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嫁妆     
新婚之夜,已成为我妻子的她依在我怀中说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我没有太多的嫁妆”。她眼中有泪花在闪,晶莹剔透。 我知道,妻的娘家很贫困,我明白妻说这话的意思。 度过了蜜月,妻叫嚷着要做生意,开一家食店,那可是起早摸黑的事儿,我怕累着了她,坚决反对。妻却表现出少有的热情和固执,十二头牛也拉不回头,只得依她。 很快,妻在城里闹市区租了一间房屋,请了两个帮手,忙上忙下,居然很快就开业了。  相似文献   

2.
1996年11月24日晚,我下班后刚走进家门,妻就一下扑到我怀里哽咽着说,她所在那家塑料厂倒闭了,工人全部下岗!也就是说,从今天起,她将成为令人尴尬的“无业人员”。  相似文献   

3.
<正>老婆婆每次临走时,总是弯着腰,哆哆嗦嗦地竖起大拇指对我微笑,我听不到她的赞美声,可是留在心里的却是暖暖的情谊那天,我像往常一样一笔接一笔地办着业务,一位老态龙钟的老婆婆弓着背,颤抖着走向我的柜台,脸上带着极不自然的笑意。我想这位老人家应该是听不懂普通话的,便微笑着用方言询问她办理什么业务。老婆婆似乎并不明白我的意思,拿着一个塑料袋,咿咿呀呀地想表达什么。我猛然明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     
你以为我是谁早晨,妻子发现洗衣机坏了,便要求丈夫修一下。“我没时间,”丈夫答,“你以为我是谁,松下公司的修理工吗?”接着,她准备送孩子上学,可车发动不起来,她让丈夫检查一下。“去叫出租车!”丈夫喊,“我是汽车的修理先生吗?”晚上回家后.懊悔的丈夫递给妻子一束鲜花,问洗衣机和汽车修好没有。妻子说隔壁的单身汉已经把它们修好了。“费用是多少?”她丈夫想知道。“没花什么钱——他只请我为他烤个蛋糕或陪他出去一次。”“你准备怎么做?”妻子回答道:“你以为我是谁,家庭烹调公司的厨师?”  相似文献   

5.
带着一身腥味,跨过奔流不息的黄河,穿越一望无际的原野。我休假从部队回到自已的家。 梦呓中的思念,列车上的暇想,更奢望着把妻子、儿子堵在被窝里的喜狂。无奈妻子已整装待发;无奈孩子已在哭闹、追赶;无奈相见时妻子的焉然一笑:“对不起,我要接款去。”无奈的我朝她苦笑一下,“嗯”  相似文献   

6.
我和妻子关系紧张有四年之久了。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结识了《农村财务会计》 ,是她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记得我和妻子在一起任教时 ,由于职业、性格、志趣比较接近 ,使我们生活到了一起 ,并且小日子过得还挺舒心。可不知什么时候 ,我学会了抽烟和打麻将 ,特别是打麻将常常通宵达旦。由于我的恶习难改 ,妻子劝导和哭闹自然也不管用。她就套用我们四川方言大师李伯清的“假打”来以毒攻毒 ,没想到 ,不但没能改变我 ,她却也迷恋上了打麻将 ,抽高级香烟 ,结果导致家庭经济紧张 ,家人关系恶化。虽然我们两人每月工资有700多元 ,却也接不上扣…  相似文献   

7.
张红艳今年30岁,1995年嫁到天津武清区豆张庄。平常在地里干活,爱说爱笑,是人见人夸的能干媳妇。可自从逛了一趟北京城回来后,人整个儿就变了,看什么都不顺眼,家里人看她也不顺眼。村里人都纷纷猜测她可能是去了一趟城里就再也不想在家务农了。其实张红艳不是想出去打工,也不是不爱干农活,而是北京之行有一个新发现把她搅得心神不宁。在北京她看到有人按每平米20多元钱的价格买草皮来搞绿化。  相似文献   

8.
特殊的奖品     
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过后,我被老师和同学们评为“三好学生”。 寒假前的一天下午,学校举行了发奖会,我得到一张奖状和一个塑料皮日记本。放学回家后,我把奖状和日记本拿给父亲看,父亲接过来,一边连连点着头,一边说:“好,这次你当上了‘三好生’,我要好好奖励你”。我一听你父亲要奖励我,马上想起了前些日子奶奶生病住院,家里借了不少钱,在乡供销社当会计的父亲肩上担子已经很重了。于是,我喃喃地对父亲说:“爸,我什么都不想要。”说完就低下了头,不再言语。父亲拍了拍我的肩膀,什么也没说,就径直走进了里屋。一会儿,父亲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锦盒。我一看便  相似文献   

9.
从前,有一户人家,夫妻两个人生活。一天早上,丈夫出门干活去了,老婆到街上去买肉,付钱时才发现忘了带钱,只好对卖肉的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肉我先拿回去,等会儿送钱来。”她把肉拿到家后,洗来洗去,水面浮起了一层油,她就用这一锅水煮饭吃,那块肉仍旧退给了卖主。中午,丈夫回来吃饭时觉得奇怪:“今天的饭怎么这么香?你放了什么东西?”丈夫话音刚落,老婆就眉飞色舞地把买肉的事讲了出来。谁知她丈夫听到一半,抓住老婆的头发举拳就打,嘴里还骂个不停:“亏你这傻婆娘还讲得出口,你怎么不把肥肉拿到水缸里去洗呢?假若放到水缸里去洗,不就有好…  相似文献   

10.
我的新朋友──《农村财务会计》我是在一个不经意的下午偶然碰到她的。那天,我刚下班回家,放下公文包,发现案头上放着一本还散发着油墨香的“小刊物”—一1996年第5期《农村财务会计》。原来这是我那新任村委会出纳员的妻子订的。我随手拿起来翻了翻,立即就被里...  相似文献   

11.
青年天地     
说也怪,自我参加县农行与县广播电视局联办的通讯报道学习班后,就染上了爬格子、抄小段的“职业病”。有时还真大有点不练笔写文章,心里就好难受的滋味。 我家居农村,妻子是个淳朴地道的“半文盲”型农民。我撰写文章,她认为是瞎费劲,穷折腾。今年五月份,三夏大忙,抢收抢种。我白天忙于干农活,夜晚还要“拉战车”、忙呼赶写一篇新闻稿件。写着想着,想着写着,匠心造化了一通。时针已不觉从11点跳到了零晨2点,妻子醒醒睡睡,已催促我四遍了:也不看看啥时间了,还不休息!明天还要干农活呢!怨气伴着体贴。我支吾着,又边想边写着,妻子见我无动于衷,就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一户人家,夫妻两个人生活.一天早上,丈夫出门干活去了,老婆到街上去买肉,付钱时才发现忘了带钱,只好对卖肉的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肉我先拿回去,等会儿送钱来."她把肉拿到家后,洗来洗去,水面浮起了一层油,她就用这一锅水煮饭吃,那块肉仍旧退给了卖主.  相似文献   

13.
在家乡杭州的时候,有朋友曾问我最喜欢杭州的哪个公园,我说是植物园。她很是惊讶,说植物园有什么好看的!我也不知为什么,就喜欢逛植物园。每次到植物园,就有一种特别清静的感觉。在北京工作已经4年多了,平时很少出去逛公园。这次下了决心,趁着周末要去北京的植物园一游。  相似文献   

14.
吴炜 《浙江林业》2004,(7):43-43
妻一直都很想拥有一只画眉。终于有一天,她兴致勃勃地手提一只用黑布蒙着的鸟笼回到家里,掀开黑布并把鸟笼挂在屋檐下。但见笼中一只画眉上下翻跳,总是闲不住,当人一靠近笼下,它便不顾一切地一个劲儿往外冲,我和妻赶快走开,妻说:“它怕生的,只要我们小心饲养一段时间。就会安定下来。”  相似文献   

15.
父亲进城     
刚刚买了新房,回家常常感觉空荡荡的,便决定把父亲从乡下接来住(母亲很早去世)。一来可帮着照顾一下家,二来我也可以对父亲尽尽孝道。那天我去车站接父亲,让父亲坐出租车回家,当他听说一公里一元钱时,说那贵得不得了,还不如走,要么坐公共汽车。我说算了,为了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嘱咐     
永远的嘱咐四川靳能东再也不会见到她那佝偻的身影,再也不可能听到她那低声的嘱咐了。我心中这样遗憾着,可眼光却不由自主地伸出窗外。刚来到这个信用社,就听同事讲:我们这儿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个老疯子,来给我们上『政治课』,随时随地敲警钟。他一边这样地说着,一...  相似文献   

17.
刚结婚时,我干家务是比较主动的,下班进门三件事:扫把、拖把加做饭.一为讨好妻,证明我勤快;二是感到新鲜,跟单身生活有天壤之别.时间一长才觉得,原来"成家立业",90%是为了搞家庭卫生!妻似乎有洁癖,要求天天一小扫,仨月一大干,逢年过节还要进行一次"爱家卫生运动".但每天重复做同样的事情,难免心里要烦.两年后我慢慢学会了"拖",今天的事推到明天,或干活图快"质量"下降,干活要妻子提醒,且常被妻责令"返工".特别是有了孩子后,她以照顾孩子为理由,家务事基本上落在了我肩上.于是,我们也有了通常家庭都有的"毛病",常为这事该谁负责,家务事谁干多干少产生了意见.好在我脾气温顺,虽说有点懒,但绝对"骂不还口",矛盾才没有"升级".  相似文献   

18.
“有房,但不是家;缺钱,但不缺德;……”她,伴着我的征婚广告词,走进了我的那间房。于是,我便成了家。不久,我的那间“公房”拆了,于是,我们租房。其间,妻跟我吃苦受累,倒也无怨、无悔,只是抱怨当初对家的概念认识模糊。只认为男女结合,便是家。为这,妻说跟我结婚到现在,还不像个家。我心里很苦。终于,我们分配了房子。妻长吁一口气,倒像刚成家的样子。我真想把妻揽在怀里告诉她:家,不是房子。我没直截了当,便指着我对面一幢高层住宅楼,两套不同层次,而且不亮灯光的套房,悄声问妻:“那两套都是精心装饰、豪华的套房…  相似文献   

19.
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在党组织的教导和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的鼓舞下,1958年春播开始我就下决心要苦干一场,向于爱花学习(她是我们场里的劳动模范,到过北京)争取上北京见毛主席。当遇到了困难,我就想起了英雄黄继光。在实际工作中我忘了疲劳,战胜了病痛,克服了困难。全年出勤率是100%。在工作中也超额完成了40%到290%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女儿出生于1985年,如今已做妈妈了,但在我和妻子心目中一直觉得幼年时亏欠她太重。不光是八个月就毅然给她断了奶,还因为她刚满八个月时,我和妻子因同时外出学习,家中无亲人照管,只好把年幼的她寄养到一位远房亲戚家。送女儿去亲戚家的那天,是6月初的一天下午,当时她还不会说话,不会踏步,坐着一辆自制木轮小车,似懂非懂地一会儿侧身看看我,一会儿抬眼望望满含泪水的妈妈。木轮子在小镇街道上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叽咕叽咕不停地尖叫着,那声音不仅剌耳,更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