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现行浦东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成熟的,但是在城市化的快速过程中,农保系统的总盘子不断缩小,农保收支的平衡受到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速度影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为确保农民的利益,促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统一,要多方支持农保,加大政府的扶持.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1992年开展实施的(以下称老农保),它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探索,虽然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但其制度明显滞后,已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与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表明,党和政府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明确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性质及发展方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原来存在老农保是相对而言的,认清了老农保的特点才能有地放矢的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顺利开展的直接原因在于农保制度供给不力,如相关制度未能及时修订等。当前,由于农民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在制度供给上也应针对不同农民实行分类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民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4.
在老龄化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牡丹江市农民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目前,牡丹江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采用的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结合个人账户,并与其他形式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互配合的模式。这一模式在运行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农保基金缺乏保值增值能力、集体补助缺失、政府补贴过低、与其他养老保险缺乏有效衔接等。牡丹江市应增强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增加筹资渠道,落实集体补助,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加强"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的衔接,以完善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萌 《商》2013,(17):223-223
旧的农保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间仍存留着给付待遇、覆盖范围、筹资方式等区别。新农保更佳地处理了一定量的养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养老保险福利经济学效益,探讨实施新行农存养老保险制度前后,社会的福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探讨需求弹性对于政府补贴成本与消费者刺余所产生的影响,换而言之,即社会总福利收到农民对于养老保险需求的影响,所以我们运用了弹性指标。从而从深层次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学效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农村家庭的空巢化和小型化,使得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挑战;而城市化的加快使得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土地养老的功能也被削弱;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县区没有开展过老农保,即便开展过的也已经停顿.因此,为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迫切需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文章以河南省内黄县为例,分析了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五保""低保"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等群体的社保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妥善解决新农保制度与其它社保制度衔接的具体方案,以期为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黑龙江试点已取得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完善黑龙江农村社保制度,政府应切实履行责任,科学制定政府补贴标准、集体补助范围,理顺农保管理体制,大力提高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建设及其管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持续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本文基于对浙江省43个县市基层农保机构及其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从机构建设方面看,大多数县市没有设置专门机构、农保工作人员数量总体较少、多数县市没有配备专职人员、不少机构存在经费不足和资金来源不稳定等问题;从机构管理方面看,多数基层机构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与目标、责任落实不够、缺乏明确的业务考核与奖励政策、上级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大、缺乏农保方案的改进计划与打算、对农保工作开展信心不足等问题,严重的影响着农保工作的开展。本文研究认为,农保要获得全面的发展,必须重视基层农保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机构建设和农保制度建设必须同步进行,才能确保农保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国家《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全国性新型农保试点将适时启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1986年开始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覆盖面较窄,保障水平较低,还缺乏总体的制度安排,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养老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对"老农保"制度的完善,在坚持个人账户的同时,引入财政直接补贴的基础养老金制度,有效地增强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效果,实现了财富从年轻一代向年老一代转移,并且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借鉴发达国家在农村养老保险中的得失利弊,我国建立农村养老模式,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要广,使这种公共产品为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以体现公平;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搞"一刀切",使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走向成熟;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类型的农民、和不同经济状况的地区,设计不同的种类、不同保障办法和不同的发展方式,建立起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强调政府的责任,包括财政支持、政策制定、法律法规建设的责任,以确保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得以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煤炭基地在发展迅速的同时,如何走出一条适合煤炭基地发展的养老保险之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黑龙江省煤炭基地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基本养老金倒挂现象,养老保险基金空账运营,养老保险覆盖面低等问题。完善黑龙江省煤炭基地养老保险制度,应积极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和征缴工作,建立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的机制,发展企业年金制度,规范管理社保基金,促进覆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民工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参保率低、待遇低、退保率高的问题突出。其原因是农民工对养老保险认识不足,收入低难以承受保险费,工作流动性特点导致农民工参保、续保、转移困难。统筹优化我国现行农民工"进城"、"返乡"、"综合"三种养老保险模式,政府应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从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增强公平性、适应滚动性及保证可持续性入手,加快出台有关强制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农民工保险制度;完善执法监督、司法救助和财政激励机制;加快制定财政扶持政策,从而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践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豹  卫新 《商业研究》2006,(7):52-55
国外许多国家都建立起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我国也在研究和探讨这一制度的建设。借鉴当前国外三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模式,通过对其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特征环境的分析,作为借鉴来建立我国转型时期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有两种观点,有支持家庭养老的,也有支持社会化养老的。通过比较研究,两种观点之间既有共识又有分歧;有分歧是因为逻辑路径不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过数次改革仍然低效是因为缺少公共资源。尝试给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否建立并保持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需求动机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态度、财政能力、农民的意愿、制度设计的合理性等多方面条件。结合北京市大兴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对上述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农村全面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从防范老年贫困风险的角度出发,对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群提供最低收入保障,尽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目前大多数农业地区比较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农保制度的试点和逐步推行,理论界和政策研究者对其密切关注,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从政府责任、模式选择、筹资模式、基金管理等方面,分析了这些研究成果,并指出现行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促进此项研究的深入开展,推进新农保制度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已经不能适应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从农村养老保险、社会救济、医疗保障等方面入手,坚持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低标准、范围广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发达地区为先导,逐步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建立起多元化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农村医疗保障覆盖比例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由于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而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以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为例进行经济可行性测算,结果表明各民族地区是否能顺利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取决于投保人自身的缴费能力和当地政府的政策取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可知,加强和完善中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需要树立长期持续发展的理念,明确社保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责任与主导作用,坚持物质补偿与发展扶持并举,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动力,因地制宜地设计差异性社保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