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全国养老金缺口将高达18.3万亿元”,这是最新发布的《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中的研究报告,报告还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难题,国际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实行推迟退休年龄以减轻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压力。就我国老龄化形势而言,这一举措无疑是顺应时代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并深入了解延迟退休年龄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实行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其次就其对青年就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罗丹 《时代金融》2012,(15):275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延续于20世纪50年代的退休制度设计,严重不适宜我国目前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以及社会养老保险压力过重等情况。对此,社会广泛关注我国退休政策改革,特别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本文就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有必要延迟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4.
在老龄化高峰加速到来,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等背景下,近年来,"延迟退休"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争论。本文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并不能完全弥补养老金缺口。本文提出可以采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大对社保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等措施有效弥补养老金缺口。  相似文献   

5.
罗丹 《云南金融》2012,(5X):275-275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延续于20世纪50年代的退休制度设计,严重不适宜我国目前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以及社会养老保险压力过重等情况。对此,社会广泛关注我国退休政策改革,特别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本文就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有必要延迟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6.
耿志祥  孙祁祥 《金融研究》2020,479(5):77-94
本文通过构建内生生育率的OLG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延迟退休年龄对生育率、养老金替代率及其个人养老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延迟退休年龄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水平,但提高幅度非常有限。(2)生育率的提高会增加未来劳动力供给,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而延迟退休年龄延长了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也会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但同时,延迟退休年龄将使得预防性储蓄下降,资本积累降低,工资收入下降,养老金收入降低。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当资本产出弹性大于或等于0.5时,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得养老金收入降低;当资本产出弹性小于0.5时,在平均预期寿命较大或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较高的情形下,养老金收入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增加,反之,其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降低。进一步地,将模型拓展到包含人力资本的情形,延迟退休年龄仍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与养老金替代率。  相似文献   

7.
“你是否赞成延迟退休年龄?”这个话题最近成为各大网站投票率最高的话题之一。事情的缘由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的一次表态。7月10日,吴玉韶对媒体表示,目前人社部和老龄办对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正在研究。而此前人社部社会保障所所长何平曾提出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延迟退休对青年就业的挤出效应和产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再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两类效应的大小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挤出和产出效应同时存在,挤出效应更多是短期效应,长期来看产出效应可以通过提高适龄劳动人口、降低养老金缴费率和抚养比等渠道弥补挤出效应对青年人就业率的冲击。根据上述结果对退休方案的节奏和时机进行了测算,发现每年延迟半岁的退休政策可以最大化地降低短期内挤出效应对青年人就业的不利影响,同时产出和挤出效应的时间轴效应表明最优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出时机是在2020年之前。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及节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退休年龄基本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存在着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提前退休较为严重等问题。从降低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应对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等各种现实情况考虑,实施延迟退休具有必要性。但是,在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上要通过弹性制度、自愿选择等方式,降低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调研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消息一出,可谓一矢惊鸿,叱责、质问与怀疑之声不绝于耳,加之众多媒体与专家间杂其中,几乎掩盖了此政策后或许良苦与善意的用心。其实,在此次"延迟退休年龄"的大讨论中,我们似乎过于纠结在人口老龄化、人均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阶段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劳动力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养老保险金缺口不断扩大,失业率不断上升,在此压力下延迟退休重新提上议题。本文将对延迟退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万 《保险研究》2020,(3):105-127
鉴于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支有多重影响,本文假定2025年起以"每4年延迟1年"节奏,逐步将男(女)养老金正常领取年龄(NRA)从60(55)岁提高至2049年的65(60)岁,利用中国未来分年龄人口数的完整估计数据,估算了延迟退休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影响的净效应。估算结果显示,延迟退休为2050年争取到了近25%的制度赡养比下降空间,养老压力高峰期大大推迟。无论延迟与否,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规模都很大,但延迟退休对抑制缺口扩大仍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短中期,每年的收支缺口会因此减少40%~70%,但2050年后的远期效果明显减弱。建议尽早实施渐次延迟退休,减少工作退休的强制性,尊重国情允许男女差龄退休;加强养老金财政补贴长期规划,减轻远期财政兜底压力;加强养老金缴费与受益的精算联系,大力提高基金投资效率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现行"统账结合"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以精算平衡模型分析的研究方法来考察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现行模式下的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并以延迟退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养老金水平精算平衡来寻找相应的对策。本文结合人口统计数据模型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影响,基于人口抽样调查专项数据和生命表数据来测算人口负担比的变化、未来生存概率的变化和账户盈余的变化。最后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姝 《财政科学》2023,(5):72-87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本文以上海市职工医保为例,建立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精算模型,分析八套延迟退休方案对上海市职工医保基金财务运行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仍实行现行退休政策,统筹基金将分别于2024年和2034年开始出现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如果实施先延迟女性、后延迟男性退休年龄的方案,当延退速度为每年延迟2个月、3个月、4个月和6个月时,统筹基金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不变,2050年累计赤字规模逐渐减小。如果实施同时延迟男、女性退休年龄的方案,四种延退速度方案下均可延后统筹基金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2050年累计赤字规模进一步缩小。如果将退休职工纳入医保缴纳人群,能够进一步改善基金情况。可见,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海市职工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据此,本文提出尽快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及其他提高医保基金可持续性的政策、辅以配套措施助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实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取向在学界引起了广泛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延迟退休年龄是否会造成"就业挤出"效应及挤出效应的大小、延迟退休年龄是否会改善养老金财务状况。梳理争议各方所得结论的逻辑起点、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乃至学科视角将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共识基础和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退休年龄是我国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中的一项关键参数,在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退休年龄进行延迟已经成 为了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在本文中,将就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金资金平衡的影响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成洋 《中国外资》2013,(24):139-139,141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世界卫生日每年一度,2012年将主题锁定“老龄化健康”。专家指出,中国预计将在2026年至2027年进入“老龄社会”,老龄人数将占世界首位。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人社部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建议。延迟领取养老金似乎势在必行,然而反对的声音随之而起。本文通过对陕西省5个城镇280份城镇居民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城镇居民对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意愿及其影响,并提出了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社部已明确表示延迟退休年龄已成为必然趋势并将适时出台相应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应积极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20.
人社部已明确表示延迟退休年龄已成为必然趋势并将适时出台相应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应积极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