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洪 《商业时代》2004,(11):22-23
本文通过详细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西部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西部开发首先应是人力资源的开发的观点,并根据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西部地区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理论与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以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作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量不够,导致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低。本文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全面阐述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培育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质量低下的现状己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障碍,因此,从政策上、教育上和资金上支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部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的新农村建设和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应形成合力,两者互为契机。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西部农村发展的基石,也是西部大开放的重要着力点。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也将有力推动西部大开发取得更加坚实和可持续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王扬铭  方经奎 《商业时代》2007,(20):104-105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然后就如何面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采取有效对策,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刘海洋 《商》2013,(7):43-4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动力机制,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政府层面的引导监督机制,完善市场行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引导扶持农民创业增收,建立合理的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从而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动力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久能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8.
康慧玲 《商场现代化》2012,(23):123-125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迫切的问题即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保证,在我国农村,农民素质低下、贫困落后,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本文从这一点出发,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星致 《科技转让集锦》2012,(15):274-274,277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当前,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着政府管理职能发挥不足问题,因此,明确地方政月手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定位,有效优化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着重探讨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开发模式制订各种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及措施,将我国农村的人口压力转变成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0.
田辉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154-155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必须首先认识到西部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症结所在,对人才流失问题需要反思。在西部开发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尚存在许多问题,隐藏着大量矛盾,面对西部地区的现状在此从人力资源的宏观、微观、人口、供给、文化教育等几方面对其略加分析,为制定相应得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星致 《科技转让集锦》2012,(9):263-263,265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当前,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着政府管理职能发挥不足问题,因此,明确地方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定位,有效优化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着重探讨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开发模式;制订各种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及措施,将我国农村的人口力转变成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地区要缩小地区差距,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对本地区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充分、有效的开发。西部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质量偏低,人才总量不足,流失严重,人力资源配置不当。西部的人力资源开发,要结合西部实际,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的素质,坚持人才“适用性”原则,转变落后观念,加强企业人本管理,加快建设具有西部特色的人才管理体制,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为西部的各项事业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晶 《市场论坛》2009,(9):45-46
当前,"三农"问题仍是困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题,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滞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既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农业可持续的需要、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的需要,又是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需要,由此可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当前形势下具有了重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14.
田辉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154-155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必须首先认识到西部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症结所在,对人才流失问题需要反思。在西部开发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尚存在许多问题,隐藏着大量矛盾,面对西部地区的现状在此从人力资源的宏观、微观、人口、供给、文化教育等几方面对其略加分析,为制定相应得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凤  李录堂 《中国市场》2008,(1):110-111
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0%,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的建设状况,决定了我们国家的过去,也决定着我们国家的现在,更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本文揭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提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吴蓉  马鸿荣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182-182
西部大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但事实上,目前西部地区还是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素质不高。因此,要改善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就必须借助教育手段努力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我们从教育视角来探讨改善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西部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成义  熊志坚 《商业研究》2003,(11):170-173
人力资源关系到西部企业的兴衰和持续发展,目前,西部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西部企业要加快发展,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分析西部企业人力资源现状,提出对西部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喻慧阳  张红 《华商》2008,(15):210-210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关键性工作是如何开发好西部人力资源。西部人力资源数量较大、质量偏低、贫困人口众多、人才缺乏和流失严重等,要树立人力资源意识、发展教育、加快西部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9.
冯英 《商场现代化》2008,(4):371-37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东、中、西部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早日实现全民生活的小康化,我国支持西部新农村建设,提出西部大开发,希望农村和城市一同发展,西部与东部一同发展,将我国真正建设成一个世界强国。但是西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政策好,资金到位没问题,实际工作却不尽人意,特别是在财务监管方面的工作。自建设西部新农村以来,投资浪费,资金使用效果低下,财务监管缺位等问题屡现。这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和约束,使得财务监管工作难以顺畅进行。本文分析了西部新农村建设中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人口在我国的总人口中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重,我国正面临着农村人口多,且闲置的农村人口过多的现实问题,所以大力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现阶段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量大、素质低的显著特点,已经成为现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瓶颈。所以,如何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新时代农民,如何将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转变为雄厚的人力资源优势,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上遇到的问题以及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上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