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原与家园     
“是的,我自己亲眼看见古米的西比尔吊在一个笼子里。孩子们在问她‘西比尔,你要什么’的时候,她回答说,我要死。”我在这个时候想起艾略特的《荒原》,并不是因为读到这首诗20周年而想变态地纪念它,而是缘于我最近的一次新疆之行。当飞机飞过祁连山脉的时候,我看着山顶上的皑皑白雪,看到飞过上千公里而见不到一点绿色的时候我想到了这首诗。这当是一片巨大的荒原了吧。我不知道这样的地方是不是有人烟。等到了新疆,在这片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见到了更多的荒原,还有沙漠。我今天要说的荒原,却是最原始的含义,这个荒原就包括两种原野:原…  相似文献   

2.
学会放弃     
洪鸿 《中国招标》2015,(40):41-41
二十年前,一首歌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那时,我还年轻,看到的多是外面世界的精彩,喜欢的只是歌曲旋律本身,而没有体会到歌词后面隐藏着的辛酸无奈。二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已经走过不惑而进入天命之年的时候,蓦然回首才发现,其实外面的世界,无奈比精彩更多。在生活里,我们不仅要拼搏奋斗,要懂得收获,也要学会放弃。人的一生,会经常收获。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追逐强烈的色彩感,请不要错过它;如果你偏爱用最简单的工具锁定最绚丽的风景。那你一定要拥有它。LOMo相机是个简单的家伙,把玩它时的那分随心所欲,令你对它欲罢不能。抛开繁琐的规矩,不考虑角度、光圈、构图,随心所欲想拍什么就拍什么,哪怕是过度曝光或者反差模糊也无所谓,喜爱LOMO的人们,真正追求的是色彩感丰富的影像世界,这一点。本人也深信不疑。上大学时,朋友告诉我:LOMO是一种态度。这句话我一直牢记于心,无奈自知勇气欠佳,不敢尝试胶片的LOMO相机,再者,“后期效果无能”又使得我不敢去折腾数码图片和LOMO效果,但那种随性的感觉却深深地吸引我。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世界上,我是我自己的依靠。人家都有亲人,我没有。一个都没有,哪怕我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都不容易。因为哭,往往还得找个没人的地方。小琴对我说这话的时候,她正在给一个中年妇女修一双红色的意大利产的皮鞋(那位女人语)。小琴的脸上是那种浓重的失落,她好像对她周围的别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一样,只是很专心地修着手中的鞋。你慢一点好吧?我的鞋可是进口的,好几百块呢。那个女人不时挑剔地叮嘱。小琴的样子很自信,她连头也没抬一下,就对那个女人说,我是修鞋的,我知道该怎么做。坏了,我会赔给你的。来我这儿修鞋的又不止你…  相似文献   

5.
关注/语录     
《走向世界》2010,(5):10-10
日子越来越好,所有的坎儿都迈了过去,前方已经没人,所有的对手都已经消失,只有你一个人横在路上。这时,一个敌人悄悄站在你身后,你的终极敌人登场了,这个敌人就是你自己,当你自信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你就成了自己的敌人。  相似文献   

6.
《走向世界》2007,(7):24-25
对每对热恋中的情人来说.爱情就是信仰,还有什么比钻石更能象征恒久纯粹的爱?还有什么比收到爱人送的一款钻饰更甜蜜窝心?他有着一颗守护着对方的心,她有一种被爱护的期待,就在这情人节来的一个肆意的剖白!这个甜蜜的季节,你是否为寻找这样一款见证爱情的礼物徘徊不定?周生生“炫动钻饰”系列会是你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曾经听过一首歌,大概意思是:人人都献上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歌词是什么?是谁唱红的?我全不清楚。但我能概括成上面一句话也就说明这首歌起到相当的鼓舞作用。确实,如果每个人都多一些爱心,这个世界真是可变得更灿烂。对这个世界表达爱心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最终必然落实到人、社会、大自然……  相似文献   

8.
马强 《新财经》2007,(3):55-55
去年,我的一位郑州媒体朋友发现他购买的豆奶制品存在质量问题,商家当场答应给他调换。我这个朋友是懂法的,他要求商家必须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双倍赔偿,但商家却把“皮球”踢给了厂家。但是,厂家拒不赔偿,还说出了“有能耐你去告我”之类的“狠话”。  相似文献   

9.
一次朋友聚会,到了午饭的时闻,孩子们吵嚷着要吃麦当劳,于是大呼小拥一行人走进了麦当劳.朋友忙着点了食品满满地端了两大托盘的食品。用餐时却发现少了一杯饮料,当时也没多想.就又要了一杯饮料,聊天时,朋友又仔细地算了一次,这次却发现原来是套餐中的饮料没有给。但是有什么凭证呢?手中没有任何凭证.哪怕是帐单小票.朋友无奈地说:“算了吧!”  相似文献   

10.
罗勤 《中国西部》2008,(1):88-93
在南宁机场道别的时候,那个在飞机上弄错座位而和我有短暂交谈的韩国大叔,指着我名片上沙黄草墨的颜色说:“哦!中国西部。你们西部没有海,所以你专门来看海。” 我赶紧拖住这个号称在中国居住了十几年的老外,翻出地图摊到他面前开始圈点地盘。由北向南数下来,最后我的手指落在广西北部湾沿海一个城市上对他说:“这个地方叫钦州,从那里看出去的海就是西部的海。”  相似文献   

11.
赵晓 《宁波经济》2002,(1):22-23
有位朋友问我,能不能用一句话讲一下什么叫信息经济学。我说,这太难了,或许我可以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柠檬’吗?”“柠檬,谁是柠檬?”朋友一胚的困惑,我却哈哈大笑:“对不起。‘柠檬’这个词经济学家人人知道,不知道的一定是冒牌货,我们都知道的东西你却不知道,这用信息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我们之间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重大发现,今年就有3位教授因为在这方面的贡献刚刚捧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当然,你千万不要以为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全部,也不要以为信息不对称这种事其实人人皆知,就误以为拿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2.
语录     
日子越来越好,所有的坎儿都迈了过去,前方已经没人,所有的对手都已经消失,只有你一个人横在路上。这时,一个敌人悄悄站在你身后,你的终极敌人登场了,这个敌人就是你自己,当你自信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你就成了  相似文献   

13.
当你穿梭于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忙碌公务的时候,当你漫步滨江大道尽情观赏美丽的浦江夜景的时候,当你置身于风景如画的浦东中央公园,沐浴大自然的明媚春光的时候,朋友,你是否知道,有一支英雄的地空导弹部队,驻扎在东海之滨,日夜守卫着浦东领空的安全7八~前夕,记者采访了这一支英雄部队。汽车来到驻沪空军地空导弹某浦东营地。平整的柏油马路两旁鲜红的美人蕉在微风中向客人频频点头。马路右侧的蔬菜地郁郁葱葱,战士们把地找修整得象正在操场上演练的队伍一样整齐划一,向客人行注目礼。记者来这样一支具有显赫战功的英雄…  相似文献   

14.
李元胜 《今日重庆》2004,(1):128-133
昆虫拍摄消耗了我很多业余时间,我却没有因此成为摄影家和昆虫学家,但我欣赏到许多奇幻美妙的生命景象。当昆虫不再是大自然中的一些小斑点,而成为你拍摄的主角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生命也逐渐呈现出了它格外神秘、幽美的一面。还有什么,能比看见生命的神秘和幽美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西部论丛》2005,(5):22-22
我结识红梅理财中心是经朋友介绍的,我的朋友是红梅理财中心的客户,她们都说这儿的服务比较好,就把我们介绍过来了。真的跟理财中心一接触,确实感觉她们的服务很周到,态度好,关键在于她们这个理财中心讲信用,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急你所急、想你所想,无论是公司的事还是个人的事,她们都一样对待,说真的,我真是十分信任这个理财中心的。  相似文献   

16.
芮群伟 《环球财经》2012,(4):122-122
大概是因为听众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最近这电视一热闹,网事便落寞。往日里整天在网上嘻嘻哈哈的潘石屹好像话少了许多,虽说这小鼻子小脸的“老孤狸”赚了很多人的很多钱,但人们还是喜欢听他装傻说俏皮话,因为他的话乖巧,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多嘴。人人都会说话,但要把话说得精彩不容易,精彩的语言不但需要精彩的人物,更需要精彩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消息报道,中国有一亿人在上网,成为位居世界第二的网络大国。一个朋友告诉我,数字时代的文盲概念已经更新:若是你压根不懂或不会用电脑上网,你就是“文盲”。我曾拒绝接受这个理论。传统造就的文化大师们谁承认这个论断?拒绝上网就是文盲吗?再说了,哪有时间耗在网上呀!上网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就眉飞色舞地聊起网上见闻。有朋友还有网上艳遇。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在网上“荡”资料。一位朋友朝我怪模怪样地挤了一下  相似文献   

18.
过去一段时间,网上最热闹的无外乎是对“梨花派”诗人赵丽华的谩骂。低门槛的博客可以使任何人一夜成名,“梨花派”也好.“菲菲派”也好,只要你愿意.没人能够拦着你.但同时却也没人能够阻止被谩骂的厄运。赵丽华惹祸上身就因为她的两首“废话诗”: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相似文献   

19.
通道侗乡,这个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块诗画世界,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湖南西南边陲,集奇、险、秀、美、幽之气势,凝秀丽、灵光之神韵。全县2200多平方公里土地,森林覆盖率达74%,1200多种木草本植物,林海莽莽,葱葱郁郁,拥挤得难见寸土。各种知名和隐名的花花朵朵,万紫千红。当你走进这片“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神奇侗乡,在惊叹、嫉妒大自然对通道的偏爱之余,你恨不得采绿为蜜,酿红为霞,挽溪为纱,在侗歌苗笙瑶舞的万般风情中,如梦如幻,如醉如痴,让心情像闲云一样飘散,让思绪像仙鹤一般飞翔。“把酒问青天,今夕是…  相似文献   

20.
只有到了奉节的天坑地缝,你才知道什么是鬼斧神工。这个世界上已知的容积和深度最大的岩溶漏斗,以其诡秘绝伦的地貌吸引了无数探险家的眼光。然而人类只能探索,却永不能征服。在大自然充满想象力的的造化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敬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