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敏  黄蓓 《经济论坛》2010,(9):123-125
随着"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中部地区吸引外资数量越来越多,对中部区域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1995~2009年中部6个省的数据研究中部地区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为中部地区利用外资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高利用外资的层次蔡宝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有关资料表明,1993年我国利用外资占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总额的40%,吸收外资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随着外资规模的扩大,投资地区的扩大、投资领域的扩大,最先...  相似文献   

3.
刘宇 《当代经济》2008,(9):98-99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吸收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诸如投资结构、投资方式、投资行业、投资关联度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引资结构和技术引进的创新来促进中部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文中的中部地区指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黑龙江、吉林八省。  相似文献   

4.
关于扩大中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锁平  孙九胜 《经济师》2006,(5):270-270,272
文章对中部地区利用外资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规模小、数量少是中部地区利用外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中部地区扩大利用外资的潜力巨大,并根据中部地区的资源、生产要素、市场特点和工业基础状况,结合当今国际投资的新趋势提出了扩大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冯路 《当代经济》2009,(14):114-115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吸收外资的规模在武汉国中部地区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本文运用新古典增长理论模型,对武汉市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表现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经验分析,并提出相应战略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在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吸引外资,以至于造成了国家之间的剧烈竞争,并且这种竞争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同样存在。中国各个地区之间吸引外资的过度竞争将使我国整体利益受损,各个地区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本文以扩大河南省外资流入为目的,首先考察了河南省利用外资的历程和现状,然后分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地区间外资竞争的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河南省引进外资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理性地提出了河南省扩大外资流入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建辉 《经济》2006,(9):26-28
匈牙利位于中欧,人口1000万,有七个邻国,中欧地区的各交通要道和贸易通道都要经过匈牙利。因此匈牙利不仅是该地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还是中国进入扩大后的欧盟以及南欧的重要门户。匈牙利在私有化完成之后,仍在积极地吸引外资。就利用外资的情况,匈牙利驻华大使美沙洛什·山道尔(SandorMeszaros)先生接受了《经济》的专访。《经济》:匈牙利去年利用外资的情况如何?美沙洛什·山道尔:2005年匈牙利吸收了53.56亿欧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从1990年到2005年底,有3万家外资企业在匈牙利建立,共投资520亿欧元(包括利润再投资),是中东欧地区吸收外资最…  相似文献   

8.
中部六省吸引外资的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引外资是中部六省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对中部六省吸引外资影响因素进行一般分析的基础上,采用1995年~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对其吸引外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一期的人均消费支出、外商投资总额、制造业职工人数及固定资产投资对本期外资流入具有正效应,而上一期的出口额及制造业平均工资对本期外资流入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苏娜 《经济论坛》2010,(10):99-101
本文考察了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现状,分析了世界金融危机后中部地区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并对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入WTO后,从总体上看,我国利用外资应该说机遇大于挑战,我国利用外资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宏观环境将有大的改观,吸收外资政策将更趋宽松,限制明显减少,外商投资企业在经营方面将有更广泛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将明显改善,外商投资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对于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来华投资十分有利。我国吸引外资的地位提高,外商投资的信心将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