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个学者通过对《论语》的多年潜心研究,获得了一个重大发现:孔子原来是个快乐主义者,即孔子不仅一辈子追求着快乐,而且事实上成为了“先乐”起来的人,因此而得出结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并进一步发现:“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因而教导我们: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因而要追求幸福快乐,就要适应日常秩序,要学会克制,要反躬自省,要苛责内心,要该放下时就放下,等等。  相似文献   

2.
很长一段时间。“文化”后缀以“产业”二字。我都不惯听。文化是什么呢?狭义一点说。“文”似可解释为文字、文辞、文墨、文采、文章光华。可以引申得温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可引申得可怕:“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化”可就不大简单了。是风俗、风气。而且是变更、转移、浸润、生长、潜移默化。总之。一个渗透性的累积。《管子七法》说:“渐也。顺  相似文献   

3.
在《孔子是条丧家狗》里,李零说“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妨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相似文献   

4.
《中国集体经济》2012,(5):34-34
有个人即将到一个县挂职担任领导职务,在赴任前,他拜访了自己的老师,当然是希望老师能给自己提出点忠告。老师从书房里拿出一部《论语》:“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就送你《论语》吧。”  相似文献   

5.
关于“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平崛起”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期以来 ,“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平崛起”这三个词组在关于中国外交和国际问题的文章中出现频率颇高。依笔者愚见 ,这几个提法的立意虽然不错 ,但在用典、用词方面都有欠妥的地方。“和为贵”。典出自《论语》中有子的话“礼之用 ,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礼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这里说的“和” ,是指“礼贵得中 ,知所节”的“中和” ,即严守“中庸之道”的意思。也就是说 ,要在一定的秩序中讲究调整和均衡。现在有不少作者只是抓住字面 ,把“和”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和平” ,用“和…  相似文献   

6.
《论语》上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说为人子女,不可以不知道父母亲的年龄。一方面是因父母增寿而欢喜,一方面是因其衰老、接近死亡而忧惧。  相似文献   

7.
《论语》和《道德经》中都存在“仁”,那么关于两部著作中“仁”的思想对比就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对《论语》与《道德经》中“仁”的对比研究国内却很少。通过对两部著作中“仁”的异同研究,为今后探讨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异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记载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作为一部古代典籍,《论语》不仅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可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对话录》相提并论;同时,《论语》也因其杰出的政治智慧而成为经邦济世的重要思想渊源,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实践的影响可见一斑。“郡县治,天下安”。自秦代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起,县级建制一直延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涉及到“君子”一词的章句甚多,但是对“君子”含义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将“君子”分为“有德者”和“有位者”.本文重点分析身份地位层面的“君子”,并将其归纳为至圣至明的人君与安分守理的人臣两个方面,分别予以阐述,并引用《论语》中的原文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SSCI     
有两段先哲的教诲发人深省,一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第二》):二日:“持而羸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老子《道德经》九章)这是指导人们观察。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学习《论语》,首先是通过解读《论语》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学习做人;其次是在读《论语》中感悟孝道,领略孔子的孝道思想;当代大学生们应怀着一颗敬畏至诚的心去读《论语》,要珍爱生命,学会感恩,并将孔子的精神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儒家诤言。班固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汉书.艺文志》)。《论语》是一部思想广博、含有深邃人生哲理的著作。日本人通过吸收灿烂的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管理思想,取得了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3.
正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意思是质实多于文采则粗野,文采多于质实则虚浮,文采与质实配合适当,那才是君子应该具备的素养。文质关系的提出,看似是指做文章时关于文采与内容的把握,实则其中蕴含的道理也可以推及到做人与做事。就我们教师而言,我觉得"文"和"质"可以有以下两层对应的含义:1."文"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质"即教师的思  相似文献   

14.
是《论语》让于丹从台后走向台前,一不小心火了一把;还是于丹令《论语》从艰涩步入通俗,一下子更深入人心?是央视的《百家讲坛》有实力,还是《论语》解读的有魅力?2006年,《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再次进入人们的视角,并在业界掀起一股“通俗演义”风潮。两千多年前的语录真的能够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于丹:学术超女2006年国庆期间,于丹的“《论语》心得”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06年11月26日,于丹签售《于丹〈论语〉心得》,仅一天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售书13000多册。该书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感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第二天,中华书局开了一天会,分析热销原因。大家认为原因很多,当然首先是因为有央视这个强势媒体,有《百家讲坛》这个知名栏目,还有,就是《于丹〈论语〉心得》的内容。不论是...  相似文献   

15.
裴传永 《走向世界》2014,(45):90-90
《论语》是一部教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书,堪称中国人的"圣经"。人们应当如何选择和结交朋友,如何对待和处理朋友关系呢?对此,书中有很多值得玩味的阐述。比如,关于交友的标准,书中的《学而》篇和《子罕》篇两度强调了孔子的主张:"无友不如己者。"意思是说:结交朋友,要瞄准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道德学问不逊于自己的人,而不能同各方面相比自己都一无所长的人为伍。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只有和优于自己的人交朋友,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用古人的名言来解释,就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也正因如此,唐代诗人贾岛才会写下“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的诗句。  相似文献   

16.
子路问君子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原文: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相似文献   

17.
耕之 《走向世界》2014,(33):90-90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原文:南宫适问于孔子日:“羿善射,界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目:“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相似文献   

18.
《论语古义》是日本江户时代伊藤仁斋所作,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大行朱子学,伊藤仁斋大胆否定宋学,努力复原孔孟先圣思想,开创古学学派。伊藤仁斋的解释有些是开创性的,但是,伊藤仁斋的“古义”之法也有些偏颇之处。文章主要通过伊藤仁斋所著《论语古义》中对“为政以德”、“思无邪”、“君子不器”的注解及论点,辨析其解读之“误”。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今天,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我们重温《论语》中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仍会感到有当代教师学习、借鉴的地方。文章参照《论语》中的一些经典语段,将其运用到现实班主任工作中,并结合班级工作的几个方面进行对照学习和思考,以期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论语》文本“雍也”篇章出发,论述“中庸”思想在《论语》中的体现。文章引用历史上的儒家名人对“中庸”的解读,认为“中庸”思想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以一贯之的大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其充分反映了孔子的人生智慧以“执两用中”的思想方法、权变时中的理性精神,适度把握和处理社会生活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