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进高校或科研院所,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是新形势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高新区引进高校或科研机构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新区引进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两种方式,并提出了推进园区科研力量发展的四项举措.  相似文献   

2.
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党中央、国务院于90年代初先后决定建立了5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20多年来,长沙国家高新区始终高举创新旗帜,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积极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下称高新区),经过16年励精图治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力量,并正在成为我国产业经济领域知识最密集的高地。在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我国高新区将迎来以信息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体制状况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以下简称高新区 )从建设初期即根据自身的性质任务、功能特征、所处环境 ,积极探索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 ,按照市场规则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进行运作和管理 ,通过10年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各高新区已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我国的高新区大部分都是采取由相对独立精干的政府机构或准政府机构进行管理 ,一个 (或几个 )大企业集团组织开发建设 ,两者紧密耦合的体制 ,从形式看 ,大体上属于新加坡模式。现行管理模式采取两…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晨,各国都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都把目标瞄向了高新技术领域,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从而更为广泛且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潮中,把握入世契机,大力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结合入世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的影响,寻求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措施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后,呈现出东、中、西的梯次结构。不同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其进一步发展的路径也是不同的。本文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与欠发达地区(主要是中部地区)的现有基础,认为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选择政府主导的区域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高新技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将转移到知识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上来,并最终归结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速度、效益、规模、质量等因素将客观而公正地体现出国家或地区间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也将决定谁能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因此,世界各国、各地区政府都相继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即把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和长期的发展战略.我国也较早地预见了这一国际经济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咯,取得了初步  相似文献   

8.
作为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形成发展的特定区域,高新区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而产业集群的发展是高新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比较了东西部地区高新区发展差距的基础上,揭示了西部高新区产业集群的脆弱性,分析了在政府主导下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西部高新区产业集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以产业集群为导向促进高新区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产业集群及其特有的竞争优势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在新经济日渐兴起的今天,产业集群更是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明显特征.从产业集群的视角来审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和不足,针对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机制缺失的现实问题,寻求解决的对策与方略,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陈永芳 《现代商业》2007,1(7X):102-103
随着经济腾飞和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日益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经济贸易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每个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产业。在这样一个国际经济大环境下,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近几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相比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存在诸多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因此,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势在必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认清高新技术产业及其营销的特点,探索适合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特色的营销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