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约10个有条件、有基础且规模适当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并且明确了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做出的重大改革部署,也是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绿色循环发展的有力抓手。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更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如何深入理解这一理念的科学内涵,如何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如何真正实现无废城市等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刊特邀知名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无废(zero waste)理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到政治家的广泛欢迎.21世纪以来,欧盟、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制定了零废弃战略.欧盟的"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日本的构建循环型社会,均是以整合经济体系中的资源流与废物流,减少原材料使用和废物产生、降低环境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随着中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发布,亟待分析"无废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制订综合固体废物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无废城市"的建设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管理理念,是一种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这就要求在城市固体废物治理中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全过程综合管理体制. 一、全过程综合管理是关键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各类固体废物的增长迅速.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由2000年的1.18亿吨增加到2017年的2.15亿吨,增长了82%,年均增长3.5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由2000年的8.16亿吨增加到33.11亿吨,增长了3.06倍,年均增长9.79%.近些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也在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略高于50%提高到97.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45.9%提高到60.2%.尽管如此,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57.22%依靠填埋、40.24%被焚烧、40%左右工业固体废物堆存于自然环境中,环境污染的危害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张旭 《民营科技》2014,(12):162-162
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人们逐渐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建筑领域的暖通设施设计不但要满足居住的需求,同时也要有环保节能的意识,新理念下的暖通设计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必要手段。对暖通设计的新理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罗玺 《河北企业》2023,(1):53-55
“无废城市”作为一种新形态的城市管理理念,由保罗·帕尔默(Paul Palmer)于1973年首次在化学物质中进行资源回收中提出,并第一次使用了“零废弃”的理念。“无废城市”理论包含着关于循环利用、绿色回收、高效监管等理念,与习近平整体环境观以及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部分观点不谋而合,同时对先行的环境监管中的监管模式、治理体制、问责机制等体系化建设有着重要启迪作用。因此,从“无废城市”理论的视野下,探讨我国环境监管的创新发展和未来展望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城镇化已走完一半历程,正进入新一轮发展期。今后15年是完成城镇化的关键期,2025年城镇化率可能达到65%。在新时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应秉承"多元、集约、渐进、和谐与可持续"的新理念,实现"由量的扩展到质的提升"转型。为此,应尽快落实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内的行政单元采取差异性考核标准,促进大都市群发展和合理的城镇体系建设,加快城市经济绿色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要高度重视经济成果共享、发展机会均等、人文素质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已经进入以城市为主的时代。城市化和城市自身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格局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过程。可以说,未来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特征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发展的特征和状况。影响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因素一国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如地理和气候状况,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发展水平等,会影响其城市化和城市  相似文献   

8.
网络化大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新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组织定义为网络化大都市,并阐述了网络化大都市发展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在空间组织上,网络化大都市发展模式摒弃传统的单中心聚焦的发展模式,倡导城市空间的多中心化发展,强调构建面向区域的开放的多中心区域城市空间格局。在功能整合上,网络化大都市发展模式强调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城市网络的形成,从根本上将实体空间上的多中心区域城市变为真正意义的网络化大都市。在区域治理上,网络化大都市发展模式强调通过对话、协调与合作实现权利平衡和利益分配,通过网络化管治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9.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采用"城市修补"的渐进式有机更新,解决城市病,此时重提对被视作"城市痼疾"的城中村进行有机更新,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城中村的更新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在实践中普遍存在战略终极化、空间资本化及合作博弈化的共同缺陷,导致城中村的更新陷入一种高成本低效益的困境。基于"城市针灸"并结合"城市修补"等相关理论和既有研究并借鉴相关案例,针对城中村更新的共同缺陷,形成一套渐进式、低成本的"针灸式"治疗方案,为解决城中村的更新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迅速崛起具有超越历史及其传统大国兴衰规律的内涵和意义。本文从中国的崛起出发,探讨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思维和新理念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无刺枸骨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迅速,容易管理,能吸附烟尘等。而且适应性强,容易栽培,果实鲜红,果期时间长,四季常绿,适宜花园、小区、道路、游园等点缀栽培。  相似文献   

12.
公私合作伙伴:城市治理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被现代城市治理模式所替代,而全面构筑公私伙伴关系,又成为城市治理的新模式.本文重点对城市公私合作伙伴治理进行了理论和案例分析,并简要提出了构筑我国城市公私合作伙伴治理体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普遍开展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现阶段的城市设计存在城市特色综合性研究不强、设计方案向管理实施的转化途径不足、工作流程及框架不完善等问题。引入行动规划理念的城市设计具有综合的规划内容、明确的行动计划、务实的规划理念等特点,有利于解决传统城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西安市北顺城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建立明确发展基础—确立目标定位—建构行动策略—确定行动内容—明确保障体系的行动规划方案,探讨了基于行动规划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他们不再是迁徙的“候鸟”,他们携妻拖子,使尽浑身解数,渴望能在城市寻一片遮风避雨屋檐。他们是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一个典型群体。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了与父辈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举家”外出务工,基本脱离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对土地依赖性降低,“移民化”倾向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从BIM到CIM——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园园 《价值工程》2019,38(35):30-31
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创新环境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各种信息化技术的涌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契机。城市建设应抓住"一带一路"计划带来的机遇,依托BIM等信息化技术,构建城市专属CIM模型,不断整合资源,找准定位,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新路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论述城市林业概念、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城市的自然、社会、经济及林业等生态环境理想模式,提出了建设城市生态林业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微店是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它的出现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也给顾客带来了全新的购物方式。微店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对微店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微店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和引导用户进行理性购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近年来高校新校区建设再掀高潮.较多高校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同城新建或异地新建校区,跨区域、跨省市办学新模式是其显著特点.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出资修建新校区的模式,给高校校区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高校新校区建设与运营的新模式也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主动思考如何适应新校区建设新模式的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高校财务在新校区建设和运营中的参谋助手作用,为高校新校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蕴含着时尚、优雅、活力、自由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的芭蕾雨,是未来城市生活的新舞台,又是未来城市新生活的引领者"芭蕾雨"——奥特莱斯(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奥特莱斯(中国))创建的以芭蕾雨·奥特莱斯广场引领的城市时尚新中心,可以说是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一次重大模式创新,开创了地产与产业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端商业地产运营新模式。万文英,这位创新型商业模式的执掌者,是京城商  相似文献   

20.
涂倩筠 《企业导报》2012,(15):181-182
本文主要从厦门开展的调解新模式——无讼社区出发,探讨该创新制度的闪光点及不足之处,并基于此提出完善意见与建议,期望无讼社区能够更加完善,能在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的实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