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贸易便利化指标的正向变化会改善国际供应链环境,并使整个国家贸易量增加.一国国内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比参与国际谈判降低关税更能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改善的贸易便利化指标能很好地平衡国际收支,因为出口商更愿意花大力气促进全球供应链环境的改善.改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遵守国际标准是关键因素.每个国家因国情不同,需要改革的领域也各有差别.标杆测评工具关注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产品和模式、贸易便利化指标的现状,以及对产品供应链的投入等因素,可以帮助决策者制订最适合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
In this note, we quantify how much of the increase in the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at took place since 1945 is attributed to the reclassification of within‐country trade to international trade owing to changes in national boundaries. We do so by imposing the territorial delimitations corresponding to 1946 to the current trade flow data, thus quantifying the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at would not have been labelled international given national boundaries right afte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boundary redrawing’ corresponds roughly to 1 per cent of the total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f colonial trade had been statistically considered to be within‐country (within‐empire) trade instead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ndependence of colonies would have raised this effect to approximately 3 per cent of total trade.  相似文献   

3.
针对“全成本塑造比较优势”之命题,夏先良(2011)认为这是对国际比较优势规律的误解.事实上,国际贸易活动作为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流通环节,不仅影响价值实现,而且参与价值创造.经济学中的成本是使用或耗费资源要素的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最高代价.从内涵看,“全成本”是使用一切资源要素的代价总和;从外延看,“全成本”是以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等为子系统的动态开放系统.全成本既是一种机会成本,也是一种国际(必要)成本,从“全成本”视角来分析比较优势和国际价值,可发现它们是统一的.为了实现贸易增长、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必须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充分将交易外部性、空间外部性和时间外部性内在化并构造“全成本”范畴,以其作为形成比较优势和国际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重创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海关组织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措施,从农业、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医疗物品运输等多方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在简化海关手续和加快清关,物流、运输和转运便利,以及电子化贸易便利化措等方面都出台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措施,维护供应链完整性和保护人民安全。  相似文献   

5.
This is a very British book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meat industry.A volume in Ashgate's Moder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series,its principal contribution is chart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countries engaged in the meat business, especially the nationsin Latin America, plus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that exportedmost of their production to the United Kingdom. The author notes several times that Britain was "the largestmarket for internationally traded meat." His analysis throughmuch of the volume is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观: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理论和现实的最新进展表明,比较优势理论的要素基础需要进一步广义化。一个国家要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除了考虑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制度、生态环境等要素也不可或缺。基于广义要素的成本可定义为全成本,它是包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的动态开放系统。全成本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成本的广义化趋势与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本是使用或耗费各类资源要素而引起的代价或价值牺牲。形成成本的资源要素具有本质上的有用性、数量上的稀缺性、归属上的产权性和计量上的价值性。导致成本发生的经济资源不仅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管理等传统要素,而且包括制度、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等新兴要素,成本的承担主体可能有企业、政府、社会乃至后人,其他支付方式包括货币或非货币支付、直接或间接支付、自己(本国)或他人(他国)支付等。从本质上说,国际贸易是产权的跨国(或地区)转移,它会通过种种途径和机制影响各国的生产、消费、经济社会制度、资源要素流动、生态环境乃至今人和后人的生活水平,其间发生的成本包括了由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构成的"全成本"。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基本动因,其本质是对商品成本的相对比较。因此,"全成本"才是形成一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论:一个概念性理论框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无论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所讨论的形成比较优势的成本主要为生产成本.贸易理论和现实的新进展表明,比较优势理论的成本观有日益广义化、多元化的趋势,进而需要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分别纳入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全成本是以国际贸易中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等机会成本为子系统的动态开放系统,四者有机耦合,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贸易便利化——我国外贸法体系的新坐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从限制贸易到开放贸易,从开放贸易到便利贸易、贸易促进的过程。中国入世是对这一过程的重大促进。本文阐述了中国实施贸易便利化的重点任务和措施,并提出根据便利化原则对外贸立法和执法方式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facilitation and trade flows using a panel of disaggregated manufactured goods for the 2000–2001 period for 75 countries. Four categories of trade facilitation are defined, measured and assessed for their impact on bilateral trade flows using a gravity model. The four measures of trade facilitation are: port infrastructure (air and maritime), customs environment, regulatory environments and e‐business infrastructur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aising global capacity halfway to the world average in the four areas would increase trade by $377 billion. Most regions of the world increase exports more than imports. In large part, this result stems from increased exports to OECD markets that is obtained through a country's own effort to improve ports, customs, regulations and services infrastructures.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form and capacity building in trade facilitation in areas related to GATT Articles V, VIII and X that are under discussion at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could expand trade and exports significantly. Many of the reform measure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is goal need not necessarily require large‐scale investment projects, but rather action in legal and administrative reform to facilitate trade.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理论历经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五个阶段,主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依据不同的假设,贸易理论对影响贸易的边界条件的解释各不相同,对贸易动因解释也不相同;贸易结构从行业间贸易、行业内贸易发展为企业间贸易,国际贸易正在向全球化下的企业分工演变;贸易结果是国际贸易得以持续展开的效果,生产力提升是最终的结果。基于三个基本问题,比较各种国际贸易理论,揭示各种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2.
环境成本内在化与国际绿色贸易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际贸易被指责为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源之一,甚至连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原则也受到质疑。但是,环境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国际贸易,而是由于环境成本没有内在化造成了产品价格的扭曲和市场的失灵。也就是说,环境的外部效果引导某些贸易结构趋于不合理,这种不合理又加重了环境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要实现环境外部成本内在化。  相似文献   

13.
WTO多哈回合谈判历经十余年陷入僵局,但2013年12月在巴厘部长级会议上终于达成了早期收获,其中最大的成果就是《贸易便利化协定》达成了实质性合意。该协定内容丰富,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具有突破性的进展。从国际条约法方面看,还处于缔结程序中的该协定是未来WTO《多哈回合谈判最终文件》的一部分,并且也是"一揽子协议"。从国际组织法方面看,该协定的实施将会遵循WTO和WCO的合作模式,WCO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该协定合意的达成对于中国口岸和海关制度的改革具有很大意义,将会促进中国现代化海关制度的建成。  相似文献   

14.
15.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全面衡量一国(地区)贸易成本的大小,不仅可以揭示其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更对一国(地区)贸易政策的制定有现实意义.以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广东省为例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其最主要的出口贸易成本优势仍为劳动力成本优势,其次为环境成本优势,但不具有制度优势.此外,东西两翼没有技术成本优势,山区地市没有交易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6.
商品贸易、要素流动与贸易投资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FDI)是国际经济分工的两种基本形态,传统的贸易理论完全否认国际要素流动的存在.所以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形成了不同的分析框架。但国际经济实践表明,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资本流动)可以普遍发生于各国之间,目前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一体化趋势。研究认为国际间要素流动是国际分工的最一般形式,商品贸易是“要素集”的跨国流动,是要素流动的特殊形态。最后,对贸易与投资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国际贸易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焱彬 《电子商务》2006,(11):57-62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运作模式,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展国际贸易、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管理的角度对企业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开展国际贸易的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贸易便利化已日益成为各国的强烈诉求和共同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我国海关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海关实施贸易便利化主要存在哪些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日内瓦小型部长级会议上,由于美国和印度在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上的严重分歧,历时9天的谈判宣告破裂,也意味着多哈回合在2008年结束谈判的希望彻底落空。贸易便利化议题作为多哈回合的九大主要议题之一,虽然不是导致本回合搁浅的直接导火索,其在整个谈判中的分量也是值得掂量的。随着多哈回合的再次中止,贸易便利化议题的谈判成果也只能暂时被搁置在桌面上。一波三折的谈判过程,错综复杂的成员立场,希望渺茫似乎又触手可及的谈判前景的确是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国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贸易成本加成是通过何种途径作用于实际汇率,进而从弱化汇率波动的角度探讨一国对贸易伙伴国的选择问题。本文还利用21个国家和地区1990-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面板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汇率制度缺乏弹性且以间接金融为主的贸易顺差国(或地区)的实际汇率波动会因贸易成本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选择那些地理距离较近的国家作为贸易伙伴会缩减实际汇率波动,如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而汇率制度较有弹性且货币政策以利率为目标的国家的实际汇率波动会因贸易成本的增加而减小,因此更适合选择地理距离较远的国家作为贸易伙伴,如美国、英国和东盟诸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