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鹏 《民营科技》2013,(11):18-18
煤巷复合项板变形破坏现象日益增多,给煤矿生产带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煤巷复合顶板变形破坏引发的围岩控制问题,主见总结了复合顶板变形破坏形式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复合顶板的力学稳定性,概括了支护方法,为同类巷道支护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张松朝 《价值工程》2014,(8):312-313
针对平煤四矿己15-23110机巷高应力复合顶板支护困难问题,采用根据悬吊和组合梁理论设计的高强预应力可变形让压锚杆和均压鸟窝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并进行了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和锚杆拉拔试验。结果表明,该支护方式有效控制了高应力、复合顶板下巷道变形,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四台矿8#、11#、12#层上部煤层资源的枯竭,逐渐向下部开采。本文针对下部煤层复合顶板巷道埋深大,围岩呈现软岩层变形特征,压力大顶板破碎,采取滑移式前探,现场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深井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及支护技术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得出了围岩流变特性;围岩控制的途径;在不同支护条件下围岩变形特征以及深井回采巷道锚梁网索支护的优越性"煤矿回采巷道变形会严重影响煤矿的正常开采工作,甚至会威胁到煤矿员工的生命安全,回采巷道服务时间较短,一般在0.5~1.5a。巷道主要受回采工作面的动压影响和相邻工作面顶板压力两方面的影响,这两方面影响使得巷道围岩变形,维修困难。  相似文献   

5.
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再单纯强调锚杆的强度,综合强化锚杆支护的承载特性是锚杆支护的发展方向。通过工业性应用实践和实验室实验,说明高强预应力强化支护技术在煤矿大断面厚层复合顶板巷道中支护是实用的。数据和结论表明,高强预应力强化支护充分调动围岩自身的稳定性,促成巷道顶板形成了稳定的承载梁结构,减缓两帮围岩的应力集中程度和岩体破坏现象,有效控制了顶板下沉,限制了厚层复合顶板中软弱夹层的破坏,特别在煤岩交界面上的离层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了深井大断面厚层复合顶板巷道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事故在井下经常会出现,主要有突水、瓦斯、顶板、粉尘等事故,然而,这些事故中最为经常发生的是顶板事故,占到整个煤矿事故的百分之六七十左右,这类事故已经引起了煤矿企业的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巷道围岩的变形和破坏是阻碍煤矿生产发展,降低煤矿效益的关键因素,所以,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防止巷道围岩破坏,本文引入了一种新的方法——预注浆加固,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方法。本文主要借助于flac数值模拟软件对注浆预加固控制围岩变形进行了仿真模拟,并且得出了相关的结果,为进行选择和设计注浆预加固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6,(8):75-78
石沟驿煤矿010607工作面回顺在回采过程中,由于受采空区侧向应力以及采空区水对巷道围岩的影响,巷道围岩出现了整体变形,表现为顶板下沉、两帮整体变形以通过对巷道破坏原因进行分析,在010610回顺掘进时提出了从巷道的初次支护、表面封闭、隔离采空区水以及泥岩改性等方面对加固方案进行探讨,以保证巷道在回采时能够保证围岩的稳定及严重的底鼓,在回采时巷道需要频繁返修,严重影响了矿上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8.
某煤矿23234工作面,采空区大部分已稳定,上覆采动影响导致8槽顶板破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造成巷道围岩变形持续变化和增加,为保证支护安全的前提下,兼顾巷道的快速掘进,通过相应的理论分析和计算,采用高强度锚杆支护系统,使巷道围岩保持稳定,满足了正常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随着我国矿井综采机械化推广应用,大断面煤巷(切眼)尤其是软岩顶板巷道,由于其跨度大和顶板松软破碎的特点,巷道支护比较困难,本文针对大断面切眼泥岩顶板难于控制的技术难题,确定了锚带网索+单体棚复合支护参数,有效解决了泥岩顶板下大断面切眼的围岩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某矿工作面机巷属于大倾角薄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具有非对称性。在对机巷围岩赋存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顶板、高帮侧、顶底四角等薄弱部位的支护,用锚带网索联合支护形成一个整体的承载结构。实践证明,联合支护改变了岩层的受力状态,提高了岩层的自身承载能力和巷道支护的可靠性,为类似条件下回采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