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世界》2008,(2):47-48
针对当前外经贸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广东省决定将从六大方面人手,加快广东外经贸转型升级。一是加快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二是加快从以低端为主体向以中高端为主体转型。将从每一个产品、每一个产业做起,提高广东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获利的比重,延长该省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链条。三是加快从传统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将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
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发展的新阶段,它为我国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加工贸易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但也存在种种制约其进一步升级的因素。本文以产品内分工为视角,尝试分析中国加工贸易实现产品、价值链、企业、产业和区域全面升级的机制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OEM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奚红妹 《上海企业》2005,(12):65-67
OEM是全球化环境下国际分工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当前国际分工格局下,传统的国际间产业转移正相应地演进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化配置。跨国公司将一个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按照成本最低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而自己越来越专注于技术开发、品牌经营和营销网络的建设,将制造活动尽可能以OEM方式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分工的边界正从产业层次转换为价值链层次,一国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演进为理论视角,从分工网络的角度重新思考产业集群演进的分工实质。通过引入地理集聚度、产业关联度、根植性系数及创新能力指数等指标项,作为绍兴纺织、乐清电器、鄞州服装三个典型产业集群的实证定量数据的分析指标,研究不同集群的演进机制与优势来源,同时在实证分析中提出不同的网络治理模型,并将网络治理作为浙江产业集群素质升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贾文文  周升起 《价值工程》2011,30(4):129-131
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深化拓展,产品内贸易也逐渐取代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模式,中国也不例外。那么产品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是否产生影响?本文尝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产品内贸易表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和出口结构逐渐优化的特征,而且产品内贸易的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即产品内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因此,积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并优化产品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6.
在阐明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依据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差异将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分为低级生产型企业、高级生产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四种类型。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后,两种生产型企业升级的本质特征是扩大所在生产环节的增值空间(低级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升级策略是降低生产成本,高级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的策略是提高产品市场售价),实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横向扩张式升级;创新型企业升级的本质特征是从低增值向高增值的生产环节转移,实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纵向渗透式升级;知识型企业升级的本质特征是从低增值空间的价值链向高增值空间的价值链转换,实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阶梯跃迁式升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选取2002-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国际分工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强化其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重视城市化建设都有利于其服务贸易发展;而过度依赖商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会阻碍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吸引国外投资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同时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加大对国民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张立帅  李锋 《价值工程》2008,27(3):44-47
目前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球价值链概念、类型、治理和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等方面。而在此基础上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影响、在全球价值链之下发展中国家升级产业的动力机制、以及产业集群升级的途径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问题,对研究我国产业提升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顺应国际分工格局演进的新趋势,在借鉴亚洲"四小龙"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双重产业转移"是本土代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选择。产业升级与充分就业之间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期,根据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理论,人力资本提升是促使本土代工制造业升级与就业转型良性互动的关键。人力资本提升不仅能为本土代工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人才保障,满足产业升级后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而且还能提升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权,帮助劳动者实现从低技能低收入高风险就业向稳定安全体面就业转型,以最终实现产业与就业的"双转型"。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镇组群是指空间上毗邻、产业类型接近、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的多个资源型城市以及城镇组合而成的专业型城镇组群。其动力机制兼有城市群演进的一般特征与资源型城镇组群演进的特殊性。本文以山西省介孝汾城镇组群为例,从城镇组群空间演进的动力因素、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经济因素、资源型城镇组群人口城镇化演进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城镇职能分工与资源型经济对城镇组群演进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资源型城镇组群人口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化趋势,最后指出:资源型城镇组群必须走职能扩张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产品内分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加工贸易是一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主要形式.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相关理论出发,在对我国加工贸易参与产品内分工的数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经济区劳动力结构与产业升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地域来源结构和素质技能结构等方面揭示珠三角经济区劳动力结构特征及近年变化趋势,结合珠三角经济区未来产业升级方向与地域分工,分析劳动力结构对其产业升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为促进产业顺利升级提供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升级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价值链分工的深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分工地位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文章通过认识产品内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所处的价值链分工地位,借鉴国内外企业价值链升级的理论与实践,深入探讨了我国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升级多元化路径,并提出企业层面、产业集群层面和国家层面的"三位一体"的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由于技术变迁的作用,生产组织内部分工演进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手工作坊制、大机器生产的福特(泰勒)工作制、M型事业部制(斯隆)、精益生产工作制、大规模定制网络化工作制。与上述五个阶段生产组织内部分工演进相伴随的技术变迁是从手工劳动到机械化、自动化的大机器生产再到信息网络技术普遍应用的演进脉络,这是一个外生交易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外生交易效率对企业内分工来讲就是内部协调成本下降,监督成本下降,对于社会分工来讲就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下降。而与此相伴生的是企业劳动和资本的权威的相互转化,也就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谈判力的变化,同时也是企业决策权(最为重要的一种权威)从集权到分权的不断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上海企业》2012,(6):53
中国上市协会会长陈清泰就中国在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方面面临什么问题指出:产业升级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在产业链上向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的领域延伸;第二种是产品的技术换代升级;第三种升级就是创建新兴产业,产业升级的三种方式对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但当前对中国企业来说,关键是在产业链上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及知识化时代,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动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不仅能够改善一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由于高技术产业具有前导性强、关联度高、附加值大等优点,使得高技术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技术变迁的作用。生产组织内部分工演进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手工作坊制、大机器生产的福特(泰勒)工作制、M型事业部制(斯隆)、精益生产工作制、大规模定制网络化工作制。与上述五个阶段生产组织内部分工演进相伴随的技术变迁是从手工劳动到机械化,自动化的大机器生产再到信息网络技术普遍应用的演进脉络。这是一个外生交易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外生交易效率对企业内分工来讲就是内部协调成本下降,监督成本下降。对于社会分工来讲就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下降。而与此相伴生的是企业劳动和资本的权威的相互转化。也就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谈判力的变化。同时也是企业决策权(最为重要的一种权威)从集权到分权的不断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产业集群演进轨迹、升级动因与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世界范围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它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并从整体上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世界其他国家产业集群发展轨迹不同,我国产业集群演进是在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及政府规划引导下进行的,历经产业集聚化、产业集群化、集群调整转型三个阶段。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大多遇到了成本上升、自主创新、产业转移、贸易壁垒等障碍,以往成功有效的低端道路,存在支撑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缺口。因此,进入"十二五"时期,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仍具较高不确定性、经济结构亟待调整优化、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酝酿、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等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挑战,加快我国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企业通过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分享了来自加工制造环节比较优势的收益,但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的价值链控制,将我国的制造业锁定在价值链低端,尤其对于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不足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均易陷入双重受控的低端锁定。河南省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根据对其产业价值链水平的测算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如果将区域价值链与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依次作为不同发展阶段产业升级的载体形态,当前阶段应以构建区域价值链为主导,并借助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牵引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当前经济发展中表现出的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征极有可能成为我国加速产业升级进程的有力抓手。为了明晰二三产融合的机理,文章首先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动因入手,剖析了二三产融合产生的原因和推动因素;明确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是市场竞争、消费升级、技术创新和专业化分工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伴随二三产融合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详尽论证了该过程对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创新一优化”、“竞争一升级”和“消费引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