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省会城市职能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职能结构类型、发展阶段和效益三方面比较分析了我国省会城市职能结构的特征,结论如下:①在省会城市中,制造业和建筑业职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科教文卫、行政、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职能地位亟待提升.②84.62%的省会城市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于第二产业比重比率稳步上升.③省会城市职能结构效益整体状况得到提高,高效益城市所占比例增加,低效益城市所占比例减少.从变化趋势类型来看,效益上升型城市所占比例居于第二位,效益下降型城市所占比例最低,这也验汪了省会城市职能结构效益趋于提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东北地区36个城市的职能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各城市具有规模优势的职能部门和具有强度优势的职能部门,分析了各城市职能分工格局;并依据城市职能强度,将东北地区36个城市划分为专业化城市、一般化城市和多样化城市三种类型。同时,对东北地区36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1个城市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城市职能辐射功能较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南6省区城市职能特点与分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忠暖  阎小培 《经济地理》2001,21(6):709-713
本文采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以城市的基本经济活动作为确定城市职能的出发点,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东南部6省区地级及其以上的58个城市进行了职能分析,揭示出科教文化福利事业职能,商贸社会服务及行政枢纽职能,制造业职能是这个区域城市群体职能中最主要的职能特征,并分出科教文化厚生事业型,制造业型,交通运输与建筑业发育型,商业服务业金融等发育型,采掘与能源生产型5个特征比较明晰的大类和反映其内部次一级差异的15个亚类。  相似文献   

4.
运用区位商与纳尔逊分类法分别对2000年与2010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职能进行分类,2000年分为3个大类、11个亚类,2010年分为3个大类、12个亚类,并对其演变历程进行分析与探讨,进而从总体上把握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和城市职能类型,并为东北三省城市职能结构的调整和各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的演变会对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发展质量带来深刻的影响。论文通过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AHP进行综合评价,对城市职能规模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指数来测度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资源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职能扩大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城市职能效应存在差异;超大型城市北京和天津职能效应较强,大中城市的工业职能效应较突出;不同行业职能差异大,生产性服务业职能效应在京津突出,京津冀生活性服务业职能效应不显著,而大中城市的公共服务业职能效应突出;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演变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对资源环境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6.
将建国以来的60年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时期,在全国层面上选取一定数量的城市样本,通过测度城市中心性和城市职能及其强度的方法,并参考总部经济的研究成果,在对比分析中论述不同阶段与时期广州在全国的地位、作用以及它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广州在全国的地位由区域性中心城市上升为准国家级中心城市;广州的城市职能演变经历了由商业服务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与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高度综合职能的外向型城市;发展与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功能与水准,加强科研服务能力,提升总部经济实力,培育城市创新能力是广州今后城市发展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分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采用纳尔逊统计分析分类法与多变量分析法,对中国西部的79个河谷型城市职能进行了分类。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可以分为两大类九小类。通过分析分类结果,可以发现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60%为综合型城市,并且专业化城市也主要为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城市,河谷型城市职能在半个世纪内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9)
基于湖南现代化城市经济体系建设视角,在分析湖南省城市发展面临的五大瓶颈的基础上,依据《湖南省统计年鉴2017》中有关城市人口与劳动力的统计资料,运用产业结构分析和纳尔逊统计分析方法,将湖南全省城市职能划分为3大类9个亚类,进而提出湖南城市职能体系优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竞争力只有在区域竞争与合作中才能得到提升。利用2012年统计数据,对长江中游四个省会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和合作进行了分析。首先,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四个核心城市的竞争力得分排名;其次,借助中心职能强度指数测度中心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对合肥与其他核心城市之间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估测;最后,通过引力模型和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测度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为加强城市间的合作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省为研究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的方法,在区域比较的基础上对省内13个地级城市的职能进行了判定。研究发现,张家界市在湖南省内主要承担旅游城市的职能,且这种城市职能最早是建立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基础上。随着旅游城市职能的形成,各级政府均不断通过有利于张家界市资源配置方式推动其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但从张家界市城市旅游发展过程和发生机制上看,城市职能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也不是一种单向作用过程,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城市经济发展贡献程度的加深,城市职能对旅游发展的响应也日益明显,从而在客观上反过来强化了旅游城市的职能地位。研究认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承担何种职能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在地域特征基础上参与社会分工过程逐渐形成的,张家界城市职能与旅游发展之间相互作用与反作用恰恰构成了"人—地"关系中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根据路径依赖理论,这种相互作用关系一旦形成,将很快进入锁定状态,在没有强大外力干扰下将很难得到改变。最后,文章探讨了张家界城市职能判定后对其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职能研究主要进行城市职能类型的划分、城市职能体系结构和特征以及城市之间职能特征的对比分析.城市职能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研究区的产业布局,方便政府统一进行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的发展.本文回顾国内外关于城市职能的研究成果,分别从国内和国外对城市职能的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构建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在城市职能转化过程中带来的社会福利影响,发现在城市职能专业化分工的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与次级城市地位不对等,中心城市处于谈判优势地位,而次级城市如果仅考虑短期影响,不断提高让步幅度,将受制于各种经济压力,并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环节,导致福利受损.建议政府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在减少中心城市资源损耗的同时,补偿次级城市因承接中心城市功能而带来的利益损失,以期实现促进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城市职能体系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职能的两个基本属性──由城市职能组分的配置关系所确定的结构属性和由城市职能的影响尺度及范围所反映的空间特征。接着揭示了城市职能的三个重要特征──等级特征、量态特征和同比特征,它们分别用职能层次、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来表征,最后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4年对全国东中西部八个省会城市居民进行的主观生活质量即生活满意度的抽样调查,运用因素分析法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主观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其中对总体生活满意度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是"工作单位满意度"、"公共政策满意度"、"自我发展满意度"和"家庭与社会关系满意度"等方面.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婚姻状况、收入、年龄、文化程度的居民在不同领域的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河南统计年鉴》(2010)的最新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城市的经济实力进行分析,得出各城市的综合实力排名,提出河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应以省会城市郑州为中心,以第二级城市为支点,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内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区域发展,然而国内的区域发展存在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区域优势产业识别模型,通过上市企业数量对省会城市的产业专业化与优势产业领域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区域发展优势领域,促进区域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结构。实证中通过四象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对省会城市产业专业化或多样化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优势产业领域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省会城市的产业专业化随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出U型发展趋势,产业多样化与区域发展水平之间为正相关关系;无论省会城市发展水平如何,制造业都为这些城市最具优势的产业;高技术产业多分布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2000-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对中国省会与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工资溢价效应进行研究.借助OLS基准模型发现,具有相似特征的工人,在省会城市工作获得的工资比在非省会城市平均高出14%.运用MundlakChamberlain随机效应模型,控制城市的生活成本,上述省会城市的工资溢价至少减少至7%,因此省会城市的工资溢价部分体现为对较高水平人力资本的回报.余下的工资溢价随着模型加入通勤时间而消失,这一结果和城市经济学空间均衡理论的预测相一致,并确定了省会城市聚集经济效应的存在.考虑到我国近年来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文章将研究扩展到工资分位数的研究,处于较高工资区间的工人明显享受到更多省会城市带来的优势.这些结果突出了城市劳动力市场微观层面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群发展中,围绕核心大城市建设都市圈,既符合全球范围内城市发展规律,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正在逐步具备建设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条件,加快建设以省会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圈,是河北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本文全面阐述了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意义,从多角度对比分析指出建设以省会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圈是河北省的客观选择,在借鉴长三角等先进地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确定了省会都市圈的基本架构,并从明确各城市产业功能定位、提升核心城市吸纳辐射能级、促进大中小城市梯度协调发展、构建省会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省会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8个目标城市的"城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依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利用城市引力模型,以优势城市郑州为中心计算城市间相互作用力,通过确定郑州的有效吸引区界定中原城市群的空间范围,进而确定中原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芳 《生产力研究》2012,(4):88-89,113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省会城市政府也相应地从经济主导型政府,逐步向主要经营与管理城市公共性资产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文章在提出省会城市财政职能定位及财政收入体系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如何优化省会城市财政收入结构的三个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