮食品种,专家预计“十二五”末我国玉米消费总需求量将在2.2亿吨左右。而据美国农业部预估,2011/2012年度,我国将进口创纪录的500万吨玉米,超过在1994—1995年干旱年间购买的470万吨峰值水平,未来10年,我国将占到全球玉米进口增长的近一半,到2022年将进口1800万吨玉米。  相似文献   

13.
14.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补贴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农业补贴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已加入WTO,合理完善的农业补贴法律制度是中国在世界贸易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起码要求。然而,就现阶段来看,无论在立法上,还是理论研究上,我国的农业补贴法律制度均处于初创阶段。  相似文献   

15.
16.
17.
1978~2014年间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特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厘清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保障玉米的持续、稳定供应。[方法]文章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基于玉米总产、播种面积及单产3个指标,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系统分析1978~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特征。[结果](1)研究期间,全国玉米产量增加了1.60亿t,其波动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波动指数的变化幅度不大; 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了1716万hm2,其变化趋势与玉米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玉米单产从1978年的2802.7kg/hm2波动性增至2014年的5809.1kg/hm2,总体波动幅度大于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波动幅度。(2)研究期间,省域玉米增加量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中国玉米生产重心进一步北移;省域玉米播种面积增加量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东北区和华北区的玉米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省域玉米单产增加量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省域单产以趋势增长为主,但年际间的波动较剧烈。[结论]1978~2014年,省域间玉米生产分异特征明显,建议制定差别化的玉米生产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章力健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九届亚洲玉米大会上表示,随着人口增长和调整产业结构,我国玉米供应不足将成为长期趋势.预计到2010年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将达到2301万吨.  相似文献   

19.
刘笑然 《粮食知识》2000,14(5):3-8,59
目前,随着我国加入WTO谈判的进展,中国“入世”的日期已日益临近,玉米是我国的三大粮食品种之一,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4,而扩大粮食市场对外开放又是我国加入WTO的主要条件之一。因此,如何应对“入世”给玉米生产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构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解决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借鉴国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构筑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长效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