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津冀一体化离不开产业的协同发展,创新要素的流动在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当前其他城市对中关村科技资源的导流、创新创业要素欠缺影响产业转移、信息技术弱化区位对科技产业限制等新形势,本文从京津冀项目落地的筛选机制、京津冀产业的转移机制、京津冀创新要素的协同机制三个方面对中关村参与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规模增长快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且表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式发展特征。京津冀装备制造业R&D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河北省处于科技创新链条的最低端。与产业梯度转移与承接相匹配的协同创新模式包括产业链整合模式、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和产业联盟合作模式开展协同创新活动。河北省应该从交易成本、公共服务、市场建设和协作体制4个方面提升京津冀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北省律师事业发展迅速,在律师人员素质、律所管理创新、律师执业能力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业向河北转移,河北省内经济发展呈现崭新景象。与此同时,带来的是更多企业与民众对法律的需要。如何将河北省的律师队伍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督、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助力成为重要议题,河北省律师队伍的地位与作用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动力源泉。但仍存在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治理横向协同不足、产业体系协同发展存在短板、产业数字化非均衡发展等问题。未来,京津冀地区应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制度引领、技术创新支撑的京津冀数字治理协同新局面,构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高效合作机制,深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的协同。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京津冀区域发展体系的不断改革,对于京津冀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为推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提升对协同应急管理工作的认知,有效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境。京津冀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也是实现各个区域之间合作发展、协调进步的必然方式,这样也能推动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京津冀区域协同管理和发展的作用和优势。基于此,文章结合京津冀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问题,分析加强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意义,最后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管理的作用和优势,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水平,不断推动相关工作的合理开展。  相似文献   

6.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能全力吸纳和集聚高端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对于打造全球化、区域化的地方创新生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京津冀三地政府在助推雄安新区产业聚集过程中应该摒弃零和博弈思想实现正和博弈,构建京津冀政策协同机制,实现雄安新区产业园区带动作用。本项目结合京津冀内在协同机理,分别从京津冀三地政策协同的外部保证条件、京津冀三地政策协同的具体实施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了京津冀在助推雄安新区产业聚集过程中的政策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7.
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其对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以及打造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京津冀物流产业角度出发,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进行研究分析,以立足河北,服务京津冀区域为根本任务,选举京津冀三地军队院校、地方物流企业、地方普通高校为调研对象,开展走访调研、信息采集工作,从而获取第一手资料,整理归纳形成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8.
雄安新区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成立雄安新区之前,政府对它们的支持力度不均衡。京津冀融合发展遇到瓶颈,缺乏新力量的带动。促进京津冀区域融合发展将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京津冀应以雄安新区的建设为契机,促成三地融合发展新的增长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从而带动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打造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创新,应从校企合作的本质——育人出发,以"互利共赢"为宗旨,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推进,校企双方将成长为利益共同体,校企合作育人方有持续创新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目前,京津冀产业转移已取得较大进展,顶层规划设计趋于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移模式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转移还存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错位、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不明显、区际产业分工水平不够高、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密、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重点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打造跨区域新兴产业链集群、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构建有利于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