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从当今时代的发展现状出发,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深度剖析,分析其在当代的生存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视角,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及讨论并提出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苏南地区制造业呈现经济总量持续增加,产业层次有待优化;信息产业规模增加,核心竞争力不足;产业集群态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有限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苏南地区可以通过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加深国际产业合作;立足自身优势着眼全球,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注重互联网思想,实现产业联盟化发展等方式来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文章主要针对苏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的升级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开创全新商业模式,致力于提高物业服务的技术含量、增值服务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从粗放型传统服务业向集约型现代服务业的转变,让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逐步带动全行业的脱贫致富,对于行业发展上层次、有后劲、可持续,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作为新经济范式,以行业高渗透性和颠覆式创新特性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遇。能够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因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宏观方向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微观方向是实现制造业的数智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其中,数智化转型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服务化转型代表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理念;绿色化转型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构建数字基建,完善数字产业,为转型提供硬件设施和配套环境;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注重制造业数智化、服务化、绿色化的微观层面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世界工厂”东莞为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港口,是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创造了无数个“东莞奇迹”。但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东莞经济实力开始下降,受产业规模成长水平限制,产品竞争力不足,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大批厂房倒闭,外资、台资撤离,东莞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东莞要想走出困境,恢复曾经的“世界工厂”地位,就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改革创新,成功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7.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越发深入,并展示出巨大的创新潜力。本文通过把握“互联网+”的主要内涵和特征,试图揭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机制,从而明确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运营、组织结构和竞争绩效的影响。结合国外利用“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模式和经验分析,探索“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结合点和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当前影响制造业企业实施“互联网+”创新的制度性、技术性、认知性障碍,提出推动互联网与中国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快速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数据交易平台稳步增加,工业大数据市场加速增长。数据要素以虚拟替代性、渗透性、易复制性、准公共物品性、规模经济性、要素互补性等独特的技术经济优势特征,融入传统产业,赋能制造业技术创新、生产变革和市场拓展,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当前,我国数据要素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仍面临数据确权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和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互通存在制约,数据监管治理组织亟待完善等挑战。对此,应构建数据产权法律制度,增进数据要素流通利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强数据交易新技术研发应用,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监管治理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破解青海装备制造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将推进转型升级作为突破口,按照"拓展平台空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项目建设、强化企业培育"的思路,努力实施六大举措,着力在"转变"上下功夫,在"突破"中求实效,通过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青海装备制造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运用智能新技术还可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提升物业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更好地促进物业服务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笔者认为,推动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引进的新技术具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二是智能技术;三是节能改造新技术;四是技术型设施设备。几年来,笔者所在的常州中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常州中房物业")积极引进新技术,推动企业  相似文献   

11.
宋波 《管理观察》2017,(25):78-81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传统制造业已经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制造业作为青岛市的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梳理现有关于国内外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青岛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建立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确定制约青岛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技术创新、企业规模和物质资本。最后,给出青岛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制造业进行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对各省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现出东部转型升级层次最高、趋势最明显,中部其次,西部转型升级层次最低、趋势最弱的特征。然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个体固定效应不变系数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前者结果表明内涵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后者结果表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省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省市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以支持和引导,以推动中国制造业一体化联动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自2011年开始,联发物业开始与客户沟通,陆续进行门禁改造。至今,除主出入口外,全部实现了客户门禁刷卡进出。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4):128-13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机械工业作为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更是发展迅速,各类新型、高效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已经开始逐渐的占领市场,但制造业迅速发展给我国社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资源消耗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种形势,必须想方设法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因此未来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绿色制造工艺技术。产业革命的先锋代表是制造业,而在制造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又是机械制造,由此绿色制造工艺更为重要。基于我国机械工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阐述了绿色制造的实现技术以及我国机械工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金融危机后为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美国审计署对此进行了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在贯彻落实产业政策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新常态下中国的产业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状态,传统制造业的弊端逐渐显现,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国家审计也应跟上国家治理的步伐,在审计内容、方式、理念上有所突破。文章将中美两国审计署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审计的背景、内容、范围及报告建议进行了比较,探索完善审计策略,更好地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  相似文献   

16.
刘珊 《西部财会》2021,(2):36-38
分析纺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纺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税收成本视角下纺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的纺织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国家和企业自身视角提出完善纺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转型升级是长三角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增速放缓,平均增速低于全国但略高于京津冀,而核心城市上海在两区域中平均增速最低。在创新投入方面,长三角整体优势明显,各省市均衡性优于京津冀;在创新产出方面,长三角新产品和专利绝对规模优势突出,但专利创新质量较低。长三角创新成果国际竞争优势较弱,在创新投入产出效果方面,基本没有优势可言。因此,长三角重点要做好规划制定、创新体系和产业化创新建设、先进制造业发展以及核心城市引领等方面的工作,巧借"微笑曲线"和"武藏曲线"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对接"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外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东南亚国家低成本优势的双重挤压;内部面临着制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瓶颈日益凸现、原有比较优势逐渐消退等矛盾。加快推动制造业战略转型,实现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升级,是保持和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在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兰州市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囿于技术水平、融资环境、数字产业化水平、组织制度以及高管观念等因素,限制了数字化转型,为此,本文提出了增加研发投入力度、提高金融支持力度、提高数字产业化水平、深度变革组织制度以及引导高管重视数字化转型等路径,助力数字经济赋能兰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兰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