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蚕桑产业是根植于我国乡村且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牌产业,也是我国特色乡村手工产业,在传统农耕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近几年湛江市徐闻县下桥镇激活蚕桑产业,将蚕桑产业作为当地特色产业带动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带动乡村社会经济文化振兴的成功道路。本文在分析下桥镇蚕桑产业融合现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规划农田、集约化发展蚕桑种养、重视技术人才、壮大龙头企业、创新与完善蚕桑产业融合模式、加强政府引导支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致富天地》2012,(2):8-9
为了推动云南蚕桑产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云南省发改委牵头,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农科院配合编制了《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划明确了全省蚕桑产业发展布局,主要内容包括:1、蚕桑基地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原则,云南省的蚕桑基地主要布局在三大区域:  相似文献   

3.
栽桑养蚕在云南省大理州有着悠久的历史。2002年以来,大理州委、州政府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机遇,把蚕桑产业列为全州重点扶持发展的项目。经过十年的培育,蚕桑产业逐步成为全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亮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了实现蚕桑产业的整体提升,大理州政府认真做好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有关部门着力提高种桑养蚕的组  相似文献   

4.
《致富天地》2012,(2):9
为了充分利用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把握"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加快云南蚕桑产业发展,实现从蚕桑资源大省向茧丝绸大省、强省跨越,云南省政府于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全省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2009年全省已建成120万亩基本桑园的基础上,用6年~10年时间发展到300万亩,具体分3个  相似文献   

5.
震泽自古就是蚕桑名镇,养蚕种桑历史悠久,是太湖南岸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丝产业也借助现代技术手段,随之发展壮大,先后被评为中国蚕丝被之乡、中国蚕丝之乡,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压力。文章从对震泽蚕丝产业的现状分析入手,论述了当地蚕丝产业发展的出路研究。  相似文献   

6.
《致富天地》2012,(2):11-12
为了促进蚕桑产业发展,《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建立云南蚕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0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同时整合各方面资金,重点支持蚕桑产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和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技术研发。在支持蚕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提出:——新建优质蚕桑基地(包括小蚕共育室、蚕房、蚕机具、蚕用消毒池等),省财政按1000元/亩标准补助,地  相似文献   

7.
安康是我国蚕茧重点产地之一。为了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安康战略,实现安康经济社会突破性发展的科学选择,安康市做出了《关于大力实施蚕桑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蚕桑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描绘了十一五期间安康市以蚕桑产业为率先突破的绿色产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如何以创新价格运行机制为突破,运用价格杠杆,疏导阻碍蚕桑产业发展的价格矛盾,我们在此就十一五期间蚕茧价格管理提出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台州市临海市涌泉镇戎旗村为例,分析了桑蚕产业的发展背景和发展机遇,结合戎旗村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桑蚕产业链发展的对策。具体可以开展蚕桑认养、蚕制品定制、蚕织旅游、休闲民宿、教育服务等业务,并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多元化产品开发,实现蚕桑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蚕桑产业是云南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云南把握"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努力加快蚕桑产业发展。2010年,全省桑园面积达到132万亩,蚕茧产量达到4万吨,蚕桑农业产值近20亿元,茧丝绸工业产值5亿多元。蚕桑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相关报道见本期"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盐津县兴隆乡保宁村是一个蚕桑产业龙头村,全村有4800多亩桑树。为了促进蚕桑产业发展,保宁村成立盐津县宏峰蚕桑专业协会,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引进桑蚕良种繁育技术,请蚕桑专家每年为协会会员举办技术讲座,进行田间指导,向协会会员及广大群众传授科学植桑养蚕、消毒防病、省力化养蚕等实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进程中,云南省保山市受益匪浅。经过十年的发展,保山市蚕桑种植面积已达14万亩,居云南省第五位。2011年,全市蚕桑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蚕农户均收入上万元。政府扶持推动种桑养蚕在保山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该市的纺织业发展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2007年,保山市把蚕桑和茶叶、核桃一起列为重点扶持的三大产业。从2007年到2010年,保山市先后投入蚕桑产业发展资金9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2.
栽桑养蚕曾是泸县农村的主要副业.在农民增收、出口创汇乃至整个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蚕丝企业改制。县政府提出打造“十万担蚕茧基地”县,并新发展了桑园1万亩,2006年桑蚕茧曾达到了33万公斤。但近年来蚕桑生产在稳定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价格起伏较大.农民养蚕积极性下降。为促进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护蚕农利益,我们于6月中旬到泸县银华丝绸有限公司、天兴茧站、  相似文献   

13.
盛夏时节,金灿灿的烟叶、黄澄澄的万寿菊、青翠的桑叶、繁花似锦的中药材等,显示出云南省沾益县农业产业特色化的靓丽色彩。 近年来,沾益县把培育新兴主导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由少数产业支撑向多种类产业拉动转变。在积极改造提升粮食、烤烟、畜牧三大传统产业的同时,把万寿菊、蚕桑、中药材、泡核桃等产业培育成为新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4.
《致富天地》2012,(2):10-11
为了充分发挥云南蚕桑产业的比较优势,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原料茧和高品位生丝加工出口基地之一,根据《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云南省将进一步加强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建设,其重点建设内容包括:——桑水工程建设。以桑园集中连片、提高单产潜力巨大的主产区和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快水利设施  相似文献   

15.
高铭 《致富天地》2012,(2):17-18
蚕桑产业是云南省陆良县的"一张名片"。从清末到今天,陆良人都在栽桑养蚕。如今,陆良蚕桑产业已经从副业发展成为产值过亿的富民产业,"陆良蚕丝被"等蚕丝产品名扬四方。发挥"宜桑宝地"资源优势陆良县有充沛的光、热、水资源,一年四季均可饲养多丝量品种,且蚕茧大、茧色白、茧丝长,解舒率高,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宜桑宝地"。长期以来,蚕桑业在陆良县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家蚕农药中毒屡见不鲜,造成蚕茧严重欠收,有的蚕农甚至颗粒无收,极大地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威胁蚕桑生产和发展。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确保蚕桑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苏商论》2013,(1):9-11
为了贯彻落实江苏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国家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江苏丝绸在科技进步、文化承传、品牌培育、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区域优势,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利用国家茧丝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设立了《江苏省蚕桑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与研究》、《江苏丝绸的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两个课题,组织茧丝绸行业专家对江苏省茧丝绸产业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沿金沙江走进云南省巧家县,如同走进了一个绿色的海洋。一片片绿色的桑林,带来浓浓的绿意。一条条又肥又壮的"蚕宝宝",为这里的农民吐出致富的"银丝丝",让巧家人编织着锦绣的前程。政府推动由于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巧家县光热资源丰富,是发展蚕桑产业的理想宝地。据《巧家县志》记载,巧家县蚕桑种植始于清代,产业雏形源于民国初期,但因"未得其法,故产量亦极少,渐终"。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来,我县蚕桑生产和蚕茧加工工业发展迅速,去年,全县种桑8.3平方公里,产茧75万公斤,缫白厂丝6O吨,产值超过2000万元,创综合效益150多万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25%、41%、30%和32%。 一、大力发展蚕桑生产 1.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振兴全县经济的强项来抓。蚕茧是丝绸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国家出口创汇产品的初级原料。近年来,我们抓住国家十分重视发展蚕桑生产的机遇,成立了蚕桑生产领导小组,对蚕桑生产、收购、加工实行规划协调,全县上下形成了发展蚕桑生产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地处长江中上游金沙江流域的云南省鹤庆县,拥有丰富的蚕桑资源。近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在县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鹤庆县大力推广荒山种桑养蚕,积极提高群众的种植技术,蚕桑产业成了该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1年4月,鹤庆县供销合作社组建了鹤庆县茧丝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家东桑西移政策的指引下,蚕桑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